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小學英語教學都存在這“耗時多,收效低”的問題,大部分學生為了應試而對英語進行被動式的學習。本文在構建主義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就“以導引學,以練促學”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課題研究,以閱讀教的為例,分“導、讀、練”三步提出一些教學看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模式;以導引學;以練促學
【作者簡介】靳芳,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第八小學。
現(xiàn)今小學英語課堂上學生主體地位被忽視,主要由于教師教育理念落后,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難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xiàn)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有責任和義務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做好學生學習英語過程的“導航儀”,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一、“以導引學,以練促學”的閱讀教學
1.導。從字面意思理解,導即時導入。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在于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產(chǎn)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例如在滬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Unit1:Touch and feel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出示不同的飲料和食物,用問題引導學生用形容詞對看到的物品進行描述,加以饑餓的表情和動作,提出問題:(1)Are you hungry?(2)What do you want?在學生參與簡單互動問答后便可導入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方式多種多樣,有聽錄音法、復習法、討論法、觀察法和事件導入法等,具體可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針對性選擇。相對而言談論法是最受教師們喜歡的方式,因為其不僅能順其自然的導入新課內(nèi)容,還能快速的吸引并集中學生們注意力。導,還有指導層面的含義,即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或困惑時,教師要避免直接給予答案,而是適當?shù)闹笇?,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培養(yǎng)自我領會和學習的能力,慢慢的讓學生掌握遇到不懂生詞對其進行合理猜測的技巧,遇到結構復雜句型對其進行分析的能力,這種在教師指引下,探索知識的過程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及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2.讀。閱讀本身就是英語教育中的重頭戲。閱讀,作為學生理解并吸收書面信息的一種方式,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閱讀引導,才能讓學生獲得更為準確、更多的知識。閱讀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鍛煉并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以便強化學生對詞匯的理解能力、猜測能力,書面交際中的識記能力以及對篇章結構的分析能力,隨后再引導學生對文章每個段落的首句和尾句進行閱讀,掌握文章大致內(nèi)容。
第一步,以了解課文大意和輪廓為目的進行淺層閱讀,以略讀和泛讀為主,培養(yǎng)學生快速通讀全文,了解全文中心思想和大意的能力。具體而言就是讓將重點放在標題和主題句上,快速瀏覽全文,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對文章內(nèi)容、結構以及表達意圖的整體印象。第二步,以了解課文主要情節(jié)和要點為目的進行深層閱讀,以精讀和細讀為主,在第一步淺層閱讀知曉文章大意的基礎上進行仔細閱讀,重抓情節(jié)走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教師的指導作用,即運用自身經(jīng)驗和所學為課文信息進行邏輯性的分析和判斷,以便讓文章的段落結構等清晰的呈現(xiàn)出來,通過對段落之間邏輯關系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事件發(fā)生的原因、規(guī)律,文中人物的性格以及作者字里行間的深層含義等。閱讀活動需要更加層次化和形式化,比如教師巧妙的運用圖示法、時間排序法、句式轉變法、通篇提要法或者深層提問法等,讓學生更為全面的在閱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第三步,以把握篇章結構和文章內(nèi)涵為目的進行重復閱讀。前兩步教育過程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進而對文章有更加完整順暢的感知體驗,但是并沒有展開深層次的探究,屬于常規(guī)的線性思維鍛煉,而重復閱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對信息的梳理、整合和總結,為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思考的空間。
3.練。顧名思義,練即訓練和練習。教師要在練習環(huán)節(jié)為學生設置三個方面的任務,一是以“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為原則,以課文內(nèi)容為基礎,對生詞進行推測和說明;二是嘗試盡量用英文解釋困難句、復雜句和長句;三是用自己的理解簡單的對語言知識點進行講解。只要學僧長期堅持這三項任務的聯(lián)系,不僅能對生詞具有分析詞意的能力、還能更好的掌握語言知識點的用法,進而整體的理解文章,全面的把握文章脈絡。比較高效常見的練習任務設置方式就是層次法。以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為中心思想,根據(jù)不同學生差異性的英語水平,分層次的設置練習任務,以此來整體性的調(diào)動不同層次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在參與練習中感受英語的樂趣。通常情況下,可將訓練和練習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具有表層性的是非問題,即只需要學生判斷對與錯,回答是與否;二是具有理解性的深層問題,需要學生掌握詞組或短語的用法;三是具有綜合性的引申問題,主要指的是如何理解文章情節(jié)的走向、長難句型的分析。
二、結語
總而言之,在以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為中心的“以導引學,以練促學”的教學模式中,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英語水平的提升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實踐聯(lián)系才能實現(xiàn)最終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蘇清麗.“以導引學,以練促學”在英語閱讀課的探索[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4).
[2]萬紅梅.論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學、導、練”教學模式[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