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智慧 王昌 張巍
【摘要】針對過程流體機械課程理論性強,枯燥無味,學生學習狀態(tài)欠佳,效果不明顯的問題。新經濟快速發(fā)展迫切需要具備更高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要推動現有工科專業(yè)的改造和升級,建立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工程教育培養(yǎng)模式,整合教學內容,采用新型教學模式,考核評價機制多元化,重構實踐教學新體系。
【關鍵詞】工程教育 專業(yè)認證 過程流體機械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教學改革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process fluid machinery of strong theory, students?蒺 poor state, dull as ditch water, the effect is not obvious question. Engineering technical personnel urgently need to have a higher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cross?鄄border integra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conom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exist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establish diversified and personalized training mode, integrating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he new teaching mode,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echanism, the new teaching system reconstruction practice.
【Keywords】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process fluid machinery;process equipment and control engineering;reform in education
【基金項目】內蒙古科技大學2015年工程教育認證培育專業(yè)(30734040);內蒙古科技大學2015年教改項目(3073405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231-02
隨著我國工程教育的推進以及與國際的接軌,每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應符合工程教育的要求。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y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素質為目標,基于“寬基礎、跨學科”理念構建該專業(yè)“學以致用、就業(yè)為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通過學校與企業(yè)的密切合作,以學科交叉融合及綜合化工程教育觀為指導,培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積極探索符合經濟發(fā)展形勢與專業(yè)特色的工程教育發(fā)展之路,以適應新形勢下內蒙古煤化工業(yè)發(fā)展特點及對煤化工專業(yè)技術人才的需求。過程流體機械課程作為過程裝備控制工程專業(yè)核心專業(yè)課之一,課程的講授必須符合工程教育的目的,滿足我國工程教育認證的要求。這就要求培養(yǎng)的人才應具備工程觀念,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熟悉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問題。因此,完善和優(yōu)化過程流體機械課程體系與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保證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yǎng)水平與國際接軌,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與研究課題,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努力。
過程流體機械課程的特點是理論性強,需要良好的基礎知識;專業(yè)性強,內容復雜、繁多;知識點與工程實踐緊密聯系?,F在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已經下降;基礎知識欠缺;老師中規(guī)中矩的教學,師生之間往往缺乏默契;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薄弱;課程評價存在問題。過程流體機械課程安排在第七學期,學生面對就業(yè)、考研復習和上課之間的矛盾,如何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里更好的去學習本課程,是教師需要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1.構建一體化的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
將課程內部各個離散知識點進行全面整合,構建一體化的課程體系、教學計劃和項目案例設計。對于難以理解的、抽象的概念,教師要引導學生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之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比如“余隙容積”這個概念,如果僅是書上給出的解釋“活塞行至終端止點時氣缸剩余的容積”,學生很難理解,很難想象這部分空間是怎么回事;但如果將其與蓋房子用到的“公攤面積”類比的話,就很容易理解:二者對于用戶來講都是有害的,但是必須具備的,只能盡力減小,卻不能避免。
2.采用新型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的多重轉變, 建立電子教案(例如教學筆記、動畫演示、多媒體課件等),進行網絡教學綜合平臺資源的維護,便于學生進行在線學習;通過課堂多媒體教學、網上在線學習等手段,方便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和消化;采用創(chuàng)新式、啟發(fā)式、項目案例、對分課堂、混合式等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參與性。定期開展課堂大討論、學生輪流當小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
該教學模式以學生興趣為切入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工程實踐為依托,消除學生的“書本無用論”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以半自主學習為念,培養(yǎng)學生在教師指導前提下積極踴躍,自主學習科研的半自主學習能力;以具體工程實踐為對象,橫向融合多學科、多領域知識,建立學生多學科、立體科研學習能力。改進和創(chuàng)建一些含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尋求問題的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
3.重構實踐教學新體系
充分利用現有專業(yè)實訓中心,搭建多層次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平臺,建設大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與技能開發(fā)平臺和建設企業(yè)綜合專業(yè)實訓和實踐平臺。首先,構建以過程裝備制造技術為核心的《空壓機性能測定與化機拆裝實訓》中心,培養(yǎng)學生過程裝備的制造應用能力;其次,建立完善的校外實習基地以及校內網絡多媒體實習平臺,開創(chuàng)“觀摩學”、“動手學”相結合的實習新模式。在建立的校外實訓基地動手實習,著重掌握過程裝備的制造結構與應用技術。建設校內多媒體實習平臺,基于跨學科背景構建采用教學片——南京化學工業(yè)總公司化機全程制造的“觀摩學”,把高度現代化、網絡數字化下現場的先進制造技術直觀的展現給學生。最后,通過畢業(yè)設計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工程能力。布置一些有關流體機械課程方面的畢業(yè)課題,增加學生對流體機械課程的進一步理解和工程應用能力的鍛煉。
4.考核評價機制的多元化
在課程評價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強化知識在實踐應用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考核,確保課程目標和畢業(yè)要求的達成,促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在考核過程中,避免只看結果,不注重過程,考核學生實際能力、全面考核、過程考核等;對課程達成度進行評價,建立雙向式、溝通式的考核信息反饋機制,進一步發(fā)揮考核促進教與學的作用。
5.總結
結合我校現有教學資源,以工程教育教學改革為基礎,以學生興趣為導向,工程實踐為依托,半自主學習為理念,構思并探討以具體工程實踐為對象,集多課程、多領域的案例式教學模式。
課程教學以成果導向為導向,融入了工程認證標準的項目化案例,課程標準,創(chuàng)建了學生過程裝備創(chuàng)新的實踐平臺,轉變了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思路,實現了從“以教論學”到“以學論教”以學論教的轉變,體現了煤化工過程裝備的特色,為培養(yǎng)學生更好地適應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和需求,提高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尋求出一套切實可行的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yè)過程流體機械課程的教學體系,能夠在機械類及相關專業(yè)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龐明軍,高光藩,張琳.工程教育背景下過程流體機械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改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5(01)
[2]王紅,白競平,耿清,武飛. 教學科研實踐一體化模式在《過程流體機械》課程教學中的實現[J].教育教學論壇. 2013 (02)
[3]劉獻飛,丁昌,張業(yè)強,何永寧.《過程流體機械》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2016 (12)
[4]林國慶,時黛,王海波,祝明威,高艷,張?zhí)礻?關于工科背景下高校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思考——以“過程流體機械”課程為例[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 . 2016 (08)
[5]萬林林,伍俏平,鄧朝暉. 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下機械制造裝備設計課程改革[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5 (04)
[6]申瑞玲,相啟森. 從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分析《食品機械與設備》課程的教學改革[J].輕工科技.2014(08)
[7]孟智慧,王昌,張巍.專業(yè)認證視角下的過程流體機械課程群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11)
作者簡介:
孟智慧(1981-),女,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動力機械、流體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