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核心素養(yǎng)條件下的教育活動除了學生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之外,更加注重學生終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品質及人格的形成。在當前的改革背景下,對于高中數學的教學來說,不僅是可貴的機遇,更加是嚴峻的挑戰(zhàn),尤其是高中數學的概念教學,本身抽象、嚴謹,學習困難,更是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核心素養(yǎng)要求對教學模式進行科學的改革,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核心素養(yǎng);高中數學;概念教學
高中數學的學習是對知識的深化以及擴充,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中需結合大量的數學題型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掌握。學習的基礎是對基本概念的掌握,從而實現知識的疊加。所以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之下,在高中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抓好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實現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以及運用。
一、 注重概念形成的研究
從數學史的發(fā)展來看,任何研究成果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都是經過具體實際的研究產生的,從而實現對數學概念的認知。根據新課改核心素養(yǎng)的條件要求,教師在進行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自主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新研究。所以在進行數學概念知識的教學中,教師需重視學生對概念形成的研究,實現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細致化把握。
學生對知識運用的前提是對知識的有效掌握,所以我在進行高中數學的教學活動中,側重于學生對基本概念的學習。通過對數學概念的掌握實現學生對知識的運用?!犊臻g幾何體》是對抽象知識的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背下空間幾何體概念,但對于集合體的知識很難在題目中進行作答。所以在進行本章第一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我借助籃球、水杯等物件讓學生進行實際觀察。通過學生的觀察能夠對物件的空間圖形進行描述,即球體、圓柱體等。學生通過對抽象的空間圖形的描述,逐漸探究出空間幾何體是在只考慮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忽視其他因素,由物體抽象出的空間圖形。我通過在具體的觀察中實現對學生數學概念知識的教學,在之后的空間知識的學習中,學生的空間思維得到很好的鍛煉。
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不能進行灌輸式教學,結合新課改的核心素養(yǎng)條件,幫助學生在探究中學習,既可以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研究的品質。
二、 連接概念層次化學習
數學知識對學生的思維具有鍛煉的作用,同時數學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難度相對較高的。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教學中需將知識進行連接,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思路上的連接。新課改核心素養(yǎng)注重學生對學科基礎的學習,實現對學生將來發(fā)展的鋪墊作用。在進行數學概念知識的教學中,教師需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實現對數學概念知識的連接,實現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高中數學的線性規(guī)劃問題既是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所以我在進行線性規(guī)劃知識的教學前組織學生對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加深。在教學中首先組織學生對一元二次不等式和解法進行復習鞏固,實現對二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識導入。學生通過對二元一次不等式基礎知識的了解實現對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法的掌握。在之后進行的線性規(guī)劃問題的初識教學中,學生能夠根據之前對知識的連接復習進行簡單的作答。針對線性規(guī)劃教學的難度,我通過組織學生對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知識的連接,幫助學生對相關數學概念進行鞏固,進一步實現學生對線性規(guī)劃問題基礎知識的有效掌握。
在教學中我通過對數學基礎概念的連接,為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對數學的深層次教學。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概念知識教學中,應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連接整合。一方面實現為將來學習打好基礎的作用;另一方面促進學生總結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
三、 概念與題型結合作答
新課改目的是實現學生的全面有效的發(fā)展,幫助學生實現有效的提升。在數學學習中的表現是學生能夠將數學概念基礎知識進行活學活用,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數學知識的掌握,只有在具體實踐中才能夠進行掌握。所以教師在數學概念知識教學中應將概念與具體題型相結合,實現學生對概念的把握,為將來更深的數學知識學習做鋪墊。我將基礎知識與題型相結合,幫助學生對基礎概念進行學習。所以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中,通過概念與題型的結合,既可以實現對題目的解答,另外還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活學活用。
綜上所述,面對新課改的實施在進行數學概念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概念形成的研究實現對數學概念知識的有效掌握;通過概念之間的連接實現對將來學習的基礎作用;通過概念與題型的結合實現對知識的活學活用。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實現新課改核心素養(yǎng)下對學生自主學習、總結實踐以及學以致用的鍛煉,對學生優(yōu)秀品質與人格魅力進行培養(yǎng),為學生將來的生活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唐潔瓊.數學史融入高中數學的概念教學[D].蘇州大學,2015.
[2]顏小情.基于動態(tài)生成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3]周天來,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探究[J].教育科學,2015.
作者簡介:
任琳卿,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師大二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