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洲
【摘要】音樂是音樂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音樂欣賞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可以促進學生們的審美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教學生注意聽,只有不斷地聽,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根據(jù)對音樂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提出了目前音樂教育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音樂欣賞 音樂教學 現(xiàn)狀 對策
一、音樂欣賞教學的現(xiàn)狀
(一)音樂欣賞教學模式比較傳統(tǒng)化
音樂欣賞:音樂欣賞主要以中外古典音樂欣賞為主,教學內容多,教學效率低。一些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仍然是以感官和娛樂為基礎的。老師對作品的欣賞有一個簡單的介紹。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無法從音樂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更不用說音樂的靈感和升華。音樂教學: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應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使他們能夠感知和想象音樂,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和靈感。然而,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多數(shù)教師忽視了學生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學本體的重要性。大多數(shù)時候在課堂上,教師有更多的時間來介紹作者的生活經歷、生活背景和教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它抑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音樂的欲望。
(二)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雖然音樂是一門學科中的特定概念和理論事物,但它需要教給學生,但更多的時候,音樂是“只愿意說話”,它是通過想象完成和重新創(chuàng)造的過程。音樂教學應遵循“以聽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提高音樂欣賞的藝術性。學習唱歌、樂器演奏、工作人員等都是為了更好地欣賞音樂和音樂服務。因此,保證音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感受音樂帶來的藝術享受,享受濃厚的學習興趣,感受旋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美,提高欣賞能力。學生們。音樂藝術。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聽音樂入手,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
(三)師資薄弱和硬件不完善
學校里沒有音樂課。改革開放后,音樂鑒賞科在不同的地區(qū)和年級中相繼啟動。音樂人才的培養(yǎng)是近年的國家實力的強化,高校開設音樂課程。但是,音樂專業(yè)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因為音樂專業(yè)的學習成本比較高,大部分學生就業(yè)都停留在一線城市或二線城市中,如在三線城市以及鄉(xiāng)鎮(zhèn)學校不能聘請專業(yè)音樂教師。非專業(yè)的音樂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正確引導學生欣賞音樂,所以在課堂上傳授專業(yè)的音樂知識,無法引導學生欣賞音樂。另外,很多學校都沒有自己的音樂教室和樂器。因此,教師弱的部分和音樂教育的硬件設施是音樂鑒賞教育的先決條件。
(四)欣賞各種風格音樂,從多形式音樂中吸收營養(yǎng)。
朱建耳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他認為音樂家必須有四對耳朵:聽古典音樂的耳朵,聽民間音樂的耳朵,聽現(xiàn)代音樂的耳朵,聽流行音樂的耳朵。這一觀點也適用于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但目前的情況是學生喜歡音樂,但他們不喜歡音樂課。尤其是當高中生問你喜歡什么樣的音樂時,他們會告訴你你喜歡流行音樂。他們熱愛甚至崇拜這種音樂。他們對優(yōu)雅的藝術和豐富的音樂漠不關心。提高他們欣賞音樂的能力是很困難的。對于這些學生來說,在欣賞教學時,我們應該積極地給予指導和指導,培養(yǎng)他們比較和評價自己的音樂作品的能力,并在欣賞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不僅在課堂上,而且在普通的課程中。只有廣泛欣賞各種類型和風格的音樂,才能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開闊視野,增加音樂知識,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只有通過欣賞和欣賞,才能逐漸獲得欣賞音樂的能力。此外,沒有其他捷徑。
