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燕
【摘 要】學生的認知發(fā)展一直是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標,以至于在現(xiàn)實教育中時有為追求認知目標而忽視或放棄情感教育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其實,學習是認知與情感相互作用的有意識活動,由情感決定的學習意愿構成了學習活動的直接誘因。目前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把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滲透到學科教育和教學之中。
【關鍵詞】小學數學 價值觀教育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88
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中,設置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四個方面的教學目標,這正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數學課程中的具體體現(xiàn)。新世紀的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統(tǒng)一在數學教學的整體目標中,而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一、準確把握數學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
數學概念是客觀現(xiàn)實中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具有抽象性。像自然數、小數、分數、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都是從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事物直接抽象概括出來的,這就決定了小學數學教育的客觀性、實踐性。教學中,由實際事例引入概念,既便于學生理解知識,又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來自生活、來自客觀世界,為學生打下唯物主義的思想基礎。例如,教學“1-5”的認識,可充分利用教材上“野生動物園”的文本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參觀“野生動物園”的情境,請學生觀察有哪些可愛的動物,數一數每種動物有多少個,觀察畫面上還有什么,分別有幾個,再請學生交流觀察和數的結果。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說一說的活動,經歷從現(xiàn)實世界中抽象出1-5各數的過程。
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目標,還要把握住學生的年齡特點。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和活動,中年級的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高年級學生則對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感興趣。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素材,設計學習活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學生在全心投入學習活動之時,正是求知生情的良機。例如,統(tǒng)計知識的教學,一年級學生第一次學習統(tǒng)計,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把“統(tǒng)計不同顏色的花各有幾盆”設計成“統(tǒng)計校園里的花”。上課開始,教師親切地說:“同學們,校園里的花開了,五顏六色很漂亮。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校園里看看好嗎?”短短的談話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吸引了學生對學校的關注,學生在統(tǒng)計活動中滋生愛校之情。接著,請學生了解、統(tǒng)計全班同學在大課間活動中,跳繩、打籃球、跑步、打乒乓球等各多少人,這些事涉及每一個學生,他們感到很親切、有趣,可以充分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情感。統(tǒng)計活動是讓學生經歷了解、記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之間增加了解、增進友誼的過程。在這些學習活動中,學生感受到他們的身邊處處有數學,同時體會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又如一年級學生做練習題時,多用游戲方式、比賽方式,如“開火車”、“找朋友”、“摘蘋果”、“對口令”等方法進行練習。1.練習的面要廣,注意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練習過程中要不斷了解情況,根據不同水平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練習效率。2.練習一個階段后,要篩選數目比較大和經常出錯的題目,做成卡片或結合應用,細水長流的練習,穩(wěn)步提高知識水平。3.對口算比較慢或計算有困難的學生,首先要弄清他們的問題在哪里,是道理不清,還是思維遲鈍,針對問題想辦法。對他們要耐心,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鼓勵,教育周圍的同學尊重他們,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也有成功感,樹立信心,不斷進步。
二、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情感
課堂教學是學生最直接接觸和吸收數學知識的天地。小學生的數學情感往往是在課堂教學中被問題情景所激發(fā),從而培養(yǎng)起來的。通過課堂教學,實施數學情感課堂教學是師生間心靈情感相互溝通、相互感染的過程。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并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問題要問得巧妙,問得發(fā)人深省,問得引人入勝,問得難而有度,問得高而可攀,就非得事前充分準備、精心構思不可。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能把學生引進知識的迷宮,讓他們探明底里走出來時,頓覺豁然開朗;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能使學生精神無比亢奮,注意力高度集中,使整個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特別地,在數學教學中,時常設置一些“陷阱”也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學生經努力跳出或越過問題“陷阱”,就會從成功的喜悅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數學學習的信心倍增,他們在欣賞自己成功的過程中就會不自覺地進行了興趣與情感的自我培養(yǎng)。
三、注重思維的個性化發(fā)展
數學活動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無論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要在學生那里體現(xiàn)。素質教育思想注重學生思考,讓創(chuàng)新走進課堂。在計算教學中鼓勵學生解法多樣化;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把握實物與相應的平面圖形、幾何圖形與其展開圖和三視圖之間的相互轉換關系,形成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概率與統(tǒng)計”的教學中,提出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活動的全過程:即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作出決策、進行交流、評價和改進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設了充分的空間,使學生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促進了學生思維的個性化發(fā)展。
四、教師對數學懷有滿腔熱情并去感染學生
教師對數學懷有滿腔熱情并去感染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生通常會把老師當作自己的模仿對象,教師所表現(xiàn)的情感特征往往促使或改變學生的學習熱情。要想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情感,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意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要素。試想一下,一個自身知識匱乏,自身對數學毫無感情的教師,他在教學當中肯定是馬虎應付,得過且過,不會投入熱情去好好準備,更不會精心策劃教學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重視了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的達成,才能激發(fā)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刻苦鉆研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為后續(xù)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益芳.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研究[J].情感讀本,2018(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