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海
摘要:隨著體育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工作在各個院校也逐步開展起來,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課余體育訓練體系。文中重點分析了現(xiàn)階段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課余體育訓練;現(xiàn)狀;改革對策
課余體育訓練是學校利用課余時間組織一群有運動天賦或有某項運動特長的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的訓練,它是學校體育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1]。課余體育訓練通過科學的方法對這些學生進行訓練,不但提高了學生的體育訓練水平,還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課余體育訓練為我國培養(yǎng)體育后備人才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現(xiàn)狀
目前,課余體育訓練在各個學校實際開展過程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首先,課余體育訓練較大幅度的提高了學校的競技運動水平,有效的推動了全校體育工作全面開展[2]。其次,課余體育訓練的開展不但豐富了學校的校園文化,還增進了學校國際體育文化的交流。
課余體育訓練在各校的實際開展中,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也發(fā)現(xiàn)了諸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訓練時間難以保證。目前,很多學校的訓練場地都以露天操場為主,而這樣的訓練條件往往容易受天氣的影響,只要遇到天氣惡劣的情況,訓練必受阻礙。課余訓練除了訓練場地受到天氣影響因素以外,還存在其他客觀原因導致訓練時間的不穩(wěn)定性,比如學校的集體活動、考試等。訓練時間的不穩(wěn)定性,導致學校課余體育訓練不能持續(xù)、穩(wěn)定的開展,從而降低學生的訓練效率。
第二,學生訓練積極性不高。體育訓練不是一件輕松容易的事,學生在體育訓練中必需做到堅持不懈,而如今大部分學生都缺乏恒心和毅力,一遇到困難就想放棄,所以當他們在訓練中遇到困難后就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另外,體育訓練與文化學習上的沖突,也導致很多學生對課余體育訓練提不起興致。很多學生普遍認為只有高學歷才有高收入,所以他們更愿意把所有精力放在學習上,取得一個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為將來謀取一個更好的發(fā)展。
第三,體育培訓場地設施不完善。一個良好的體育培訓場地設施條件是課余體育訓練的重要保障。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學校體育訓練設施并不完善。由于沒有合格的訓練場地和標準的設備器材,學生只能以簡易的訓練方式訓練,從而使得學生體育訓練質量不高。
第四,體育教師訓練水平不高。目前,大多數體育教師都是師范院校出身,
他們雖具備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卻缺乏相應的訓練經驗及比賽經驗,從而無法設計出一套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訓練質量。
第五,課余體育訓練經費匱乏。訓練經費是課余體育訓練的物質基礎,而現(xiàn)今各大院校的體育經費預算卻普遍偏低。學校課余訓練經費的不足,影響了課余體育訓練開展的進程。
二、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改革對策
根據各個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現(xiàn)狀的探析,發(fā)現(xiàn)其存在不少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盡快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具體改革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合理安排學生課余訓練時間。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必須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合理的安排課余訓練時間,解決好文化學習時間與體育訓練時間之間的矛盾,保證學生在訓練中留有充足的時間[3]。另外,學校還可以適當的安排些額外的文化課輔導,幫助學生提高文化學習方面的成績,減少他們在文化學習方面的顧慮及壓力。
第二,提高學校對課余體育訓練的重視。學校應該加強對課余體育訓練工作的關注,完善體育教學體制,健全體育訓練內部的管理體系,從而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第三,提高體育教師綜合素質。體育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運動訓練的效果。因此,體育教師不但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還需要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實踐訓練經驗。
第四,改善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條件。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了課余體育訓練的教學質量。簡陋的體育設施條件,導致學校課余體育訓練不能夠正常的進行。因此,學校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強學校的體育設施建設[4]。
第五,增加課余體育訓練經費。學生課余體育訓練中,無論是訓練器材、日需生活用品、運動員營養(yǎng)補給品等物資的供應都離不開訓練經費的支撐。學校應該增加體育教育經費的預算,為課余體育訓練的開展提供足夠多的訓練經費。
三、總結
總之,高校課余體育訓練已成為高校體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校及學校領導應逐漸加強對其關注和重視,完善教育體制,化解文化學習和體育訓練之間的矛盾,解決課余訓練經費匱乏和高水平教師的培養(yǎng)問題。從而提高高校體育教育的整體水平,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運動員。
參考文獻:
[1]劉紹曾,李秋實,程鵬,董翠香.對我國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現(xiàn)狀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8(04):48-51.
[2]孫國慶,吳磊.高等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新探[J].山東體育科技,2004(04):77-79.
[3]陳鈞,楊鐵黎,李訓錦.高校課余體育訓練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03):103-105.
[4]吳貽剛,王健,劉淑燕.論學校業(yè)余體育訓練的制度改革[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9(02):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