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教師教學風格視角下的教學語言要素,認為教師可以從分析定位,突出個性;學習磨礪,完善特色;理念引領,彰顯風格這三個方面,逐步修煉自己的語言特色,彰顯自身的教學風格。
關鍵詞:教學語言;教學風格;語言特色
在教學實際中總會發(fā)現(xiàn),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的老師會上出不同的味道,這就是教師教學風格的體現(xiàn)。而同樣的教學設計在不同教師的演繹下也會有不同的感覺,這就是教師語言風格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學語言是教師教學最重要的工具,任何先進的教學技術都無法將之取代。教學語言也是讓學生、聽課教師最直接接收和感受到的信息,給人以最直觀的教學印象。不同的教師語言風格是不同的,這種不同也帶來了其教學風格的差異。關注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夠有效地幫助教師分析、改進教學行為,進而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學風格。
一、 教學語言的感情渲染
教師教學中講話時的語音語調(diào)、語速節(jié)奏、表情肢體等等,綜合在一起會給人留下一種直觀的整體印象,這種整體印象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教師教學風格的一種鮮明反映。有的教師語言親切自然,讓人如沐春風;有的教師語言激情澎湃,讓人熱血沸騰;有的教師語言幽默風趣,讓人忍俊不禁;有的教師語言簡潔明了,讓人冷靜思考。比如小學數(shù)學學科眾多名師中,徐長青幽默,張齊華詩意,吳正憲親切……
二、 教學語言的表達方式
在教學語言的表達上,不同的教師也有其特定的方式。有的教師語言表達句式簡潔沒有過多的鋪墊和詞匯修飾;有的教師喜歡豐富的詞匯形容,常常用排比、反問、比喻等等句式增加語言的感情色彩。有的教師語言的表達過程中會配合夸張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而有的教師則顯得冷靜自持。有的教師語言表達時喜歡配合相應的素材呈現(xiàn),有的教師喜歡營造情境表達,有的則喜歡單刀直入。
三、 教學語言的表達內(nèi)涵
教學語言是為教學服務的。在整體感受教師的語言印象和進一步分析語言表述方式之后,最為關鍵的還是分析教師教學語言的內(nèi)涵,即:教師是如何組織整個教學的語言流程?抓住了哪些關鍵點進行講授、提問、總結(jié)?用何種語言方式展開講授、提問、總結(jié)?與學生如何互動?這些教學語言的設計與表達能夠體現(xiàn)教師教學的獨特理念,彰顯教師的教學個性風格。
四、 分析定位,突出個性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對自己的語言特點沒有清晰的認識,缺乏深入地分析思考。有的教師對自己的語言特點有朦朧的認識,但是缺乏明確的定位與規(guī)劃。要想更好地突出教學語言風格,我們需要對自身的語言特點作出分析,對希望形成的語言風格作出定位與規(guī)劃。
首先,教師可以進行自我認定。自己的個性是怎樣的?自己比較擅長的語言表達方式是什么?通過怎樣的語言情感與學生互動讓自己感覺最為自然?或者,自己喜歡、欣賞、追求的語言風格是怎樣的?也可以對自己以往的教學進行分析,怎樣的語言收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如果教師自我分析比較困難,還可以請同伴、專家?guī)椭^察分析,從旁觀者的角度幫助教師提煉教學語言定位。無論是教師的自我定位還是同伴的分析提煉,教師的教學語言特色都需要體現(xiàn)教師的個性特色,發(fā)揮教師的教學優(yōu)勢。
比如,學校兩位數(shù)學市級骨干教師,其中一位彭老師個性外向,自信也比較強勢,師范學習的是文科專業(yè)。我們通過多次的課堂觀察,感覺她在數(shù)學課上的教學語言用詞豐富,比較富有文學色彩,語音語調(diào)總是抑揚頓挫,配合大幅度的肢體語言和豐富的表情,顯得熱情洋溢,富有表演性。通過訪談也了解到,她追求的課堂教學風格是幽默的、能夠吸引學生的。她比較欣賞的是張齊華清新優(yōu)美的課堂語言和華應龍睿智古樸的教學。
五、 學習磨礪,完善特色
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改進的過程。對于有一定教學經(jīng)驗,也有一定語言特色的教師來說,教學還未臻完美,還存在著許多的改進空間。想要進一步形成成熟的、具有特色的語言風格,光靠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遠遠不夠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磨礪。
(一) 借鑒名師語言風格
針對自己的語言特色定位,我們可以學習與自己語言特色相類似的,或者是自己欣賞的名師的教學語言,借鑒名師們是如何用語言渲染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怎樣交流才能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啟發(fā)學生思考……推敲名師們的語言表達方式,如何讓語言的表達更為出彩,更有實效。也可以在具體的教學設計時學習名師們上同樣教學內(nèi)容時的語言處理。觀看名師的課堂教學演繹,學習名師的課堂實錄與撰寫的思考文章。理解名師們語言處理背后內(nèi)涵的教學理念。
(二)自我反思改進
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方式。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就是:成長=經(jīng)驗+反思。只有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課后再去回想自己的教學語言可能不夠全面,為了更好地還原便于分析,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日常教學錄音、錄像,在回放中以旁觀者的視角去感受、分析和改進。
(三) 同伴、專家?guī)椭?/p>
在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上,同伴的幫助和專家的引領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過課堂觀察,其他教師可以針對其語言特色和定位,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效果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意見。
六、 理念引領,彰顯風格
在通常的教學研究中很少會探討教師的教學風格,因為很多教師還缺乏自己深入思考、處在模仿他人設計、追求教學有效性的階段。然而,教師在通過不斷思考來追求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都會發(fā)現(xiàn),教育教學的理念是最為重要的內(nèi)源動力,它會影響教師對教材、學生、教學的理解,影響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影響教學語言內(nèi)涵的表達。
教學風格是教師個性化的教學藝術磨練成熟,進入高境界的一種體現(xiàn)。其背后一定是有教育教學理念的支撐和指導,這是教師教學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這種理念和追求,讓教師對教學有獨特而深刻的理解,在具體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就會演繹富有個性教學行為和教學語言。
一個具備良好教學素養(yǎng),在教學語言方面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師,想要更進一步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就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教學追求:要培養(yǎng)怎樣的學生、要帶給學生怎樣的思考方式、要營造怎樣的課堂氛圍等等。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逐步清晰自己的教學理念,用自己的方式解讀教材內(nèi)容,設計教學活動。教學語言的設計與表達會逐步退去模仿的痕跡,展現(xiàn)自己的獨特內(nèi)涵,體現(xiàn)出教師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
作者簡介:
王玲玲,江蘇省太倉市,太倉市經(jīng)貿(mào)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