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
摘 要 近年來,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日益增多,其作用也日益凸顯出來?;诖?,本文將針對激勵理論進行分析,進而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強化理論等應用策略,希望可以對高校學生管理有所幫助。
關鍵詞 激勵理論 高校 學生管理
一、引言
現(xiàn)階段,在我國高校學生管理的過程中,激勵理論的應用與認識還存在很多問題,而相關的理論研究也還不夠成熟,所以本文針對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研究是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
二、激勵理論
激勵可以通過對人們內(nèi)在需求或動機的影響,從而實現(xiàn)加強、引導和維持行為的活動或過程的目的。在管理的過程中,激勵可以發(fā)揮出根據(jù)行為規(guī)律提高積極性的作用。所謂激勵理論,就是指有關激勵的概括和總結(jié),同時也是管理活動中激勵作用發(fā)揮的理論基礎。通常情況下,激勵理論根據(jù)角度的不同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四種形式。第一,需要層次理論。該理論認為需要是有層次的,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xiàn)的,是由低向高發(fā)展的,是逐層遞進的。一般來說,需要可以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等層次。第二,期望理論。該理論認為人們預期行動將達到滿足時,才會被激勵從而去努力達到目標,也就是說,激勵力=效價×期望值。第三,公平理論,也可以稱為社會比較理論。該理論認為個人不僅關心報酬絕對數(shù)量,也關心報酬相對量。具體來說,就是人們通常要通過個人與他人的橫向比較,加上自身歷史的比較,來進行所獲報酬合理性的判定,判定結(jié)果將影響到其工作熱情。第四,強化理論。該理論認為人的行為與其所獲刺激有關,當刺激有利時,行為就會重復出現(xiàn),當刺激不利時,行為就會減弱甚至消失。一般來說,強化可以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即獎勵與懲罰兩種。[1]
三、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一)需要層次理論的應用
需要層次理論是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應用的基礎。運用需要層次理論,可以有效地抓住學生的優(yōu)勢需要,從而實施有效的激勵措施。具體來說,在高校學生管理的過程中,各個管理人員要對學生的需要特點進行分析與統(tǒng)計,準確地抓住學生的優(yōu)勢需要,實施針對性的激勵,通常情況下,對于剛?cè)胄5拇髮W生來說,以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為主,學校只要能提供良好的生活以及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得到基礎的保障,就可以做到對其較為有效地管理。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學校環(huán)境比較熟悉,需求也會越來越豐富,例如,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等都會成為他們的需求,所以對于這一階段學生的需求,各個高校的管理者要做到用心發(fā)現(xiàn)并準確滿足學生的需求,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以及生活的熱情,才能促使其實現(xiàn)更高的人生價值。
(二)期望理論的應用
期望理論是激勵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學生管理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激勵目標的準確性,從而促進激勵效果的加強。第一,要明確目標,在學生期望值的基礎上,明確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方式方法,進而實施目標激勵;第二,各個高??梢酝ㄟ^開展開學典禮、入學教育、主題班會等活動的形式,使大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以及培養(yǎng)目標有較為充分的了解,也就是幫助學生們確立奮斗目標,從而達到目標激勵的目的;第三,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各個高校的管理者還要注意加強對學生根據(jù)環(huán)境變化提高自身認識等一系列行為的引導,使學生及時修正和調(diào)整目標,增強目標設置的合理性與實用性,從而提高目標實現(xiàn)的可能性;第四,在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管理者要聯(lián)合教師等進行學生相關行為的表揚、獎勵和暗示,從而增強其自信心,提高其期望水平。
(三)公平理論的應用
公平理論的應用是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應用的核心,也就是說,在進行激勵理論應用的過程中,要注意公開、公平、公正。根據(jù)公平理論,學生總會自覺或是不自覺地與他人進行公平性的比較,當心理平衡失調(diào)時,就會產(chǎn)生消極情緒以及不良行為,而心理平衡時,就會極大地調(diào)動積極性。因此,高校在進行學生事務管理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公平意識的滲透,實施公平激勵。例如,在進行學生干部的選拔任用的過程中,最好采用公開競選的方式,任人唯賢,提高選拔任用的透明性與公平性。除此之外,在獎學金、助學金等事項上也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做到公平、公正。而對于學生入黨、畢業(yè)推薦等問題,公開透明性尤為重要,高校要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進行問題的處理,以提高學生的滿意程度。[2]
(四)強化理論的應用
強化理論是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應用的基礎。也就是說,激勵理論的運用需要正確使用獎懲手段,從而實現(xiàn)正負激勵的策略。正強化就是要求高校管理者針對學生的積極行為給予一定的肯定與獎賞,從而達到行為鞏固和保持的目的;負強化就是要求高校管理者對學生消極行為進行一定的否定或懲罰,從而實現(xiàn)減弱、消退該行為的作用。具體來說,高校的管理者要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優(yōu)評獎,例如,對于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為廣大同學樹立學習的典范,從而起到激發(fā)其他同學的作用;而對于有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學習散漫等不良行為的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批評教育及懲罰,以起到懲罰當事人、警示其他人的作用。
四、結(jié)語
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有效應用對于高校學生的管理效率、學生積極生活學習態(tài)度的養(yǎng)成以及學生自身的全面發(fā)展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作者單位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宋飛.基于激勵理論的大學生日常行為管理研究——以青島科技大學為例[D].青島科技大學,2015.
[2] 胡學博.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展望,2015(15):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