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瑜
摘 要:寫作不僅是社交溝通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個人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標準。學生的作文是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衡量標準,因為作文的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反映。在語文教學實踐的幾年中,逐漸探索了一些作文教學的方法,希望能和你們討論,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面談談一些做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
在現代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寫作的基本理論名目繁多,但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仍感到困惑和尷尬。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作文教學方法的指導,導致作文教學和作文訓練的針對性不強,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效率也不是很令人滿意。鑒于此,重要的是要討論作文教學的方法,這在理論和實踐中都是不可忽視的,我們應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來處理這個問題。
一、糾正學生的寫作態(tài)度
寫作態(tài)度是指對寫作的目的和意義的理解。我們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確作文的構成,寫作和作文教學的目的和意義,否則,不少教師或者會讓學生機械地重復寫作,或者教師會專門進行作文技巧教學,讓學生將寫作當成是一種技能,以幫助學生能夠在測驗、考試中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傊彤斍暗那闆r來看,不少學生不了解作文的目的和意義,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讓學生真正理解作文的結構,幫助學生擁有正確的寫作態(tài)度。寫作的本質是什么?托爾斯泰認為應該從作者內心深處最真誠和熱烈的情感,是靈魂歌唱。這里的靈魂歌唱是指心靈的心理工作和操作。這是學生內心世界的揭示和學生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現。這是一個只能通過技能訓練、猜想和死記硬背才能解決的問題嗎?很顯然不是。文章的構成實際上是一個有意識的、自愿的、有趣的心理活動,而不是一種表面的應對或心理負擔??梢钥隙ǖ氖?,考試和測驗需要寫出理想的作文,而日常生活其實幾乎處處都是作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一雙明亮的眼睛觀察人生,體驗人生,有理解生活的心,多去體驗觀察世界的感覺,做好人生的發(fā)現者,做正義的實踐者。感覺后,他們發(fā)現“這邊風景獨好”。學生明確寫作的目的和態(tài)度以后,需要考慮到日常訓練的內容,如堅持寫日記、周記、片段作文、半命題作文、整篇論文等。只有通過培養(yǎng)寫作的良好習慣,從對作文的理解到體驗寫作真正的快樂,這樣的作文教學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如果教師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受到啟發(fā),那么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描繪生活的美好,展現色彩斑斕的世界,從而引發(fā)激動不羈的內心的感受。最終學生的作文或者生動活潑、自由自在,或者激動熱情、震耳欲聾,教師應該讓學生嘗試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總之,寫作是心靈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是內心世界的外在表達,是真實情感的
寫意。
二、以生活為背景,在生活中探索寫作
生命是寫作的源泉,如果與生活分離,那么最終寫作就會成為失去水源的水潭,失去了應有的生命力。但實際情況是,不少學生缺乏現實生活的體驗,一味虛構“假”“大”“空”等,提到寫作學生就頭痛,因為不少學生感覺寫作無話可說,這也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檢查學生作業(yè)時我經常發(fā)現不少學生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吃飯和學習,十分無聊,我認為,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業(yè),讓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素材。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后嘗試完成一些原本父母做的工作,讓學生體驗偉大的愛。作文中學生可以描寫曾經有過個人的經歷,這樣寫作會變得有興趣。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將發(fā)現生活的美麗,然后體驗寫作的美麗。
三、豐富內容和提高質量
魯迅曾說過,寫作和釀造蜂蜜一樣,必須搜集許多鮮花來制造蜂蜜。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應引導學生閱讀,積累高質量的句子,然后進行精彩的剪輯,記錄閱讀筆記、日記等,在此基礎上更好地閱讀好文章,積累更多的東西,寫作文的時候,其實我們更會喜歡涓涓細流,學生應該有如流水一般的情感和表達。除了引導學生閱讀大量有用的書籍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積累生活中的寫作材料。學生要掌握寫好作文的方法,首先要學會從生活中學習,只有通過深入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才能提高我們的寫作技巧。葉圣陶指出:人生如泉,物如溪流,泉源充沛,溪流不盡,只是從生活的各個方面積累起來的這些詞匯揭示了生活實踐對語文積累深刻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任何時候都有意識地寫下他們覺得特別有意義的東西:學生可以根據生活的快樂和悲傷寫些有趣的故事,比如第一次做飯、媽媽的嘮叨、遠足等等。因此,老師必須擅長抓住課堂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的場所,幫助學生放松心情,養(yǎng)成練習寫作的習慣。
總而言之,初中作文教學涉及語文教育的諸多方面,也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寫作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是一個積累、理解和整合的過程。沒有深刻的人生和學習積累,沒有自然、社會和生活的經驗,就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作為一名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寫作,以更好地把握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和寫作技巧。
參考文獻:
[1]李曉釩.讀寫結合法在中級寫作課中的應用問題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6.
[2]陳漢祥.依托教材,在讀寫融合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J].作文教學研究,2014(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