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時期是學生思維活躍的時期,也是培養(yǎng)高中文科政治思維能力的關鍵期。高中文科政治對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其特定的內容和要求,高中政治教學新課標也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政治學科素養(yǎng),即培養(yǎng)文科生從政治學科的角度出發(fā),在充分掌握政治學科知識的前提下,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培養(yǎng)政治思維能力。而且目前在高中文科學生的觀念中也出現(xiàn)了“學政治,為考試”的錯誤思想,這非常不利于文科生政治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此,提出培養(yǎng)文科政治思維能力具有很現(xiàn)實的意義。
關鍵詞:政治思維能力;自學;自想;自講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8-0107
高中文科政治思維能力就其思維過程而言,是指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就是指會運用抽象和概括的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問題。高中階段是文科生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其政治思維能力還是比較薄弱的,在學習過程中,文科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也比較差,在答題過程中,面對政治題目中現(xiàn)實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問題時無從下手,或者答非所問。在多年的政治課堂教學中,筆者也總結了提高政治思維能力的一些教學方法。
一、改進高中文科政治課堂教學方法,在高中文科政治課堂教學中提升文科生的政治思維能力
1. 善于發(fā)問。思維始于問題,問題是思維的推動力。高中文科政治課堂中向學生提出問題,是培養(yǎng)政治思維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文科政治教學重在“傳道、授業(yè)、解惑”,往往讓學生提不起興趣,也調動不了學生的思維。所以在高中文科政治課堂教學中必須把“注入式教學法”變?yōu)椤皢栴}教學法”。通過提問,調動學生進行歸納和概括,進而提出新的問題;或是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教材問題并且判斷和推理現(xiàn)實問題,在這一過程就是政治思維發(fā)力的過程。“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所以為保證學生的政治思維活動不斷往更高更深發(fā)展,高中文科政治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要有一定的層次和系統(tǒng),要下工夫設計和編排問題,使一節(jié)課開始于問題,結束于問題,從而調動文科生政治思維。
2. 善于留白。留白是給學生主導課堂的時間。在文科政治課堂教學中,現(xiàn)在提倡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學生主導課堂要通過“自學,自想,自講”環(huán)節(jié)來完成,這一系列的環(huán)節(jié)是整個文科政治思維能力完全爆發(fā)的過程,是提高文科生政治思維能力的突破口。“自學”是培養(yǎng)文科政治思維能力的起點,指的是學生獨立的預習即將要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及對教材重難點進行初步了解,并在此過程中,初步學會歸納,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動性,也提高了學生的思考積極性,是雙贏的開頭?!白韵搿笔菍ι弦画h(huán)節(jié)的延續(xù),學與想是緊密相連的,有學必得想,在預習過程中善于開動腦筋,積極進行思維活動,這是提高政治思維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白灾v”是上面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結束,是在課堂上直接參與政治教學活動,是對“自學”和“自想”的能力的檢驗。實現(xiàn)這三個環(huán)節(jié)需要政治教師的留白空間,這個留白空間不是教學過程的停止,而是教學授課的合理停頓,在高中文科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此過程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活躍思維,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二、開拓高中文科政治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渠道,在社會實踐中提升文科生的政治思維能力
1.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突破常規(guī)思維。思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真實存在著。學習不可避免的存在思考,高中文科政治背誦的內容比較多,學生忙著記憶,往往思考的時間不是很多。提高文科政治思維能力的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在有限的時間里,如何提高政治思維的效率,筆者認為以下這些方法具有可行性:(1)剔除成見,突破常規(guī)思維。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研究各種題目題型,并且不被頭腦中的固定思維左右,我們要剔除的是自身所帶的成見,跳出文科政治教師課堂的框架,發(fā)現(xiàn)新的思路,不墨守成規(guī),不踩著別人的的腳印走,進行更廣泛更深刻的思考;(2)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文科政治的題目都是與時政背景相結合的,主觀題與客觀題都一樣,時政性很強。所以在答題時,學生要自覺把自己放入那個場景,站在題目中的主體立場上思考,其思維會更明朗,答題更精確。
2. 組織課外興趣小組,開展各種與政治知識有關的課外活動,進行社會實踐?!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高中文科政治課文中的知識是前人實踐總結而來的。通過政治課堂教學可以死記硬背而獲得政治知識,但卻無法深切體會,在高考實戰(zhàn)中,面對的是真實的時政背景,學生體會不了,在答題時就會出現(xiàn)“學政治,為考試”的現(xiàn)象。高中階段的文科生必須去參加社會實踐。“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那么提升政治思維能力的社會實踐有哪些呢?比如:在講授傳統(tǒng)文化時,可以帶學生參觀民俗博物館,在校內開展民俗小品;在講《政治生活》中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時,可以帶學生與社區(qū)聯(lián)系,參觀居委會或村委會,與居委會或村委會工作人員討論交流,感受居民自治或村民自治;在講《經(jīng)濟生活》中“神奇的貨幣”時,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園開展“跳蚤市場”,買賣商品,感受貨幣的神奇;還可以定期安排學生到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參加社會實踐。在此基礎上組織文科生撰寫調查報告、思想政治小論文,使學生在調查中了解社會現(xiàn)實問題,從實踐中領悟教材內容。這類政治活動的實踐過程就是提高學生政治思維能力的過程,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思維加深所學的政治知識,而且還要運用所學政治知識分析、說明社會實際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政治思維能力可以得到大大的培養(yǎng)。
其實,高中文科政治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師教授得當,傳授給學生切實可行的方法,就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甚至會成為他們以后人生之路的一把很有用的鑰匙。
作者簡介:嚴鳳欽,女,漢族,1981.09,福建莆田人,仙游縣第二中學,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教學管理工作。
(作者單位:福建省仙游縣第二中學 3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