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小學語文屬于人文性質(zhì)的學科,將中華文明得以高效的傳承,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其中幫助中華文明獲得更理想的發(fā)展,使得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整體水平獲得不斷的提升,所以將德育教育高效有機的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無論是對語文學科來講還是對于學生自身來講都有著顯著的現(xiàn)實價值。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滲透
前言
小學生通過接受語文教育,可以豐富語文素養(yǎng),掌握更多語文知識。但是在現(xiàn)階段,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沒有將德育教育貫穿始終,難以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更是無法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德育教育,從而提高小學生德育品質(zhì)。
一、在小學語文課前預習中,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
課前預習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滲透德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進行《鳥的天堂》這篇文章的學習時,教師在前一天就布置任務,告訴學生課下要預習這篇課文,有條件的學生可以上網(wǎng)查閱一些有關(guān)鳥的圖片,感受自然的美。學生在閱讀時就能夠感受到鳥給天空和自然帶來的活力。同時感受到,如果沒有鳥的話,課文中的那棵大榕樹一定會非常寂寞,就像巴金老先生第一天和朋友見到的那樣,“湖面沒有活力,榕樹旁邊也一片靜謐,絲毫沒有生命力與活力。但是有了鳥之后,整個湖面和榕樹以及天空都變得與眾不同,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觀賞的愉悅,還讓自己的價值得到了體現(xiàn)”。學生就可以從中得出自然中的生命對于我們生活的重要作用,學生們自然就要愛護這些小動物,讓他們更好地裝扮我們的自然。這樣通過預習,小學生心里就已經(jīng)有了一些道德觀念,教師在教學時能夠通過學生得出的這些結(jié)論把主題更加深化,把學生德育觀念上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
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要捕捉最佳德育滲透時機,適時滲透,還要把握好德育滲透的及時性。如《小柳樹和小棗樹》一文,我讓學生美讀、做動作讀、分角色讀。在反復品讀欣賞后,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性格特點躍然紙上,呼之欲出。當問到孩子們:“如果你是小柳樹,看到這滿樹又大又紅的棗子,你會說什么?”學生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說得好極了,這時,我再出示文中小棗樹的話,前后的對比,小棗樹的性格就深深地烙在孩子們的心中了!孩子們對小棗樹充滿了喜愛。從讀中讓孩子們自己悟出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三、將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內(nèi)容高效挖掘。
將德育教育高效的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環(huán)境,一定要強調(diào)教材中德育教育內(nèi)容的充分挖掘,教材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參考,其價值不可忽略,教材本身發(fā)揮的教育優(yōu)勢也不能忽略。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德育教學內(nèi)容的高效挖掘,將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有機滲透,通過對語文教材的深入挖掘,將其中所包含的德育素材挖掘出來,然后經(jīng)過一系列的處理,有效的應用,保障德育教育滲透的有效性
四、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教材滲透德育教學
眾所周知,教材是展開教學的基礎,直接關(guān)乎到語文教學水平能否得到有效提升,影響到德育目標能夠順利完成[4] 。針對此種情況,教師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順利向?qū)W生傳授德育知識,就需要通過教材進行滲透,注重語文教材與德育教學的有效融合,讓語文教材中涵蓋的德育知識全部得到講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每一位學生對德育知識的認識,為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五、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寫作滲透德育教學
語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也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語文寫作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思想行為意識,讓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5] 。針對此種情況,教師要想順利實現(xiàn)小學語文德育教學,就需要通過寫作滲透德育教學,讓德育理念滲透到作文當中去,為小學生布置類似寫作題目,讓小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可以提高思想感情,養(yǎng)成良好的德育行為。例如,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布置“我最親愛的父親”這一寫作題目,然后讓小學生展開練習,讓小學生在寫作練習階段形成對父親的感激心理,從而可以養(yǎng)成德孝觀念,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目標。
六、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課文朗讀滲透德育教學
德育工作最常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zhì)的教育,確保能夠提高學生群體的道德思想,讓其能夠成為有理想、有道德的公民,并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在小學生成長階段占據(jù)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此種情況,教師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順利滲透德育知識,就需要通過課文朗讀加以滲透,讓小學生在課文朗讀過程中與作者產(chǎn)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鳴,內(nèi)心情感得到豐富,從而可以讓小學生更好地領(lǐng)悟文章內(nèi)容,提高小學生思想情感,實現(xiàn)德育教學的最初目標。
七、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社會實踐滲透德育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會涉及到一些課外實踐課程,因此,教師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順利實現(xiàn)德育教學,就需要將德育滲透延伸到課外的社會實踐中去,帶領(lǐng)小學生到大自然中進行參觀,在參觀大自然的過程中對大自然產(chǎn)生敬畏之情,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然后組織小學生進行實踐總結(jié),在實踐總結(jié)過程中積累更多的社會經(jīng)驗,豐富學生的情感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從而保證授課質(zhì)量,實現(xiàn)德育教學工作的目標。
總結(jié)
任何一項工作的展開都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只有目標準確合理,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教師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順利滲透德育知識,就需要把握德育教學目標,做好知識點的轉(zhuǎn)化,豐富德育教學的渠道,讓小學生將所學知識點都能變成能力,認真篩選,自主學習,懂得團結(jié)友愛,如何做人。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為他們準備適宜的德育教學內(nèi)容,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及綜合素質(zh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我國的素質(zhì)教育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參考文獻:
[1] 于建芳.為心靈“護航”,為成長“揚帆”——新時期語文德育教學淺析[J].學周刊,2016(03):128-129.
[2] 白曉.為心靈“護航”,為成長“揚帆”——新時期語文德育教學淺析[J].新課程·小學,2016(07):469.
[3] 徐潔瓊.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下初中語文德育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08):50-51.
(作者單位:沈陽市沈河區(qū)朝陽街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