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
摘 要:閱讀教學重在閱讀實踐中促進學生掌握相關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從“概括文章主題,明確中心思想”“傳授閱讀方法,品讀優(yōu)美詞句”這兩個方面入手,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8-0109-01
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有針對地閱讀,使學生明白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主題思想,使學生從作品的題材、寫作手法、表達方式等各個角度對文章進行探究。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的作用,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應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實踐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設相關的閱讀情境,引導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和技巧,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興趣。
1 概括文章主題,明確中心思想
閱讀一篇文章首要的是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學生在進行閱讀訓練時,要透過文章的文字,看到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看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不僅要看文章的具體內容,更要看到文章所表現(xiàn)的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分為以下幾步:第一步,初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先通讀一遍文章,看一下文章主要講的是什么。第二步,精讀課文,概括出每個段落的段落大意,邊讀邊想,每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第三步,統(tǒng)觀全文,在概括完文章的主要內容之后,想一想這篇文章給我們什么啟示,作者想通過這篇文章表達什么情感等。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學生們基本就掌握了這篇文章的大意。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魯迅的《風箏》這篇文章時,引導學生總結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這篇文章寫的是魯迅先生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風箏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的二月時節(jié)放風箏,想起了童年往事。童年的魯迅作為兄長對愛放風箏的弟弟進行懲罰,成年后的作者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愧疚,但是已經無法得到寬恕,因為弟弟已經不記得這件事了。
整篇文章圍繞風箏展開。學生如果不了解當時的寫作背景,是很難抓住文章的主旨的。筆者在講這篇文章前,先為學生講解了魯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魯迅寫這篇文章時,和弟弟周作人因為志向、性格等原因而決裂,內心感到很苦惱而對弟弟又十分不舍,這篇文章就是剖析了舊中國的封建家長制。這篇文章要求學生大致了解魯迅的生平,熟悉文章的寫作年代和寫作背景,從風箏的表象看到當時的封建家長制度。
2 傳授閱讀方法,品讀優(yōu)美詞句
要想讀懂一篇文章,學生需要掌握多種閱讀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引導,使學生學會精讀、略讀等多種方法。當讀文章的主旨時,學生可采用略讀的方法,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進而概括文章的主題;當要求對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評析時,學生可采用細讀的方法。
此外,學生還要學會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表達方式和文章的體裁。文章是記敘文、議論文、還是說明文?學生還要對作者用的修辭方式進行評析。作者是用的擬人、比喻、暗喻還是雙關?通過不斷的探究,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了。
教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提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問可以引發(fā)學生對文章的思考,教師可以提問記憶性的問題,比如,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有哪些人物。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課文的內容提出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學生對課文中具體情節(jié)進行分析、得到答案。教師對于勇于回答問題的同學要提出表揚,對于回答錯誤或者不敢回答問題的同學,要進行恰當?shù)募睢?/p>
教師要引領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內容,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篇文章,會得到不同的感受。文章所表達的作者情感,并不僅僅是作者個人的情感,還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可以從時代背景、故事情節(jié)、人物特征等各個方面引領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分析,這樣學生才會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春》時,筆者先向學生提出了兩個問題:(1)你喜歡朱自清描寫的哪幅圖畫?(2)你為什么喜歡這幅圖畫?可以從用詞、寫作手法、寫作特點、修辭方式等多個角度評析。這兩個問題是讓學生去精讀、去評析課文。學生帶著問題去品讀課文,可以找出作者哪個字寫的好、哪句話生動、形象。朱自清的這篇散文運用了大量的比喻,筆者引導學生逐個找了出來。“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蔽哪┑娜齻€比喻句,寫出了春天的新和美。學生通過閱讀作者對春天的描寫,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同時,學會了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描寫文章,為學生的寫作也奠定了基礎。這篇散文的每個句子都值得賞析,筆者引導學生對一些描寫景物的句子進行賞析,并提出問題引發(fā)大家思考。例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這里為什么要用“鉆”字而不用“長”字?“鉆”字好在哪里?學生們都討論了起來:“鉆”字寫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這樣寫賦予小草感情和意識,惹人喜愛。而“長”字就很一般,體現(xiàn)不出小草頑強的生命力。筆者又提出了一個問題:“文章的開頭,為什么要連用兩個‘盼望著,這樣不顯得重復啰嗦嗎?”同學們都思考起來,有的同學回答:“這不重復,兩個‘盼望著更能體現(xiàn)作者期待春天的心情。”有的同學回答:“兩個‘盼望著表現(xiàn)了作者殷切而喜悅的心情?!弊詈?,筆者和同學們歸納出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
提問教學可使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思考作者這樣用句子的好處。學生對課文中的優(yōu)美句子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也能從作者的表達中吸收精華,一方面提高自己鑒賞文章的能力,另一方面,為自己的寫作打好基礎。學生對課文進行精讀,不僅積累了不少詞語,而且對文章的整體有了一個很好的把握。
3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目標,閱讀教學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動機和閱讀興趣。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教授學生多種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 祿麗萍.初中語文教學之我見[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s1):137.
[2] 沈九翠.閱讀與初中語文教學[J].中華少年,2017(35):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