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萍
[摘 要]追問是引發(fā)學生數學思考的“催化劑”。高質量的課堂提問和回答,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使他們在積累學習經驗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學習能力,發(fā)展數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追問;知識源頭;錯誤原因;思維障礙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32-0092-01
數學課堂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融合的場合。課堂教學離不開課堂對話,課堂對話離不開高質量的提問和回答。通過課堂對話,學生可以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剖析知識的表皮,發(fā)現知識的核心,厘清知識的本質。在當前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急于求成,往往找出問題的正確答案后,師生對話也就停止了。這樣的做法是不妥的,教師應通過適當地追問,引導學生追溯知識的源頭,明確知識的來龍去脈,突破思維的障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以發(fā)展其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一、追問:追溯知識源頭
在教學時,教師要適時地進行追問,引導學生追溯知識的源頭。學生只有掌握了數學知識中蘊涵的思想和方法,才能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知識內涵,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教師先讓學生用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長方體,并思考:可以擺成幾種長方體?學生操作后,交流長方體的擺法:(1)可以擺成長12厘米、寬1厘米、高1厘米的長方體;(2)可以擺成長6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的長方體;(3)可以擺成長4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的長方體;(4)可以擺成長3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教師可在此基礎上追問:“長方體的體積可以怎樣計算?”學生經過探討該問題,最后可明確:每行的個數×行數×層數=總個數,總個數×單個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接著,教師讓學生用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一個體積大于12立方厘米的長方體,并追問:“算長方體時要知道什么因素?”學生回答:“長方體的長、寬、高?!?/p>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入的過程。教師在豐富學生感知經驗的同時,利用追問可以更好地促使學生從知識源頭理解概念,實現操作經驗與抽象經驗的有機融合。
二、追問:明晰錯誤原因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學習經驗和思維水平都不足,因此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是片面的,有時甚至會造成錯誤。對此,教師要通過及時追問,糾正學生的錯誤,指出錯誤的原因,幫助他們正確理解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正方形的面積”時,教師出示一道習題: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其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學生列出算式:周長=4×4=16(厘米),面積=4×4=16(平方厘米)。教師提問:“你有什么發(fā)現?”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相等?!苯處熥穯枺骸?6厘米=16平方厘米,這個說法正確嗎?”學生答:“列式都是4×4=16?!苯處熇^續(xù)追問:“16厘米表示的是什么?16平方厘米表示的是什么?”學生答:“16厘米表示的是周長,16平方厘米表示的是面積?!苯處熃又鴨枺骸爸荛L算式的含義是什么?面積算式的含義又是什么?”學生答:“周長算式的含義是4條邊長為4厘米的邊相加;面積算式的含義是邊長乘邊長,求的是正方形的面積?!睂W生由此明白:16厘米表示正方形四條邊的總長度;16平方厘米表示四條邊圍成的平面大小。因此,周長和面積是兩個單位不同的量,無法進行比較。
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追問糾錯,引導學生從認知出發(fā),分析出錯原因,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在理性的內省中不斷提升。
三、追問:突破思維障礙
當學生受原有知識的影響出現思維混亂時,教師需要及時展開追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數學思考,以實現新舊知識間的遷移。
例如,在教學“分數乘法”時,教師出示一道題目:有兩根一樣長的木條,第一根用掉[23]米,第二根用掉[23],哪一根木條用得多?學生都認為兩根木條用掉的長度相同。這時,教師追問:“要求哪一根木條用得多,實際上就是要比較什么因素?”通過交流,學生明白了解題的關鍵是把木條的長度分為大于1米、等于1米和小于1米三類情況進行分析。教師追問:“為什么分為三類情況來分析?”學生答:“第一根木條用掉[23]米是確定的,第二根木條用掉的長度是木條長度×[23],需要比較‘木條長度×[23]和‘[23]米的長短。”教師繼續(xù)追問:“如何比較這兩者?”學生答:“木條的長度是1米,則兩者相等;木條的長度小于1米,則第一根木條用得多;木條的長度大于1米,則第二根木條用得多。”
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追問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使他們學會全面思考問題,這不僅提高了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發(fā)展了他們的思維品質。
綜上所述,恰到好處的追問可以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幫助他們構建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從而發(fā)展他們的數學思維,不斷地提高數學核心素養(yǎng)。
(責編 黃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