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魁 趙曉露 葛倚汀
摘 要 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與發(fā)展為其帶來了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較為集中地體現在施教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因此,本文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業(yè)務水平、正確引導被教育者、充分利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方面來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新媒體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新疆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疆高校網絡信息傳播安全問題研究”(2016CZZ01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馮魁,新疆農業(yè)大學草業(yè)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趙曉露,新疆農業(yè)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宣傳科科長,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新聞傳播;葛倚汀,新疆農業(yè)大學草業(yè)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講師,研究方向:黨建與思想政治、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218
當前,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以各種移動互聯(lián)形式滲透到人們生活的許多方面,如微博、微信等通訊工具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溝通、交往方式,并且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在新媒體依賴人群中,大學生是一類重要的人員,他們年輕且富有活力,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新媒體技術應用為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諸多便利和樂趣。但與此同時,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網絡虛擬、不良信息侵擾、開放性和迷惑性等弊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威脅,對傳統(tǒng)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式都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
一、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威脅
(一)新媒體對施教者的威脅
給傳統(tǒng)教育工具帶來威脅。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威脅,首先體現在對高校思想政治施教者這一方面,并且對于施教者如何平衡傳統(tǒng)教育工具與新媒體教育工具之間的合理組合問題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當今,新媒體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已經成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有效的、被師生廣泛接受和認可的工具。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主動順應時代和新技術發(fā)展,善于將新媒體技術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引入日常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通過自身努力學習,掌握和提高利用新媒體工具的能力,通過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體工具,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
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權威帶來威脅。新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帶來了網絡的普及,為廣大高校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捷性,但是伴隨而來的是網絡道德的滑坡和不良思潮的泛濫。網絡上充斥著的反動思潮和非主流價值觀會對正在“三觀”塑造關鍵期的大學生產生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權威地位帶來威脅。由于新媒體技術的及時性、互動性較強,這就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帶來一定挑戰(zhàn),學生們更樂于通過新媒體工具完成知識的更新和“三觀”的“改造”,在這一過程中,其工作方法和教育手段均因其陳舊、低效等原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處于被動的地位,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順利、有效地開展,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最終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權威帶來挑戰(zhàn)。
(二)新媒體對受教育者的威脅
新媒體技術的載體是網絡環(huán)境,在網絡這個巨大的虛擬空間里,存在許多監(jiān)管的漏洞和灰色地帶,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了很多消極因素,譬如網絡中充斥著的色情暴力等音頻、視頻、圖像、文字內容,都會對高校大學生思想世界的改造帶來嚴重的威脅,使得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反動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潮在大學校園里彌漫,不但不利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甚至還會帶來違紀、犯罪的惡果。
此外,新媒介溝通方式具有虛擬和自由的特點,將新媒體作為媒介的溝通方式,打破了溝通的時空限制,大學生充分利用這些特點能夠實現與外界的無束聯(lián)通,出現了越來越多“足不出戶”的“宅人”,造成了現實世界中人際關系的疏離,不利于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與此同時,虛擬的網絡環(huán)境帶來很多虛假信息,很多詐騙、非法買賣等違法犯罪行為干擾著校園生活的正常秩序,不利于為高校學生營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
(三)新媒體對教育內容的威脅
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出新要求。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帶來了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信息的傳播愈發(fā)便捷,客觀上引發(fā)了信息的“大爆炸”,在這樣的網絡環(huán)境中,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泥沙俱下,面對暴力、恐怖、色情、詐騙等有害信息的時候,在校大學生往往由于社會閱歷不足而容易被誘惑和誤導,進而導致被騙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無國界性,國外的思潮、價值觀通過互聯(lián)網傳入我國,一些較為極端的不良思想,如拜金主義、自由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極端反動而又嚴重猖獗的資本主義價值觀影響著高校學生的三觀養(yǎng)成,干擾著我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顒?。