二、美化音樂欣賞課堂教學的對策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時,審美情感交流尤為重要,尤其是以描述性的方式說話時。當在教學中做語言描述時,經常使用輕音量或音樂作為背景音樂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迅速進入情境。在文學故事的幫助下,教師通過口頭語言來揭示音樂作品的內容。聽故事是青少年的一個特點,所以音樂欣賞應充分滿足學生的需要,使故事接近音樂的內容,生動地表達語言、聲音、姿態(tài)和情態(tài)。有必要引導學生以音樂為中心,聽故事第二,必要時帶音樂。在主題故事中巧妙地插入主題或關鍵短語,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在音樂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鑒賞中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讓學生在音樂中得到知覺、聯(lián)想、想象和感情的靈感,并且應該通過鑒賞、比較和承認等理性行為來獲得審美體驗。但是,很多老師無視“學生”在上課時的音樂感覺,“聽”是被動的被動行為,很適合教材、作者、年齡和背景。音樂的標題,最欣賞之后。或者說明想象的視覺形象,讓學生嘗試尋找一種聲音,最終導致學生失去對音樂鑒賞的興趣,我們要求一種新的鑒賞方式:不以語言教育為主導,請不要從作品中感受到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并不是學習,而是以生為主體進行鑒賞、感受、討論、表達音樂。具體表現(xiàn)作者的情況等,聽音樂作品,感受音樂的特征和感情,根據(jù)自己的經驗、音樂和想象力,讓學生進行討論。這種教育方法可能與作者的意圖不同,但是學生音樂的印象是經常傾聽和傾聽的。在教室里,學生總是認真地聽,老師放松,氣氛活潑,充滿熱情。另外,對學生也有快樂的感覺。
(三)完善師資隊伍和硬件設施
欣賞音樂可以達到教育的效果。教師和硬件設施非常重要。教師特別重要。首先,學校必須在音樂教師的注冊中評價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有良好的業(yè)務能力。其次,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的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學校應該定期學習音樂教師的音樂內容。我們國家的音樂教育缺乏完善的硬件設施,相關部門可以給予學校的支持,可以擁有獨立的音樂教室和完全的樂器和多媒體。我希望很多學生能好好學習音樂課。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音樂鑒賞的質量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在音樂鑒賞教育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這不僅能讓學生目擊到國內外的風俗和人文歷史,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音樂境界,激發(fā)學生音樂鑒賞的興趣,大大提高音樂鑒賞的質量。在學生喜歡交響樂團的時候,也可以介紹文字的介紹場景、音樂的主題、樂器的聲音、形狀、樂隊的具體位置和功能等。教師不僅能使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愛音樂,而且在生動的教育形式中,能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喜悅。
三、新課程背景下音樂欣賞有效性教學策略
(一)運用綜合性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
音樂欣賞的興趣。
在音樂欣賞課中,有必要運用綜合練習的手段來吸引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參與歌唱,增加對音樂的記憶。音樂欣賞課不是單為學生聽的,也可以讓學生參與音樂,通過音樂欣賞,讓學生掌握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旋律。同時,還可以演奏樂器,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印象。它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音樂熱情,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音樂的美。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給予適當?shù)目隙ê凸膭睿谝魳氛n上表揚學生表現(xiàn)良好,分享他們的感受。音樂課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要耐心地教授,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樹立自信,并通過優(yōu)生學。貧困學生的形式、音樂群體的劃分、通過興趣的分享和學習的影響,通過討論和交流,提高了全班的音樂學習觀念,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到音樂知識。
(二)通過多樣化欣賞音樂作品,促進有效教學。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個性化思想和個體化的興趣,通過音樂欣賞課堂上多樣化的音樂作品,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從而提高音樂欣賞的有效性。例如,不同民族音樂作品,欣賞外國優(yōu)秀音樂作品,甚至一些大型交響樂等,都受到各種音樂作品的欣賞,讓學生在不同國家學習不同風格的音樂和音樂,提高學生的能力。欣賞音樂,也欣賞音樂。賞識教育的有效性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運用高技術教學手段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效果。
現(xiàn)在是高科技時代,在教育產業(yè)中長期以來一直引用高科技教學手段,而多媒體教育可以應用于音樂欣賞課。音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圖形、音樂和動畫效果的形式,充分展示音樂知識,更加生動易學。學生很快融入課堂,以增強他們對音樂知識的印象。
結束語:
創(chuàng)新是二十一世紀的主體。它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深入研究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論,重視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只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設計才能帶來創(chuàng)新的音樂學習。在音樂欣賞過程中,不僅引導孩子欣賞教材所要求的音樂作品,而且通過聽力練習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兒童欣賞音樂的能力。根據(jù)實際情況和生動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幼兒參與和體驗音樂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