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白露
摘 要 多媒體進入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為教學帶來一場革命,如能恰當運用,將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極大方便。在課堂上適時、適情、適度運用多媒體,可以使語文教學多姿多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多媒體;初中語文;閱讀資源;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8)07-0039-03
1 前言
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由于教材內(nèi)容與形式比較單一,學生普遍會感到索然無味,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率低下。多媒體手段以其鮮明直觀的影像、富有內(nèi)在感染力的音效、生動活潑的視頻畫面等豐富的閱讀資源融入課堂,讓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大放異彩。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讓筆者深刻體會到靈活運用多媒體,讓教師具有了廣闊的視野,并大大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為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開辟了一方嶄新的天地。
2 渲染氣氛,激發(fā)學生內(nèi)驅(qū)力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倍嗝襟w課件集影像、文字、聲音、圖形為一體,可以跨越時空的限制,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由優(yōu)美的圖片、滾動的文字、動聽的音樂、活潑的畫面所組成的教學情境,渲染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可有效地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閱讀興趣。
例如:在教授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時,向?qū)W生展示一幅海燕在海上穿越、搏擊的課題畫,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欲;在執(zhí)教《斑羚飛渡》時,將“斑羚飛渡”場景設計成Flash動畫,動畫中,在炫麗的彩虹下,在深不可測的“傷心崖”上,老斑羚用自己的身體為小斑羚做“墊腳石”,小斑羚的成功飛渡伴隨著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聲,令學生嘆惋不已,他們?yōu)槔习吡鐐ゴ蟮淖晕覡奚裆钌钫鸷场?/p>
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讓課堂教學也因此而變得生機勃勃和靈性跳動。在執(zhí)教《桃花源記》時,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合上書,只需注視畫面傾聽配樂朗讀,靈動的音樂、優(yōu)美的語言、充沛的情感,把學生引入一個春和景明、雞犬相聞、人人怡然自樂的情境之中,讓學生陶醉于對美好世界的憧憬,心靈得以凈化。
3 創(chuàng)設情境,構筑學生喚情結(jié)構
心理學實踐認為,青少年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猶如一片洶涌的海洋,未曾平靜過,他們渴望擁有新奇的情感體驗,找到強烈的情感共鳴,進行適時的情感宣泄。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構筑學生的“喚情結(jié)構”,激起學生內(nèi)在的情感漣漪,喚起學生進入學習的興奮狀態(tài)。但是學生由于受生活閱歷尤其是情感體驗的束縛,以及作品情感與自身情感上的差距,拗逆現(xiàn)象是大量存在的。
多媒體技術把無聲的書面語、有聲的口頭語和形象的直觀圖畫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設出賞心悅目的教學情境,把學生的多種感官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起來,從而撥動“美”的心弦,使學生興致勃勃地專注于語文學習,在“視”中體驗形象美,在“聽”中體驗音韻美,在“想”中體驗意境美。
語文課本中所選范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蘊涵豐富的佳作,其思想內(nèi)涵、文學內(nèi)涵都十分豐富,那優(yōu)美的語言,新奇的立意,開闊的境界,豐富的意蘊,豈是教師的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個手勢能充分展示的?如執(zhí)教《音樂巨人貝多芬》一課時,先播放一段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那高亢激昂的鋼琴曲結(jié)束之后,提示學生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復傾聽的過程中,學生聽出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孤獨、苦悶與彷徨,也聽出了當厄運之災突然降臨時,他內(nèi)心澎湃的波濤聲,那是他對藝術不懈的熱愛與追求,旋律中回蕩著這位音樂大師要與命運頑強搏斗的決心與誓言。逼真的多媒體音像效果,豐富了學生的視聽體驗,使他們達到“情動而辭發(fā)”,對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有了比較深刻的洞察和把握。
