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巍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實施,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不再僅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是要注重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精神。
關鍵詞:課前預習;創(chuàng)設氛圍;擴展和延伸;探究性學習
自主性學習就是學生在學習中具有主人翁意識,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能在教師的啟發(fā)、指導下獨立探索知識,自覺地把自己看做是教育的對象。明確了自主性學習的內涵后,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一、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通過課前的預習,不僅可以縮短學生在學習上的差距,還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個人空間,使學生學習輕松、主動,學生在課堂上也會顯得更自信、更有勇氣。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從一年級識字開始,我就指導學生如何去預習,直到現(xiàn)在,學生已經五年級了,已經深深地掌握了預習的方法,通過這幾年的指導,我覺得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認識生字詞,認識字詞是預習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在每學一節(jié)新課之前,我都會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例如,有些課文比較長,要求認識的生字比較多,于是,課前我就會對學生提出明確的預習要求:熟讀課文,認識生字,要求學生用圈畫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圈畫出之后,讀一讀,認一認,不認識的生字請教家長幫忙,我也要求家長們配合,家長們可以幫助學生做一些生字卡片,教一教學生不認識的生字。學生認識生字之后,再讀課文,有些家長會把孩子讀課文精彩的視頻發(fā)到微信群里進行展示,學生不僅展示了自己,也給了別人鼓勵。第二天上課時,我發(fā)現(xiàn)在識字方面,我不用下功夫了,而更加注重了知識的拓展,學生學得是那樣輕松。(2)查閱資料,查閱資料就是要求學生在學習這篇新課之前要了解作者、了解課文背景等,這樣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學習《冬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在課前搜集有關林海音的資料和當時的寫作背景,學生通過搜集資料,了解到了林海音童年時的生活情況,通過這樣的預習,學生不僅對林海音這個著名作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對課文更加感興趣了,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了她童年時的樂趣及美好的時光。(3)寫好預習筆記,在預習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把預習的收獲寫下來,這樣不但鞏固了生字詞,還加強了預習的效果。
二、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覀冊谡Z文教學中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能激活學習的主體,使他們的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tài),最佳地接收教學信息,有效地誘發(fā)良好的學習動機。例如在教學《草原》這一課時,由于大多數學生沒看見過草原,無法和作者產生共鳴,于是,課前我播放了內蒙古大草原的視頻,美妙的音樂和美麗的景色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課堂中再通過配樂朗讀課文,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感知了課文內容,信息技術的使用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再比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長征》之類的課文時,教師在課上可以適當播放相關圖片及視頻資料,這樣能大大升華學生的情感。
三、注重語文教學的擴展和延伸
語文教學的拓展是為了加深學生所學內容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一種主動探究的意識,擴展教學平臺,廣泛汲取教學資源。例如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多彩的非洲》這兩課后,我讓學生去搜集課外更多的異國風情資料和圖片,并把搜集到的資料介紹給大家,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本里的知識,還獲取了更多的課外知識。這就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延續(xù)和發(fā)展,它不僅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探究式學習方式強調的是自主性,為了讓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學習,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
1.設疑思考,激勵探索
疑問是思維的動力和發(fā)現(xiàn)的鑰匙。學生在自由探究的過程中會不斷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疑問,而這樣那樣的疑問會更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例如,在教學《橋》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從課題質疑,學生提出了諸多問題:“橋”是一座怎樣的橋?課文圍繞“橋”都寫了哪些內容呢?為什么這篇課文要以《橋》為題呢?在學習中,學生有了求疑解難的心理,這樣學生就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課堂上引導學生質疑,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了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自主學習的動力
語文教學應創(chuàng)設讓學生活動的機會,以活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在活動中使學生學知識、長見識、練才干。如《晏子使楚》一課的教學中,我把課文內容編成了課本劇,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學生興致盎然,忘我地投入到角色中去,這樣,楚王與晏子的個性形象毫無聲息烙在學生的心中,通過表演,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
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主陣地,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主渠道。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學生才能快速成長起來,我們的課堂才會有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高艷艷.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J].新校園(中旬),2017(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