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明
摘要: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正在逐漸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就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而言,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正確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如何通過該學習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本文首先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內(nèi)涵和特點進行簡要闡述,然后對當前初中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筆者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8-0064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將課堂中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為每個小組分配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即興交流和合作,最后以小組競賽的形式來對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進行檢測。就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已經(jīng)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此來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
一、加強學生對合作的理解與認知
青春期的中學生,聰明有余而學習的柔韌性不足。由于年齡小,生活閱歷有限,再加之青春期的懵懂與沖動,使很多學生沒有團隊意識,忽視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學生沒有學會舉眾人之力來解決問題。為此,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讓他們學會綜合不同的意見,多角度思考問題。比如在了解了“科技是現(xiàn)代化的關鍵”這一辯論的相關知識點后,筆者將全班學生分為三個大組進行主題辯論。學生在準備辯論的過程中會逐漸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和溝通,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思考的同時多一些學習體驗,加深對合作學習的認知。
二、明確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
教師要結合本班的學習情況、全方位、多角度的開展合作學習,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要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與創(chuàng)新者。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并不是合作學習真正的主人,全班進行統(tǒng)一的學習活動,個人獨立思考與學習的機會比較少,即使有合作學習,也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參與程度高,成績較差的學生參與程度比較低,學生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合作學習的主體,合作學習需要學生具有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的欲望,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進行交流意見,啟發(fā)學生思維,教師要傳遞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去討論、去爭辯,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
三、對學習小組進行合理劃分
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開展的前提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從而保證初中語文課程小組合作學習的質(zhì)量。通常情況下,對初中生進行合理分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首先,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初中生年齡特點、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并在分組前嚴格堅持“組內(nèi)異質(zhì)”原則,保證每個學習小組中既有優(yōu)等生,又有差等生,讓優(yōu)等生帶動差等生學習,從而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提升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讓學生做到高效學習;其次,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小組劃分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學習能力,參與到學習中,從而激發(fā)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做到高效學習;最后,在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過程中,避免不了一些學習小組的學習能力不足,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就需要轉(zhuǎn)變自身角色,在教學過程中以組長的身份來引導學生對語文問題進行討論,將學生帶入語文知識的世界中,進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目標。
四、恰當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制
教師要充分利用小組學習平臺,結合學生真實參與小組學習、探究問題思維角度、解決問題貢獻率、回答問題活躍度等方面對優(yōu)勝小組和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實行加分獎勵和排序。同時,生生之間組內(nèi)互評,組間學周、學月、學期互評,教師對優(yōu)勝小組和個人給予精神獎勵、機會獎勵、約定獎勵為主,物質(zhì)獎勵和情感獎勵為輔的綜合獎勵,既有效提高了學生小組合作性學習積極性,又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榮譽感,營造良好的小組文化和學風。
五、教師把握好自身角色
在初中語文合作學習中,教師要發(fā)揮好自身推動、指導、調(diào)控、參與的角色,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進行整體規(guī)劃,要求學生準備好相關學習資料,做好預習工作,做好合作學習的準備。同時,教師要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觀察學生的討論狀態(tài),發(fā)現(xiàn)學生研究與討論中的問題并適時進行知識、方法和技能上的有效點撥,組織課堂紀律,促進合作學習的有效進展。
六、轉(zhuǎn)變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多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造成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難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無法得到提升。面對此種情況,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語文課程教學觀念,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上語文課時,教師需要為學生留有“空白”,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補空白,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帶著語文內(nèi)容到生活中尋找與語文有關的知識,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處于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進而提高其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實現(xiàn)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自由和高效的。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好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促進教師與學生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創(chuàng)建師生共同參與和交流的教學、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教學,從而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qū)泥河二中 23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