一些課文,尤其是詩歌,語言極為精煉含蓄,詩詞的表達常常是言近而旨遠,景近而情深。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僅能讓學生囫圇吞棗,而多媒體集聲、光、色、情景于一體,能夠把詩歌中各種美的因子直觀地再現(xiàn)出來,讓學生欣賞到種種壯美的景象,感受到詩人的情懷。例如:教學《沁園春·雪》時,先播放這首歌的MTV,那滿天飛舞的白雪,萬里長城雄偉磅礴的氣勢,偉人毛澤東登高望遠的高大形象,無不令學生折服;執(zhí)教曹操的樂府詩《觀滄?!窌r,在課件中切入一段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段,即是曹操追殲袁紹及打敗袁紹后東臨大海、策馬揚鞭、即興賦詩的影像,學生完全陶醉在那煙波浩渺的滄海、那雄渾慷慨的聲音、那壯闊博大的胸懷之中。此時此刻,學生如有種超越時空、身臨其境的感受,對意境的理解把握就更加到位,體會作者的情感也就水到渠成。
4 增強時代氣息,促使學生深入感悟文本
多媒體教學具有傳授知識新、快、全等特點,可靈活及時地篩選海量信息,并將這種特點融入語文閱讀教學中,使語文教學與國內(nèi)國際形勢、當前社會熱點、時代聚焦點有機結(jié)合起來,增加信息量,反映時代脈搏,把學生由知識的容器變?yōu)橹R的尋求者,由孤獨的接受者變成合伙的探尋者,從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如講授《敬畏自然》一文,課件展示三組圖片:1)美麗的自然,如綠草如茵、海灘似玉、鳥飛長空、魚翔淺底等美麗的海島風光畫卷(插播輕音樂);2)勇于探求的人類,如攀越珠峰、神十一飛天、蛟龍?zhí)?000米海試下潛……3)人類破壞環(huán)境帶來的自然災難,如城市霧霾、土地沙化、動物銳減、非典、禽流感……學生翹首凝望,陷入沉思:大自然出現(xiàn)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遭受自然懲罰的現(xiàn)象也數(shù)見不鮮。多媒體演示: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然后讓學生思考:遇到上述情景,你應該怎樣做?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興致勃勃,自由討論:所謂敬畏自然,就是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這一過程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增強了可貴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又如欣賞余光中的《鄉(xiāng)愁》一詩,課前借助多媒體播放臺灣歌手羅大佑演唱的《鄉(xiāng)愁四韻》,再用低回婉轉(zhuǎn)的曲子和著如泣如訴的朗誦,更襯以夕照中的大海背景,將臺灣游子希望回歸、盼望祖國統(tǒng)一的信念同執(zhí)著難消的故園夢糅合在一起,學生情不自禁地融在《鄉(xiāng)愁》的愁韻里,對詩歌的領悟更上一層樓。學生討論發(fā)現(xiàn),千千萬萬海外游子渴望回到祖國懷抱,渴望葉落歸根,祖國統(tǒng)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此時,學生的探求欲望被激發(fā)出來,思維更加敏捷,聯(lián)想也會更加豐富,他們在視聽中體會到感悟文本的樂趣。
5 點化思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
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廣闊,學習語文的舞臺就有多廣闊。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是具有豐富的人文精神資源。然而傳統(tǒng)教學囿于“凝固”的教材,學生在課堂上所接觸的是經(jīng)教師咀嚼后的內(nèi)容,所接受的知識大都是一些現(xiàn)成的書本知識,這不利于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高。
而多媒體的參與,使學生的閱讀資源不再囿于教材、課堂和校園,而是可以延伸到社會、網(wǎng)絡,不受時間、空間的束縛,進行自主拓展閱讀與交流。教師以教材為依托,借助多媒體深挖教材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從教材中汲取精神養(yǎng)料,進而把人文素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社會責任感等教育內(nèi)容逐步深入貫徹到教學中去,讓學生收獲快樂,收獲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真正體現(xiàn)生活處處皆語文,實現(xiàn)語文教學處處洋溢著人文內(nèi)涵的目標。
如教學《鄧稼先》,讓學生去查詢鄧稼先的個人資料,了解他的主要貢獻。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鄧稼先》,讓學生真切地感受他偉大的一生,體會他的偉大貢獻,感受他的愛國情懷,讓學生深受感動。再如教學《黃河頌》,讓學生了解寫作背景,學唱這首歌,利用多媒體播放影視片段《冼星?!罚惺苣莻€戰(zhàn)爭年代民族危難之際人們的愛國情懷,讓愛國主義植入學生的心田。靈活運用多媒體,不僅使學生從表象看到了問題的本質(zhì),也讓人文熹光照進學生心靈,并激發(fā)了學生思想的碰撞和收獲的驚喜。
