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課堂中,學生被動聽講,主體地位得不到重視,沒有發(fā)言的機會,沉悶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倍感壓力,回答問題時也無法運用思維,學業(yè)停滯不前。教師也沒有了解學生的情況,和學生沒有進行良好的溝通,無法提高教學質量。大學課堂要避免這些問題出現(xiàn),就要進行充分的師生互動,在互動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也能夠夠通過學生意見嗎,完善教學體系,提高教學水平。本文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進行逐一呈現(xiàn),并提出提高師生互動的方法策略,以此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
【關鍵詞】大學英語;師生互動;行動研究
【作者簡介】馮鴻莉(1977- ),女,漢族,銀川人,美國瑪麗赫斯特大學碩士,寧夏醫(yī)科大學外國語教學部,講師。
引言
在大學的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堅持以自己為教學中心進行教學,這個不正確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和教師都沒有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師生互動式這一新興的教學模式解決了這個問題,平衡了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教師應該采取這一教學模式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同時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涵養(yǎng)。師生互動式的課堂解決了當前英語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符合新時期課程改革的需要,促進了英語教學模式的革新。
一、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要得到老師充分的重視。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為自己才是教學的主體,與學生無法進行良好的溝通,不能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或者交流只在課上,課下不發(fā)展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師生之間的關系不融洽,學生無法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重視,教師上課只在講臺上活動,與學生保持了一定的距離。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沒有及時找出問題原因,而是先去批評學生,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長此以往,學生漸漸討厭學習,產(chǎn)生了對老師、對學校的抵觸,影響了學習成績的同時阻礙了學生個人發(fā)展。
2.課堂氛圍不活躍。由于課程時間的限制,要求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要講授更多的知識,教師無法抽出時間來活躍課堂的氣氛,沒有和學生進行實際的英語應用對話,學術性的語言也讓學生感到乏味、無聊,學生無法對課程產(chǎn)生興趣,不能掌握知識內(nèi)涵,無法實際應用知識。教師沒有注重學生的口語能力,讓學生學習了啞巴英語,只能在試卷上體現(xiàn)自己的英語水平。部分學生英語基礎差,不能在課堂與教師進行英語互動,害怕同學笑話,影響自己的形象,從而讓課堂氛圍更加壓抑。
二、提高師生互動的方法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把學生當成朋友,多和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心,放低老師的姿態(tài),與學生平等交談,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在上課時,教師可以在學生之間走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將學生的姓名與長相聯(lián)合起來,提問時叫出學生的名字,給學生親切感,讓學生了解老師對他的重視。學生回答問題不管正確與否,老師都要給予一定的表揚,用婉轉的語言進行批評,解除學生的課堂壓力。在課下,利用電話、班群等多種聯(lián)系方法,了解學生的生活,在溝通中了解學生碰見的各種問題,為學生解決實際的困難。
2.鼓勵學生提問。提出問題要比回答問題困難的多,學生提出問題說明學生認真的在聽課、學習。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引導學生提問,通過一問一答來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教師可以通過導學案或者導學視頻讓學生對課程學習有整體的思路,學生在課上時教師要積極讓學生提問,并給予學生口頭表揚或是物品獎勵,學生在提出問題時可以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肯定,產(chǎn)生了強大的愉悅感,通過自主提問能解答課程難點,學生獲得了成就感,師生能夠在問答式的課堂模式下,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
3.營造歡快的課堂氛圍。英語作為一種語言,要在實際情境中才能發(fā)揮其作用。教師要為學生營造生動的課堂氛圍,對每一個學生的英語水平都進行了解,鼓勵學生開口說、大膽說英語,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情境對話,對學生對話中的語病進行解析,提出準確的改正方案。根據(jù)課文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對話表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教師盡量用幽默的語言來進行講述,提高課程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舉辦班級的英語辯論、英語寫作大賽,從多個角度提高學生的能力,教師也在這些活動中,和學生進行了友好的互動,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水平。
三、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基礎之一就是師生間的互動。在師生的互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教師在互動中能找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指出改進方案,聽取學生的建議,改進自身,提高教學水平,提升教學質量。學生在互動中受到教師的啟發(fā),得到教師的鼓勵,提高了英語水平。在師生的良性互動中,師生更加了解對方,教學活動不再是以老師教授為主,而是以學生學習為主,學生從被動學習地位轉變?yōu)橹鲃訉W習地位,保障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楊敏,艾素萍.行動研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時空, 2010,6(08):138-139.
[2]高榮.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行動研究”價值探析[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2(10):287.
[3]閆施宇.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提升大學英語課堂互動的行動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34(12):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