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連
摘要:葉圣陶曾說過:在精讀指導前,得先讓學生預習。在新課程改革朝氣蓬勃的今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被廣大教師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但很多語文教師只注重了形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忽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內(nèi)涵,導致學生的自主性不夠強。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呢?這里就要提到預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 預習 現(xiàn)狀 評價 指導策略
本文主要從筆者所在學校學生預習的現(xiàn)狀出發(fā),調(diào)查出小學高段學生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根據(jù)這些問題來指導學生,提高學生的預習興趣與能力;根據(jù)這些問題來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根據(jù)這些問題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課堂趨于完美。
一、預習現(xiàn)狀分析
預習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新課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學生預習的效果卻讓人很不滿意。教師對預習的重要性認識也不夠,學生預習往往流于形式。原因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方面
1、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有的學生是老師不布置預習作業(yè),他肯定不會自主預習;有的學生雖然也預習了,但只是把課前預習當成是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重視不夠,沒有養(yǎng)成良好自覺的預習習慣。
2、預習的主動性差
學生們預習時沒有足夠的動力,大多數(shù)只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沒有嘗到預習給學習課文所帶來的好處。有的學生雖然也預習,但預習時很多時候不會進行合理的思考,有時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結果在課堂上抓不住重點,精力分配不合理,學習困難重重,逐漸對預習失去了信心。
3、學生不會預習,方法欠缺
預習的內(nèi)容偏重基礎性知識的掌握,采用的方法較單一。更嚴重的是學生在預習時很少能主動提出問題,只了解課文梗概,不質(zhì)疑,不思考,更不講方法?!邦A習語文,對許多學生來說,常常感覺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要么騎馬觀花,將課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預習;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幾個生字生詞,或至多了解一下文學常識,便以為是預習。認真些的學生將課文讀上三四遍,預習的效果收效甚少。”所以,在預習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總之,學生課前預習的內(nèi)容及方法還是處于淺層次的。
(二)、教師方面
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打好基礎的關鍵階段,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只有教師重視了課前預習,重視了對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學生才會好好預習,學會預習。現(xiàn)在教師們往往只是布置預習作業(yè),而能檢查預習的甚少,教師往往鼓勵學生預習,但不重視預習方法的指導。
二、有效預習策略分析
(一)激趣入手,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主要的動力。不管教師利用什么方式向?qū)W生灌輸預習有多么的重要的觀念,如果學生對預習根本沒有興趣,一切都將是水中月鏡中花。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個性特征,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熱愛語文、熱愛閱讀的興趣,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為學生持續(xù)預習和提高自學能力提供內(nèi)因條件。筆者就是抓住小學生喜歡教師表揚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檢查預習情況時,發(fā)現(xiàn)學生點滴的進步,特別是后進生的進步時,我都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肯定他們的成績,使他們感受到進步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如:我班有一位男生基礎較差,平時老是記不住生字詞,我鼓勵他,專門教給他方法,他回家后根據(jù)老師要求,在課前對生字詞用字典進行查查、讀讀記記,初步記下了生字的音、形、義。在課堂上,他學得輕松了,字也記住了。這時,我及時地給予表揚,并讓全班同學給予掌聲鼓勵,使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進步,體會到了預習的好處,并勉勵他繼續(xù)發(fā)揚。這樣,他對預習產(chǎn)生了興趣,成績也逐步提高了。
另外,還可以利用小星星進行物質(zhì)獎勵,提高學生預習的興趣——我們班學生如果預習了加一顆星,預習做得比較好加兩顆星。有時候還會用設置懸念或問題等,引起學生預習的欲望和興趣。
(二)授之以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好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學生不愿預習或者預習效果不好往往由于它們不會預習,沒有好的方法。那么我們教師就應該教給學生好的方法。
1、默讀
預習一篇新課文,由于會有一些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那么,在初讀課文時,可以采用默讀了解的方法。默讀時可以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指導學生用橫線劃出生字、詞和不理解詞,用浪線劃出不理解的句子、你喜歡的句子或者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
2、查詢
查詢也就是搜集資料。查字典、詞典了解字詞的意思。利用手邊的資料,網(wǎng)絡工具對作者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寫作背景進行了解。
3、摘抄
就是預習時到優(yōu)美的句子和詞語或是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鑒的詞句摘抄下來。“嘴過三遍,不如手過一遍”,動手摘抄,使眼、手、腦并用,效果比讀更好。
4、批注
學習語文主要是品讀。品讀在預習中是最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品讀含義深刻的,優(yōu)美的句子或段落,從中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贊揚了什么,批評了什么?向我們揭示了什么道理。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把自己欣賞的字、詞、句,哪怕是一個標點的使用好處,都可以用簡潔的文字批注在書的空白處。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字、詞、句、標點來表達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綜合起來,想想整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寫作特點。這樣不僅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長期堅持下去,探索能力會逐步提高。
(三)多元評價,提升學生預習的熱度
堅持不懈地預習對學生來說是件“吃苦”的事,很多學生預習時較難做到自覺,更難做到堅持。因此,在對學生評價時要采取多種評價方法。要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不光是教師對學生的預習做出評價,也要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這樣更能獎勵學生,提高他們的進取心。還要采取口頭表揚與物質(zhì)獎勵相結合的方法,預習的摘抄筆記展覽與預習作業(yè)評比相結合的方法,來多元的評價學生,學生的堅持性才能曾強。只有評價是多元的長期的連續(xù)的,學生的熱度才是持久的。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李剛. 語文教學中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預習[N].山西教育學院報,2001(03)
[3]王永龍. 學生知道了,怎么辦?———淺談預習與自主探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