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螺旋上升式的任務設計能夠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引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本文以編制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為例,對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應用螺旋上升式任務驅動教學方式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螺旋上升 任務驅動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215-01
引言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被廣泛應用,而螺旋上升式的任務能夠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引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本文通過編制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為例,探討螺旋上升式任務驅動下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
1.任務設計
在螺旋上升式任務驅動教學法中,任務的設計是獲得成效的關鍵,需要教師精心策劃,一方面充分理解課程標準和教材內(nèi)容,另一方面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年齡特點的基礎上,確定本節(jié)課的總目標,再將總目標細分為一個個小的任務目標,難度螺旋上升。
本課的任務設計旨在學生了解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的基礎上,通過修改、運行簡單的計算機程序代碼,解決實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認識程序編制的環(huán)境,感受程序的魅力和強大作用,產(chǎn)生繼續(xù)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任務設計上側重于過程的體驗,興趣的培養(yǎng),弱化了編寫程序代碼的環(huán)節(jié)。3個任務,7個步驟有與教師演示相似部分,有與之前的任務重疊部分,也有全新的內(nèi)容,難度上逐步提升。每個步驟都能形成一個階段性結果,讓學生體驗不斷的成功,然后不斷的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繼續(xù)探索的過程,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繼續(xù)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逐漸對VB開發(fā)環(huán)境和編程解決問題的過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2.教學情境展示
我沒有采用教材上加密解密的案例,而是自己設計案例,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加工和重構。
2.1程序展示
情境1:你很熟悉的一家路邊燒烤店的店主正在煩惱:雞翅5元1串,魷魚3元1串,素雞1元3串,剛才來了一位客人,給他100元,要買不多不少正好100串,待會送到旁邊的飯店去,請問該如何搭配呢?
教師展示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引導學生分析。因為軟件第一次教學時,往往涉及到算法、程序設計語言、軟件介紹、軟件界面的介紹等很多概念性的術語,學生本來就有陌生感,眾多新名詞和術語無疑會更增加其恐懼感,所以從教學情境出發(fā),通過教師演示,把編程解決問題的過程展示出來,以維持學生的興趣。
2.2學以致用
情境2:李明是武警支隊的一名戰(zhàn)士,奉命協(xié)助附近的學校進行高一軍訓工作,炎炎烈日下度過了第一天,晚上回到駐地,班長要求立刻上報所帶學員人數(shù),他才發(fā)現(xiàn)忘記數(shù)了。只記得列隊的時候3列縱隊余2人,5列縱隊余3人,7列縱隊還是余2人,請問他帶了多少學員?
任務一:打開“粗心的教官.vbp”文件,進入VB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運行程序,查看結果。
(1)運行程序后,能計算出結果嗎?為什么?
(2)復制以下程序代碼(藍字部分)到代碼窗口中,再運行程序,結果為______
任務一分為2個步驟:
第1步讓學生進入VB的編程環(huán)境,進行運行、結束的簡單調(diào)試,通過實際操作認識到VB程序是由界面和程序代碼兩部分組成。
第2步讓學生通過體驗復制代碼、運行程序、得到結果的過程了解程序如何編制及運行。弱化了編寫代碼的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把注意力放在體驗程序的運行上。
任務二:如果李明記得所帶學員不可能只有23人,目測肯定在100到200之間,怎樣找到正確的學員數(shù)?
(1)現(xiàn)已知學生數(shù)在100-200之間,應該修改程序代碼何處______
(2)修改后運行的結果是______
(3)你能確定128就是李明教官所帶學員數(shù)嗎?怎么進行檢驗?
任務二分為3個步驟:
第1步讓學生思考算法與程序代碼的對應關系,進一步認識到算法的重要性。
第2步和第3步讓學生體驗通過根據(jù)實際問題需求,修改程序代碼并運行并得到想要的結果,體驗編制程序的過程。
任務三:每次都要修改程序代碼非常的麻煩,有沒有解決辦法呢?
(1)輸入提供的程序代碼,再運行程序,查看結果。
(2)體會Inputbox語句的作用。
任務三分為2個步驟:
第1步讓學生親自動手,輸入一段完整的程序代碼,體會程序設計的嚴謹性。
第2步讓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體會Inputbox函數(shù)的作用,加深對程序代碼的了解。
2.3歸納總結
教師帶學生總結:什么是編程。學生一方面鞏固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認識到編程既不神秘,也不復雜,僅僅是使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
3.結語
本課通過程序展示、教師分析、探究實踐、歸納總結層層深入,通過難度螺旋上升的3個任務,7個步驟體現(xiàn)了學生感知、歸納、完善、拓展的思維過程。螺旋上升式的任務設計可以使教學流程脈絡清晰,循序漸進,引導學生不斷探索,主動經(jīng)歷認識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范博:《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應用任務驅動法》,《成功·教育版》2012年第9期
[2]林錦城,陳著:《例談“螺旋式上升”理論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中國論文網(wǎng)
作者簡介:
鄒亞楠(1984.01-),男,安徽固鎮(zhèn)人,主要從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