因此,如何在新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的網絡時代環(huán)境下,幫助當代大學生甄別信息,去偽存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威脅。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內容為主,教育內容單一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主要針對大學生思想世界的改造,注重道德品質的塑造,側重于培養(yǎng)愛國情操和集體主義精神,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等。但是在新媒體時代到來之后,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內容,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帶來了威脅,大量新奇的網絡語言、標新立異的新思想和多元化的價值觀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世界,造成了傳統(tǒng)主流價值觀與多元價值觀的碰撞和沖突。
(四)新媒體對教育方法的威脅
高校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門由校、院團委、學生組織、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干部等組織實施,通過校園網絡、印發(fā)通知、開展主題團日活動等形式進行,并沒有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直播平臺、遠程課堂等靈活、多樣、富有趣味的新媒體技術手段,以至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刻板僵硬、流于形式、效果不佳,造成了大學生參與度不高,認同度不足,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發(fā)揮。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對新媒體時代的對策
(一)對施教者的對策建議
首先要轉變觀念,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主動順應時代潮流,運用新媒體思維、方法和工具,學會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及交流,彼此建立互信,形成伙伴關系。在教育側重點上,改變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教育與人文關懷并重,在真誠的互動中實現共同的成長和進步。
其次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隊伍建設,除了轉變思想意識和觀念之外,還要熟練掌握新媒體相關技術,運用新媒體技術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并通過不斷的學習,更新舊有的知識體系和知識構成,不斷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提高將新媒體技術有效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能力。
(二)對教育對象的對策建議
作為高校大學生而言,身為象牙塔里的天之驕子,應主動注重自身修養(yǎng)和道德思育建設,樹立遠大理想信念,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積極參與有意義的社會實踐,不斷增強自身立身處世的本領,摒棄不良習氣的侵害,自覺做到不沉溺于網絡游戲,不參與違紀、違法活動。
在新媒體技術日新月異快速發(fā)展的當下,充分利用新的技術工具服務于自身的德育、智育建設,主動提高網絡信息鑒別能力,在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里,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培養(yǎng)自身創(chuàng)新能力,樹立責任意識,追求卓越,敢于亮劍,敢為人先,讓人生出彩,敢于做時代的弄潮兒。
(三)對教育內容的對策建議
在教育內容方面,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發(fā)揮其便捷、高效、開放、及時的優(yōu)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專門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這三大抓手建設。網站的建設,要突出主題和亮點,注重版面的新穎性,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內容的更新要及時、有效,做到突出典型,并且與大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結合。在微博建設方面,內容要采用線上+線下的形式,擴大影響力,采用定期推送國家政文、時事熱評等主流價值觀內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新的教育工具武裝當代大學生的頭腦,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微信公眾號建設方面,要注重文章內容的原創(chuàng)性,使推送內容接地氣、有趣、有料,開放微信評論區(qū)和留言區(qū),實現師生參與的充分互動,通過及時有效地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以便適時調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及進行反思和總結,真正讓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落到實處。
(四)對教育方法的對策建議
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既要充分利用網絡為載體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和靈活多樣的學習體驗,又要注重線下的實踐參與。
同時,既要弘揚和學習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成果,又要兼收并蓄吸收先進的西方文明成果。
在微觀層面,首先要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看待層出不窮的新媒體工具,既要明白新媒體技術工具的作用、功能、優(yōu)勢,更要明確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堅決做到提高自覺性和紀律性。虛擬世界不是法外之地,在運用新媒體工具時,做到不違校紀、不違國法,共同努力營造健康的新媒介環(huán)境。
其次,培養(yǎng)大學生學會運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新媒介工具,自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活動的預見性,增強危機意識,遵守法律法規(guī)、校紀校規(guī)。
參考文獻:
[1]穆建葉、崔鳳文.淺析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教育現代化.2018(16).
[2]肖婷.分析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教育教學論壇.2015(22).
[3]賈洪巖、韓鋒.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輿情引導的路徑分析.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8).
[4]劉洋.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研究.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3).
[5]李嘉妍、呂夢函.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新聞傳播. 2017(15).
[6]王雪.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轉型探索.世紀橋.2017(10).
[7]徐志先.基于新媒體環(huán)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探討.科技資訊.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