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定菊
摘 要:多媒體具有直觀形象、聲情并茂的特點,能將課文中抽象知識形象化,真實再現(xiàn)課文中的描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運用;多媒體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學漢語拼音教學
漢語拼音是識字的基礎,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讓學生讀準、拼準、寫準,教好漢語拼音很不容易。為了讓學生記牢漢語拼音字母,可以把課本上的知識設計成聲畫結合的動畫課件,這樣設計形象、直觀、生動,變枯燥的識記為有趣的學習,這樣容易記得牢。如學習單韻母時,鼠標點擊字母,依次出現(xiàn)配圖和單韻母的發(fā)音,大大彌補教師發(fā)音不準的缺陷,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為以后的識字教學做好鋪墊。
二、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學識字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難點,也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而多媒體形象、直觀,有生動畫面、有趣動畫以及輕松音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識字,學生記得快,記得牢,學習有興趣了,學習基礎扎實了,為以后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基礎。
如在教學“青、睛、清、請、晴、情”時,這幾個生字學生容易混淆,教師可以設計成“字畫”結合的動畫課件,每個生字分別配有插圖,只要用鼠標點擊這幾個字,就會跳出相應的圖,這樣形象、直觀的動畫演示,變枯燥的識字為生動有趣識字,學生容易記,記得牢,效果肯定好得多。
三、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多數(shù)學生喜歡古詩,但對古詩所描述的意境和理解古詩有一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能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在教學《春居》時,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草長鶯飛,拂堤楊柳,放紙鳶”的春景圖,學生看到這樣的美景會不由自主地發(fā)出感嘆:“哇,好美??!”于是教師趁熱打鐵鼓勵道:“誰能用一段話來描繪這幅圖呢?”學生們認真觀察圖畫后七嘴八舌議論起來,紛紛舉起小手回答,然后教師補充評價,給予肯定:“同學們說得好,那你們能用一首詩來描繪這么美的圖畫嗎?”說到要用詩歌來描繪圖,學生們閉口不敢說話,于是教師啟發(fā):“想不想學習古詩?”學生異口同聲:“想!”教師多媒體出示配有圖的古詩《春居》向學生介紹:“這首詩所描繪就是詩人在鄉(xiāng)村居住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象,為我們展現(xiàn)了春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景圖,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想不想進一步學習古詩內容呀?”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習,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對抽象的事物理解不了,這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運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鋤禾》時,導入新課時,根據(jù)學生特點,教師可以設計一組動畫: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農民手拿鋤頭在地里辛勤地勞動, 汗珠大顆大顆地從額頭滾落下來,滴在禾田里。學生對畫面內容有了感性認識,同時在圖畫上方出示古詩,詩句和圖畫相對照,激起了學生思想的火花,詩意在他們頭腦中初步形成印象,為深入學習古詩打下了基礎。
四、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多媒體能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逼真的教學情境。在教學《西沙群島》第二部分時,用多媒體展示海底世界,配上舒緩的音樂,把學生帶入風景優(yōu)美,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使他們置身于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的海洋里,在音樂的旋律中去感受那山,那峽谷,那美麗的珊瑚,那成群結隊、各種各樣的數(shù)不清的游魚……并說一段贊美的話,仿佛與作者一起在海底游玩,激起學生思想的火花,激發(fā)了閱讀的興趣。
五、運用多媒體理解語言難點
限于學生的年齡和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很難讀懂課文中的一些語言描寫,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幫助學生理解。如《爬山虎的腳》一文中“爬山虎的腳是如何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因為學生沒有仔細觀察過,甚至有的學生根本不認識爬山虎是什么東西,很難讀懂,也很難想象到。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動畫片來演示爬山虎的腳是如何“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學生通過看動畫,這個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再如《畫楊桃》一課中“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講桌上那兩個楊桃的一端正對著我。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么東西?!币驗閷W生沒有見過楊桃什么樣子,教師用多媒體出示有介紹楊桃的課件,讓學生認識了解楊桃,加深印象。然后再出示課文的插圖,圖文結合理解句子就容易多了。
六、運用多媒體,真實再現(xiàn)課文中的描寫
多媒體可以真實再現(xiàn)課文中的描寫,讓自然美景陶冶學生的情操,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教師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現(xiàn)我國小興安嶺,讓學生感受小興安嶺那一年四季美麗、誘人的愜意,為他們營造出樹美、花美、水美,物產豐富的意境,為祖國“小興安嶺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也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而自豪,激發(fā)學生對美的追求。
在教學《祖國多么廣大》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春天雪花飛舞的大興安嶺、柳枝發(fā)芽的長江兩岸、盛開著鮮花的海南島,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對美麗的大自然產生深深的喜愛之情。
運用多媒體改變了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課文,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