6 化解疑難,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語文教學的最終落腳點便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語文教學改革,無論怎么改,這一點是永遠不會動搖的。學生的語文能力分為三個層次,即感知能力、歸納想象能力、再創(chuàng)表達能力。高效課堂改變的也只是學生獲得能力的方式,而不是學習目的的改變。因此,在高效課堂背景下,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一定要著眼于學生這三方面能力的提高。如在教授《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時,學生對昔日的羅布泊和現(xiàn)今的羅布泊的認識僅限于文字,如果這時把昔日的羅布泊和現(xiàn)今的羅布泊用圖片給學生展示出來,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見到的畫面,學生不但對課文的理解會更加深入,而且能喚起環(huán)保意識,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
教學《春》一文,先用多媒體給大家演示課文中的幾幅畫面,然后讓學生思考:“你最喜歡哪幅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你看到的畫面。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你看到的春的美景;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春天到來后人們的內(nèi)心感受?!睅追昼姾螅餍〗M的學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獲:有用語言繪聲繪色描繪春花、春草的;有用畫的方式畫出五幅圖畫的;有表演孩子們嬉戲的;等等。在這樣一個展示過程中,既要讓學生深入畫面中去,又要從畫面中跳出來。因此,在設計時先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細致觀察的能力,又訓練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然后通過畫面、表演等方式,讓學生的想象和再創(chuàng)能力得到極大提高。這樣的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但學習興趣高漲,感知、理解、再創(chuàng)能力也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對這篇課文也有了更深的體會和理解,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7 多媒體應用于語文閱讀課堂應注意的問題
避免過度依賴現(xiàn)代教育技術,忽視主導和主體 教學是師生雙邊互動的活動,教師是課堂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學生則是知識探究的主人。多媒體技術教學具有動態(tài)性、趣味性,然而在應用時也易產(chǎn)生形式化問題,容易淡化課堂的真情實感,也影響師生的情感溝通與心靈互動。很多教師熱衷于課件展示,成為純粹的課件放映員,師生之間缺乏情感的交流與傳遞。甚至有些教師離開多媒體就束手無策,這勢必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也禁錮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教師淪為教育裝備的附屬品,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教與學的交流以及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等目標都無從實現(xiàn)。為此,靈活地使用多媒體參與教學,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目標,才是教學的本質(zhì)和目的。
過度依賴現(xiàn)代教育技術,忽略了講解和板書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上更廣泛、更深層次的應用,很多教師對其帶來的優(yōu)越性過分崇拜,產(chǎn)生嚴重的依賴心理。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是按照課件來備課的,讓學生圍著課件轉(zhuǎn),使學生無所適從;有些教師只是將“板書”的內(nèi)容搬上了電子白板,上完一節(jié)課,黑板上幾乎是空空如也;有些教師充分利用電教設備,上課三緘其口。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不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反而會阻礙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使用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絕不能只停留于以電腦視頻取代教師的板書和語言、以視聽取代教師的講辭,每位教師的個性特色、特定的教學語言、表情、板書和課堂駕馭能力是課堂教學不應忽略的因素和專業(yè)要求。因此,教師在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時,要有一個科學的、創(chuàng)意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應為自己留有臨場發(fā)揮的余地,應為學生留有交流和想象的空間。
8 結(jié)語
總之,多媒體手段運用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需要教師自覺提高自身的理論實踐素養(yǎng),充分地認識,精準地掌握,恰當?shù)剡\用。筆者堅信,只要在多媒體程序的設計中更多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師通過對傳統(tǒng)和多媒體教學資源、教學行為進行有機整合,提供更大的靈活性,更好地為語文教學實踐服務,那么必然會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開辟一方嶄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