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緒波 季鑫
【摘 要】 翻轉課堂是近一階段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形式,在教學視頻為核心的基礎上進行發(fā)散,進而形成了一整套教學模式。實際教學情況表明,應用翻轉課堂來開展高中物理科學探究教學,成效十分顯著。
【關鍵詞】 翻轉課堂;高中物理;探究教學
一、應用翻轉課堂的意義
部分物理教師認為,翻轉課堂和微課并沒有區(qū)別,均是通過視頻的形式進行輔助教學,這實際上混淆了兩者的概念。微課堂以微為核心,所使用的教學視頻往往不超過五分鐘,開展微課堂的目的是專門突破某一物理問題。而翻轉課堂應用教學視頻,主要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涉及知識進行進一步思考分析,通過廣泛的學生之間交流和師生交流來進一步加深理解。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翻轉課堂能夠取得更為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能夠認真研究如何設計翻轉課堂使之充分發(fā)揮作用,課堂效率和質量將會因此而大大提升。
二、翻轉課堂理論框架
翻轉課堂最初起源于美國,其創(chuàng)造靈感是美國教師思考能否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通過教學視頻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實現(xiàn)課余學習。該方案一經(jīng)實施后反響熱烈,并迅速在全球范圍內波及開來,在不斷發(fā)展與完善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清晰的環(huán)節(jié),即首先引導學生對某一問題和知識進行深入研究,進而在此基礎上進行充分交流。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是其核心,一切教學活動均圍繞這一核心展開,其外部輔助因素包括教師教學、課件等。在內部因素拉動、外部因素促進的情況下,翻轉課堂能夠充分發(fā)揮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思想
授課的過程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能夠實現(xiàn)課內外資源的有機整合,讓學生立足實際生活深入了解知識本質,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挖掘思維潛力,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四、翻轉課堂設計方法
1.發(fā)布學習視頻
教師首先應進行視頻的發(fā)布工作。可以通過當前自媒體,例如微博等渠道向學生發(fā)布視頻,學生在接收到教學視頻后,可以選擇合適的課余時間進行學習。教師在制作視頻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視頻內容的趣味性,確保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觀看欲望。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通過視頻是想要介紹一種磁體,這種物品同我們的生活有緊密聯(lián)系,收音機、電視機等電器元件內都有這種物體。緊接著教師在視頻中提出問題:在磁體這種物質中,蘊含著哪些物理知識?我們可以通過怎樣的方式來了解磁體的性質呢?接下來學生會看到兩個磁體互相靠近,這時出現(xiàn)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兩個磁體互相貼近,立即緊靠在一起;另一種情況是兩磁體互相排斥,需要較強力量才能使其強行貼合。學生觀察到這一幕后自然產(chǎn)生思考:各種排斥與吸引是否有規(guī)可循?采用何種方法才能夠尋找并證明此規(guī)律?緊接著視頻中到時取一張白紙,并在上面撒上一層致密的鐵屑,當磁體靠近時鐵屑重新分布并顯示出規(guī)律性排布,學生會隨之思考:為什么鐵屑會呈現(xiàn)出該種類型的規(guī)律排布?為了制作視頻方便,教師可以從網(wǎng)上強大的多媒體資源庫獲得制作素材,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對素材進行剪輯整理,從中選取最能吸引學生注意的內容,增強趣味性。
2.發(fā)布學習任務
在結束視頻觀看,獲得知識內容后,教師應及時進行學習任務的發(fā)布,鞏固所獲知識。任務的發(fā)布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實驗任務,總結任務和研究任務,下面分別介紹這三種任務類型。
實驗任務:實驗任務以學生自主操作為主,讓學生利用身邊事物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磁場分布的實際規(guī)律。在完成實驗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結合所學知識并利用實際事物進行實驗探究,既實現(xiàn)了知識的鞏固,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使其對身邊事物中的磁場有更深的了解。例如,有一位同學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當貼近兩磁鐵出現(xiàn)排斥情況時,如果將某一磁鐵倒轉,那么再次靠近時兩磁鐵就處于貼合狀態(tài)。這意味著磁鐵的兩極分別有不同的性質,相同的磁極會互相排斥,而不同的磁極只會相互吸引。在此基礎上,學生進一步提出問題:既然磁鐵可以分為兩極,那么將兩極分開后每一極是否仍保持原性質?接下來學生再次實驗將磁體分為兩半,發(fā)現(xiàn)分開后的半側磁體仍然有兩極之分,進而得出任意磁體都必須同時含有兩極,完成了對磁體性質的初步探索。
總結任務: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建立并完善屬于自身的知識體系,對課上時間和課余時間形成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處理,實現(xiàn)思維能力的提升與完善。只有當學生將自身知識形成系統(tǒng),才能夠隨時調用已學知識,真正做到靈活掌握,靈活應用,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驗證知識,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提升能力,達到翻轉課堂預期的教學效果。
研究任務:由于翻轉課堂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探究性學習,因此教師應為學生布置研究任務。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完成磁性寫字板的制作,由學生自主探究該物品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可以發(fā)現(xiàn),利用磁體對鐵屑影響,可以顯示出想要得到的形狀,利用這一原理可以制作磁性寫字板。緊接著學生開始進行實際操作,將鐵屑進一步磨細并制作帶有磁鐵的寫字筆,在不斷的反復實驗過程中尋找最佳寫字效果。這一過程充分運用了上述任務過程中學生獲得的知識理論,真正做到了理論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學生在完成研究任務時,不僅鞏固了理論基礎,提升知識應用能力,同時有利于培養(yǎng)其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意識,對于其掌握工藝加工和制作方法也有幫助。
總之,充分發(fā)揮翻轉課堂的教學輔助作用,對于建設高效高中物理課堂意義頗深。翻轉課堂模式充分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以學生興趣為主導,實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大大增強了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結合上述設計思想和方法,重視翻轉課堂教學,進行翻轉課堂的有效設計和充分應用。
【參考文獻】
[1]陳登文.翻轉課堂模式下實施高效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探索[J].中學理科園地,2019,15(04):76-77.
[2]謝旭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9(11):51.
[3]張容.“翻轉課堂”之微課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運用[J].華夏教師,2018(2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