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梅
摘 要:鋼結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于課程設計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可以通過引入工程的實例、優(yōu)化教學的內容、將教學模式以及設計內容的多樣化,加強教學方法,完善其考核的制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加強對鋼結構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本文通過對《鋼結構設計》項目化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今后的教學實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鋼結構設計;項目化教學;改革;實施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高層建筑不斷的拔地而起。由于鋼結構存在質量輕、所建造的周期時間短、施工比較方便等諸多的優(yōu)點,深受建筑者的注意,在工業(yè)以及民用建筑方面廣泛被使用。目前,鋼結構處于快速的發(fā)展時期,急需具備專業(yè)技術以及施工能力的技術人員。學生通過對《鋼結構設計》專業(yè)知識的學習,逐步具備了設計的理論基礎,通過完整的鋼結構設計訓練,讓學生將所學習到的專業(yè)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工程中去,加強學生對本課程的深刻理解。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一方面,對于目前學生的動手能力差,沒有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另一方面,學生只會對鋼結構進行設計,但對施工圖不會進行繪制。因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鋼結構設計》教學的質量,充分的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需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進行改革。
1 《鋼結構設計》項目化教學現(xiàn)狀
1.1 課時短,任務繁重
目前,《鋼結構設計》大多是教師給出相應的工程概況,要求學生對屋架的結構及類型、支撐及布置等方面進行設計,最后設計出施工圖。在理論課時被壓縮后,教師主要講授重要的知識點,與設計方面涉及不多。
1.2 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存在學習后面的知識時,而忘記了前面學習過的知識,由于教學的時間短,學生缺乏實踐的經驗,只能根據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進行設計,缺乏創(chuàng)新。雖然完成了設計,但在質量方面得不到保證。課程設計沒有達到理想的結果,學生則認為鋼結構課程復雜而不容易去學習,學生缺乏積極性及主動性,從而達不到教學目標。
1.3 教學多為灌輸式
通常教師都是灌輸式教學,學生的積極參與性以及對理論知識問題的討論往往被忽略,學生總是被動的去學習知識,不能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導致學生很難去實施。
1.4 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大多數教師是由土木工程而轉入到鋼結構方面,在知識結構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我國的教育模式下所培養(yǎng)出的畢業(yè)生,所學習的理論知識遠遠高于實踐,因此學生缺乏工程的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
2 《鋼結構設計》教學改革的措施
2.1 增加課時
課時是教學的保障,課堂教學依然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由于鋼結構所涉及的內容較多,例如:屋架的施工圖、節(jié)點的設計等。鋼結構的應用性很強,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以及生活中對鋼結構的實體接觸有限,缺乏一定的認知感,想要學好鋼結構存在一定的難點,加上學生自律的能力差,一味的壓縮課時,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2.2 增加實例教學
在《鋼結構設計》理論教學中,應當引用實際的教學案例,使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身邊的實際工程的項目互相結合,例如:詳細介紹學校有關鋼結構的建筑,使學生將實際與所學習過的理論知識進行聯(lián)系,進一步去理解和鞏固所學習過的專業(yè)知識。加強校內的實訓基地建設,學校如有一些正在進行的工程建設,其中會有一些建筑會采用鋼結構,讓學生充分利用好這些校內的資源,帶領學生進行實地的參觀學習,從識圖出發(fā)到進行連接,再到施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同步進行學習,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
2.3 教學模式優(yōu)化
在《鋼結構設計》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以及合作的能力,進行多種多樣教學模式的開展,將一個項目拆分成幾個小項目,將學生分成小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到實際的工程中去,在教師的指導設計作用下,讓學生積極主動、勇于創(chuàng)新的去開展活動,增強團隊間相互合作。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促進。還有一種單一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可選擇的各種形式屋架,比如:人字形、梯形以及三角形。不同的屋架有不同的坡度,采用不同的材料及鋼型號,使學生一人一題,避免相互之間的抄襲以雷同的出現(xiàn)。
2.4 教學方法改進
傳統(tǒng)的作業(yè)加板書模式過于單調,通過借助現(xiàn)代的教學手法,通過多媒體教學,使鋼結構及組成更直觀、更生動、更形象的展示給學生,還可以減少板書過程中的失誤。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第一點,積極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充滿好奇心。第二點,使學生保持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tài)。第三點,通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探討及信息交流,產生創(chuàng)新的思想及火花。第四點,發(fā)揮出團隊以及群體的優(yōu)勢,使創(chuàng)新的思維以及創(chuàng)造力得到升華。第五點,形成支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思維以及創(chuàng)造力的環(huán)境。第六點,努力進行實踐,努力使得自身的創(chuàng)新以及創(chuàng)造力得到實現(xiàn)。
3 項目化課程改革
項目化課程的改革在實施的過程中要不斷的進行調整,項目教學主要強調學生去實踐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教師需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去指導學生完成相應的
任務。
3.1 搜集所選資料
項目教學所選擇的項目,首先任課教師必須能搜集到這一項目相關的資料,學生根據教師所提供的資料去完成任務。不能搜集到資料的項目不能作為教學所使用的項目。
3.2 工程案例分析教學法
將典型工程實例作為教學案例,啟發(fā)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工程案例教學,能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工程設計規(guī)范相結合,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中講計算多、分析少、說理性差、脫離實際工程的傾向。特別是對工程破壞事故的分析,可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思維和運用工程方法的習慣。比如在講各種因素對鋼材性能的影響時,可結合某工程事故進行分析。如1954年11月,英國制造的32000t油船———世界協(xié)和號,在海浪達4.5~6m高的大海中航行時船底斷裂。讓學生先自行分析發(fā)生這一事故的原因,再說明導致事故發(fā)生的原因:船的大部分板件未滿足沖擊韌性要求。
3.3 制定考核方案
項目化教學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一些學生不能很快適應,教師需制定出合理地考核機制,幫助部分學生完成工作任務,有些課堂中不能及時完成的,需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課后的作業(yè),然后教師制定出合理地考核機制,加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考課力度,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過程中的積累占重要部分,學生過程中的分數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以教師評價和小組評價的方式綜合給出分數,這種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對項目化教學的實施。學生將所學習過的知識轉化為技能,將以往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并引導學生完成工作的任務,學生按照崗位工作過程完成任務,熟練掌握崗位的工作技能。使學生成分具備完成崗位工作的能力,畢業(yè)后可以迅速的適應工作。
4 實施奮斗的目標
(1)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學生作為主體,加強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使學生盡可能享受到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
(2)將能力培養(yǎng)作為重點,加深對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將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積極的去推動研究性教學,將實驗進行綜合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的完善,加強畢業(yè)論文以及畢業(yè)設計等實踐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加強科研院所與校企之間的合作,加強實踐的教學基地。
(3)向高水平的大學進行學習,綜合提高學校的師資力量、管理的水平以及學科專業(yè)建設的水平。
5 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時代的發(fā)展,課程內容也在不斷進行改革,本文從《鋼結構設計》項目化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尋求適合改革的方法,通過對工程案例的引入、優(yōu)化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的模式、將設計內容多樣化,增強其教學的方法,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培養(yǎng)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自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課程設計使鋼結構課程的知識延續(xù),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熟練掌握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學生可以更迅速地適應崗位的工作,更快的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常秋影,李厚萱.《鋼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探討[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16(22):419.
[2]宋高麗.土木工程專業(yè)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4):0062-0064.
[3]肖時杰,唐安燁.《鋼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8(72):6-7.
[4]李昆.基于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鋼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7(1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