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常保
【摘 要】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尤其是作文的教學,這是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要讓學生盡快地擺脫老師的幫扶而學會獨立“走路”,我們應考慮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生實際、育人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在教學活動中努力探索、因材施教、大膽創(chuàng)新。因為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訓練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3.088
語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聽說是基礎,讀寫是目標,是根本。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樂趣,提高寫作能力。下面結合工作實踐談一談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做法,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fā)。
一、鼓勵學生寫“真話”,自由作文,開啟靈性
文章貴在“真”,有了“真”,文章才能有棱角,才能顯示自己的個性風格。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極力鼓勵學生寫“真話”,開啟學生的靈性,呈現(xiàn)獨特的個性風格。我們的作文教學只有大膽地鼓勵學生敢于寫“真話”,才能打開學生的靈性之門,使學生的文章個性紛呈。我鼓勵學生寫“真話”,就是讓學生自由創(chuàng)造,寫出具有自己個性的文章。
(一)求異性想像作文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從生活中挖掘能引發(fā)學生求異思維的材料,營造寬松的氛圍,引導學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讓學生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如我在布置學生寫《龜兔賽跑新傳》文章時,要求學生拋開原先“驕兵必敗”的主題,重新大膽合理地界定。有很多學生都提出了自己有悖傳統(tǒng)的獨特見解:有的寫烏龜采取不正當競爭手段使兔子昏然大睡;有的寫評委授意讓兔子故意輸給烏龜,為的是不得罪大賽組委會總顧問老虎;有的寫孫悟空變成了瞌睡蟲附在兔子身上讓兔子睡覺,結果幫了烏龜?shù)拇竺?。這些觀點雖顯稚嫩,但無不閃爍著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
(二)實踐性“真話”作文
我曾讓學生寫過《我的母親(或父親)》的文章,因為鼓勵寫“真話”,所以避免了過去學生盡寫雨中、雪中送鞋、送傘,以及生病送我上醫(yī)院、整夜陪伴我等一類反映母愛父愛的老題材、老話題,而是出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話題。
二、豐富體驗,積累素材
學生習作的最大難題是“無話可說,沒內容可寫”。由于學生社會實踐少,生活閱歷淺,沒有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寫作時當然就像“無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學要解決“無話可說”的問題,就要引導學生參與實踐,豐富生活閱歷,豐富情感體驗,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走進社會,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實地觀察、體驗生活,才能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
首先,要引導學生參與自發(fā)性實踐活動,這類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動性、隨機性、經常性的特點。比如看電視、唱歌、游戲、交朋友、外出旅行、做家務等等。在這些健康、充實、自然的常規(guī)化生活實踐中引導學生觀察、感受和記錄,讓這種自發(fā)性實踐活動成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素材。
其次,老師應該因地制宜地為學生設計、推薦實踐的項目、計劃,鼓勵學生大膽勇敢地參加實踐。如:引導學生組成“雛鷹假日文明小隊”,活躍在街道、社區(qū),宣傳環(huán)保,參加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深入到群眾家中,宣傳消防知識,提醒人們注意防火安全,免受火災傷害;到工廠參觀,到社會調查……這樣,引導學生到實踐中去獲得第一手寫作素材,使寫作內容具體化、真實化,并從中感受生活,豐富閱歷,讓生活真正成為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觀察生活,捕捉素材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告訴我們作文的素材問題。
學生的生活內容極為豐富多彩。在學校里,有多種多樣的活動,如學習、文體、課余興趣等活動;在家里,有生活、家務等各種形式活動;社會上,正逢盛世,氣象萬千,繁榮的市場經濟,奇異的家鄉(xiāng)變化等。這些都是充滿著時代特色的新鮮材料。要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必須借于對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我們要引導學生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聽取大眾語言,聽取生活中種種聲響,用心去感受生活脈搏,訓練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客觀世界中攝取多種營養(yǎng),不斷充實、豐富知識、陶冶情操。這從根本上說,就是讓學生捕捉素材,開發(fā)學生寫作的源泉。
小學生“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智能發(fā)展還處于低級階段,意志的內控力弱,我們要根據(jù)兒童“情緒性”的特點,先指導定向觀察,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并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欲望。我們要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生活的天地,隨機觀察,隨時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有趣的事物。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隨機觀察的習慣,他們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會不斷地增強,從而頭腦里的材料也就越來越豐富,作文時便會“文思泉涌”,得心應手。
四、如何在作文時有話可寫
有些學生非常怕寫作文,作文課時拿著筆冥思苦想一節(jié)課也寫不出幾個字。何故?生曰:“無話可寫?!边@一情況,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去捕捉寫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則是寫好文章的重要一環(huán)。要引導學生去細致地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分析生活,學會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如:(1)班會課是捕捉材料的一個窗口。老師批評了誰,表揚了誰,這些內容都可以以日記的形式寫成不同性質的文章;(2)每周一升旗時校長總結一周情況時所講的話要應注意聽講,講話的內容是小練筆的好素材;(3)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變化,如生活條件、人與人的關系發(fā)生變化等;(4)和周圍人交往時,對這些人的看法或從這些人口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寫作的素材;(5)學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對主人公說的話等等;(6)學生每天都在看電視,引導學生把自己收看到的電視新聞、電視劇、電影、動畫片等節(jié)目寫下來;(7)要求學生把家長的言行寫下來,在和同學、朋友玩時的情景寫下來。學生積累了大量寫作的材料之后,自然會有感而發(fā),再加上適當?shù)闹笇?,學生就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而不是空洞、無病呻吟的文章了。
總之,教師要通過激發(fā)興趣,訓練學生思維,錘煉語言文字,使學生逐步從有話可說到有話會說,具備初步的寫作能力,寫出真實、具體、有新意的作品。
參考文獻
[1]郝清琴.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研究[J].學周刊,2015(2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