陳武
摘要:技能與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語文知識,并以語文知識為基礎,猶如魚水一樣,語文知識與能力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相互促進。能力是一種機能,知識是一種經驗,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經驗總結。
關鍵詞:語文知識;學生教育;技能;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6-0006-01
1.語文知識、能力與技能的關系
知識是人腦對客觀事實的主觀表征:人掌握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指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知識是活動的自我調節(jié)機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構成因素,也是能力結構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技能是指人們通過練習而獲得的動作方式和動作系統(tǒng),它主要表現(xiàn)為動作執(zhí)行方式因而與知識有很大的差別,由于技能直接控制活動的動作程序的執(zhí)行,因此是活動的自我調節(jié)機制中的又一個組成要素,也是能力結構的基本組成部分;知識、技能與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首先,能力是在掌握知識、獲得技能的過程中形成與發(fā)展的,離開了學習和訓練,任何能力都不可能發(fā)展。隨著人的知識、技能的積累,人的能力的也會不斷提高。其次,能力的高低又是掌握知識、獲得技能的重要前提,是掌握知識的內在條件和可能性,制約掌握知識的快慢、深淺、難易和鞏固程度。從一個人掌握知識、技能的速度與質量上,可以看出其能力的大小。但是,能力、知識、技能的發(fā)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不同人的身上,可能具有相同的知識,但他們的能力發(fā)展水平并不一定相等:而具有同樣能力發(fā)展水平的人也不一定具有同等水平的知識。正確理解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2.語文能力的重要內涵
語文能力是中學生學習語文所要達到的最重要的目標,也是最應具有的基本素質。它由四個方面構成。
2.1 聽話能力。包括辨識語音的能力,理解語義的能力,品評話語的能力。
2.2 說話能力。說話能力不單是說話的技能、技巧,而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它是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知識水平、口頭表達能力和其他智力因素的綜合反映。從口語表達的過程看,說話能力包括:組織內部語言的能力,快速的語言編碼能力,運用語言表情達意的能力。
2.3 閱讀能力。它是一個多層次、多側面的結構,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活用能力。
2.4 寫作能力。根據不同的理解,其構成要素有不同的劃分。一般認為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認識能力,也就是由智力因素構成的寫作基本能力,包括觀察力、思維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和言語力;二是表達能力,即寫作的專門能力,包括審題立意、布局謀篇、選用表達方式、運用書面語言與修改文章等方面的能力。另外,寫作速度也是一種應具有的重要的寫作能力。
3.學生語文能力現(xiàn)狀
3.1 高職生語文學習的現(xiàn)狀及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性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技工教育面臨空前嚴峻的形勢。生源少,招生難。學生綜合素質每況愈下,這已是全國范圍內的技工學校普遍面臨的問題。學生質量的下降表現(xiàn)在多方面:知識面窄、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絕大部分技校生都認為,自己到技工學校是為了學一門技術,學會計算機操作、維修安裝電器等技能就行了。因此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專業(yè)課上,只要專業(yè)知識學好了,就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賺大錢。學語文沒有用,有的甚至還有抵觸情緒。這些因素給技工學校的語文教學帶來了諸多難度。在平時批改作業(yè)時常發(fā)現(xiàn)學生老寫錯別字,作文表達不清,沒有條理等等。如:有個學生違紀了要寫檢討,交上來的卻是“撿草書”。語文考試,有些連作文都不寫。然而是否像有些人所言,語文教學在高職教育無足輕重呢?其實并非如此。語文是我國的母語,不容分說,語文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高職生應具備較好的閱讀、寫作和聽說等能力,這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發(fā)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語文知識與專業(yè)課程學習的關系當今社會,對技工人才的需求,已從過去單一技能型人才逐步轉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技校畢業(yè)生必須具備足以保證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知識、專業(yè)知識和相關的法律、人文等知識,而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是一切知識學習的工具,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tǒng)一。語文課與專業(yè)課有著許許多多的聯(lián)系,一些學生在專業(yè)學習中之所以常常不理解、甚至誤解,就是因為缺乏語文知識。正如建造一棟樓房,不打好地基,是不可能修好上面的房子的,同樣,語文學得不好其他專業(yè)課也難學好。語文是基礎,它有助于提高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技工必須重視語文知識學習,才能為專業(yè)的學習打好基礎。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語文知識豐富的學生,他們的閱讀、理解、記憶能力較強,對專業(yè)課的學習能容易掌握。
3.3 知識與技能的關系。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知識是我們適應社會和工作的基礎。技能是對動作方式的一種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復練習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練的動作。如學習繪畫、打字、開車、修理等等。學生就業(yè)既需要知識也需要技能,知識是掌握技能的基礎。知識的多少決定著技能掌握的快慢和深淺,技能的掌握又反過來促進知識的學習。可見知識與技能的聯(lián)系是十分密切的。
知識豐富人生,技能與能力可改變命運。語文知識是臺壓路機,可輾平形成技能、能力的障礙,讓人駛向成功的高速路。語文知識與技能及能力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可以陶冶情操、拓展視野,提高人文素質,從而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技能與能力,也可增強學生在社會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伍棠棣等主編.《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版.
[2] 葉蜚聲,徐通鏘著.《語言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 朱德全,易連云主編.《教育學概論》,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