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穎
摘 要:新課程理念倡導和強調要將教育教學最大限度地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在教會學生應知應會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強化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豐富、拓展和提升,讓學生形成“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特質。在語文作文這一主要通過立意、思想和語言彰顯作者人文底蘊的學科教學中,更應當強化原生態(tài)作文的教學,強化人文素養(yǎng)的有效滲透,培養(yǎng)和形成學生良好的人文修養(yǎng),這對學生作文立意的提升、語文思想內涵的發(fā)展以及學生個人思想道德情操的升華都是大有裨益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原生態(tài);作文;教學對策
一、有效利用教材,挖掘人文內涵
初中語文教材中節(jié)選的內容都是經(jīng)過語言專家和學者從浩瀚如海的文集中反復推敲、精心挑選出來的,在字詞上、在語言表達的句式上、在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上、在文章的段落結構上、在文章的主旨與中心思想上都非常典型,且適合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與理解、觀察與思考、閱讀與品味,可以說是作文教學的源泉,堪稱一座寶藏。其中節(jié)選的文章不僅文質兼美,而且有著濃厚的文化氣息、深厚的思想內涵、豐富的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典型的事例,能夠讓人充分感受到語言的魅力,給人以思想情感的陶冶和人生智慧的啟迪。語文教材在工具性的基礎上,其人文性也是非常突出的,特別是一些篇目中滲透著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和弘揚。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將語文課本作為最重要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從語言的感悟上、素材的積累上、事例的展現(xiàn)上、寫作技巧的提升上下功夫、做文章,幫助和引導學生從課本中更好地挖掘和運用素材,特別是對一些充滿人文氣息的文章進行全面的審視和深度的挖掘。在新課程理念逐步深入的背景下,針對學生寫作素材匱乏、寫作內容空洞、寫作立意不高的實際,強化語文課本中寫作素材的挖掘和運用應當是題中之意。比如在《孔乙己》一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組織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充分的分析,讓學生通過閱讀,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充分的理解和思考,進而理解文章的主題主旨和情感表達:作者寫作的主要目的是沖破封建思想的牢籠,通過對“咸亨酒店”的描述,讓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認知,對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作者的人文情懷有充分的認知和理解。
二、回歸生活實際,提升感悟能力
教材只是學生提升人文素養(yǎng)的一個方面,如果在作文教學中僅僅依靠教材,學生也難以獲得較為全面的、深刻的人文體驗。一切文學都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因此,文學的源泉必然就是生活,從作文包括整個語文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看,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向生活貼近、向生活回歸。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當盡可能地將作文課堂延伸和拓展到生活之中,讓學生在社會現(xiàn)實中、在實際生活中更深刻、更全面地對人文精神的內涵進行體驗和感悟。從一定意義上講,語文是難以脫離生活的,無論是其中的閱讀還是寫作都體現(xiàn)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內容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體會和領悟。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觀看一些具有較強人文氣息的電影或者專題紀錄片,將其中的一些歷史性、人文性、民俗性的內容充分凸顯出來,讓學生去接觸、去感悟,讓學生在觀看和賞析過程中更好地接近生活、更深刻地思考人生。同時,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出現(xiàn)內容空洞的問題,究其根本,主要是觀察體會不夠細致、感受不夠深刻、思考不夠深刻的問題。對于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學生往往缺乏敏銳的捕捉力,對事物的觀察和感悟總是停留在很淺的層面,這也是導致他們寫出的文章缺乏“味道”、平淡無奇的根本原因。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強化學生體驗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學會從正確的角度尋找方法、從生活中尋找人文氣息,盡可能地將自己對某一內容的感悟和體驗寫出來。
三、實施科學評價,激發(fā)內生動力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主要目的在于對學生的思想狀況實現(xiàn)更全面的認知。特別是作為語文教學最后環(huán)節(jié)的作文,學生評價的重要性和意義更是不言而喻??茖W的評價策略能夠為學生的發(fā)展與成長提供良好的目標和導向,引領學生按照評價指揮棒的要求尋求自身的發(fā)展,對學生良好學習觀念的形成與發(fā)展、正確價值觀的養(yǎng)成與建立都有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文評價中,要摒棄一直以來的唯分數(shù)評價指標,而是將作文中的人文素養(yǎng)、人文內涵、道德情操、思想感悟等內容充分加入其中,作為重要的評價標準,主動積極地構建以學生人文素養(yǎng)發(fā)展為核心的全面的作文評價體系,高度重視作文評價目標中的層次性和動態(tài)性,努力用質性評價來代替量化評價方式,實施更多元、更立體的評價。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當強化鼓勵性評價的實施,不斷提升學生的參與自信心;關注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思維拓展、思維發(fā)散等內容,讓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在思維的統(tǒng)領之下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同時,教師應當注重自身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在作文評價中注重人文性語言的使用,以此來引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以及作文內容中人文內涵的豐富。
總之,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立足于原生態(tài)作文教學的實施,有效利用教材,挖掘人文內涵;回歸生活實際,提升感悟能力;實施科學評價,激發(fā)內生動力,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持續(xù)性提升。
參考文獻:
[1]黃棟.初中語文原生態(tài)作文教學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8).
[2]張梅芝.向心靈最深處回歸:初中語文“原生態(tài)”作文教學實踐研究[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3(11).
[3]夏小梅.初中語文原生態(tài)作文教學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0).
[4]王國.淺析初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與策略[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