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存水
【摘 要】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學生自學的經歷并不令人愉快。對此,筆者認為還需要從學習習慣養(yǎng)成入手。
【關鍵詞】 初中數學;自主學習;學習習慣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讓學生自學并不表示我們要放手不管,恰恰相反,我們需要做得更多。如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開展,創(chuàng)設和提供一個良好的以學生現有學習經驗和知識背景為出發(fā)點、以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形式為落腳點、以學生親身經歷和感悟數學為支撐點的寬松、融洽、鮮活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
二、從模仿轉變?yōu)殚_放拓展
在筆者看來,最適宜的教學方式,應該是開放的,課堂資源開放,學生思維開放。如設計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探索性的教學開放題,這不但有利于學生發(fā)展自己的解題策略,培養(yǎng)自己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形成積極探索和力求創(chuàng)造的自主學習態(tài)勢。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給課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機,經過一段時間的具體實施,就會發(fā)現,許多曾經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也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
三、先學后教
先學后教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模式,還是一種習慣養(yǎng)成方式。學生需要養(yǎng)成先學習慣,才能配合教師的后教,而教師的后教是為了升華學生的先學。學生往往不知道預習起什么作用,預習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其實,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堂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
四、讓學生愛上閱讀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語文學科的學習需要學生愛上閱讀,在數學學科中我們同樣需要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愛上閱讀。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擁有數學閱讀習慣呢?筆者認為教師應根據每章節(jié)的學習要求引領學生:一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jié)知識的概貌;二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
五、利用好學生資源實現學生的同步發(fā)展
在筆者看來,學生本身就是資源。只不過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大不相同而已。在筆者看來,優(yōu)等生往往其優(yōu)勢就表現在學習能力強、學習習慣好這一方面,而這一方面恰恰是弱差生不足的那一面。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除要注意培養(yǎng)差生的自信心外,更應該充分利用優(yōu)等生這個教育資源,進行好生差生配對。它關注了差生的發(fā)展,構建了團結合作共同發(fā)展的良好的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它也彌補了教師課后輔導時間不足的缺陷。
六、關注思維教學
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在思考上,而在模仿上,學生的方法獲得不在探究上,而在灌輸上……我們需要引導學生改變思維能力的獲取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思維習慣。如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后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聽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這樣,讓學生抓住重、難點,沿著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來聽課。不僅能提高聽課效率,而且能使其由“聽會”轉變?yōu)椤皶牎薄?/p>
【參考文獻】
[1] 徐崇文. 初中數學學習潛能開發(fā)[M].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