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摘 要: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通過基礎的詞匯積累、遣詞造句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的積累與提高,穩(wěn)扎穩(wěn)打,逐步提高基礎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的寫作水平,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小學生來說易于接受,方便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層遞式教學模式
現(xiàn)階段的小學作文教學多是簡單提及作文的結構,忽略對于寫作方法的實際應用以及精美語言的組織,導致學生的作文形似日記,缺乏情景和美感,基礎語言及寫作能力沒有得到加強。通過層遞式教學,不斷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分層次訓練想象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使得學生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一、小學階段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
1.學生的實際作文寫作現(xiàn)狀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了看圖寫話的練習,學生只需要把圖中的信息表達出來即可。從二年級開始,學生開始寫日記,長時間地寫日記,很多學生往往都會產生厭煩情緒,對于之后的寫作也失去興趣,日記和作文變成流水賬,比如,本班一位學生寫道:今天我找×××玩了,我們玩得很開心!而下一篇又寫道:今天我和×××玩了跳繩、丟沙包等,我們玩得很開心!這樣的日記失去了寫作的意義。小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缺乏一定的邏輯,常常寫著寫著就跑題了,比如寫《我的奶奶》,寫到奶奶喜歡貓,寫著寫著就把主題偏到貓身上,造成文章邏輯混亂,前后脫節(jié),結構零散,沒有主題,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2.教師層面的寫作教學現(xiàn)狀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將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作為重點,忽略作文的寫作。給學生一個題目,告訴學生要寫多少字,提醒學生對課文的結構進行仿寫,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停滯不前。一些教師會讓學生買一些作文書去讀、去背、去仿寫,慢慢地對一些事物的寫作便會傾向于自己所讀過的句子,形成固定思維,缺乏自己獨有的見解,而且也失去了文章該有的情感,這樣,孩子們的文章千篇一律,是對作文書的模仿。
二、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小學作文的教學從三年級開始,這個階段學生開始接觸文體和寫作技巧,這個階段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更高要求,層遞式教學模式是將寫作中需要用到的知識與能力逐步分解,先定個小目標,然后完成大目標,這對學生大有裨益。
1.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三年級的孩子突然開始寫作往往會產生畏懼感,從讀到寫的轉變,會讓學生一時無從下手,沒有完整思路,更談不上興趣。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根據寫作主題,找到生活中一些相關的現(xiàn)象或事物,學生對這些事物一般都有深刻的情感體驗,先做到有話可說,才能落筆有詞。比如關于秋天的寫作,首先讓學生踴躍發(fā)言,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秋天、某次旅游看到的秋天、自己記憶中的秋天等等。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出示關于秋天的課件,讓學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從而引發(fā)學生思考,并讓大家把自己心目中的秋天寫下來,讓學生學會表達。
2.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三年級的學生語言組織能力欠缺、詞匯積累量少,在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引導,如用關鍵詞造句,不僅要求學生造出句子,還要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如何使句子變得更優(yōu)美。比如描述雪,很多學生會寫雪花是白色的,很漂亮。教師要在這一句的基礎上引導,抓住學生對于雪的認識:白色、很漂亮兩個特點,可以寫成潔白的雪花在空中飄飄灑灑,像柳絮一樣,非常漂亮。這一句相對于上一句來說更加充實,應用了比喻手法,將雪花比喻成柳絮,不僅寫出了雪花的特征,還賦予了句子以動感,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雪花的漂亮。在日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緊抓學生對于各種詞匯、關鍵詞的造句能力,這樣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便會在不斷積累中產生質的飛躍。
3.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生對寫作有了興趣,詞匯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語言組織能力也提高了,這時候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像上面提到的雪的造句,如果學生沒有去看過雪花落下的場景,也沒有去體驗過柳絮漫天飛舞的場景,那么就算是教師引導,也不會寫出來好詞好句。引導學生去感知事物,真實的情感體驗與生活感悟才能引發(fā)學生思考,并寫出具有細膩情感的句子。曾經有個廣告,廣告中是一個小男孩風雨無阻地去觀察毛毛蟲變成美麗的蝴蝶的過程,像這種教育方法值得提倡,只有細心觀察過,才能夠寫出毛毛蟲變成蝴蝶的不易,才能把自己觀察時的真實感受描寫出來。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興趣點和寫作亮點,認真觀察,積累素材。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周記,記錄自己對于生活中某一件事情的真實感受,鍛煉情感表達能力。
總之,小學三年級是小學生作文起步的階段,盡管有看圖寫話和寫日記的基礎,但是學生還是很難克服對作文的恐懼感,而層遞式教學將原本讓學生難以接受的作文課變得簡單,學生易于接受、方便教學,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中就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愛上寫作。
參考文獻:
[1]史小芬.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6(1):25.
[2]陳玉玲.小學作文分層教學分析[J].文理導航,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