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藝燕
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是學生能得到獨立獲取知識的手段。教師要在精心備課,把握教材,改善課堂教學氣氛,培養(yǎng)學習興趣,諸方面大作文章,從而來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精心備課;教學氣氛;學習興趣;教學效率
情感的激發(fā)和交融,是營造良好教學氣氛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在良好的氣氛中,才能促進兒童的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教學過程是一個知識技能傳授的過程,更是一個情感交融的過程。作為語文教學,除了一般的教學特點外,更有自身所特有的情感特點,因此,我們應充分運用語文教學藝術,注重師生的情感交融,譜寫語文教學的新篇章。
一、精心備課,把握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情感因素
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無情物,言曰:“詩言志,文表情?!惫磐駚?,大多凝結作者創(chuàng)造苦心的文章,無一不是執(zhí)著的表現(xiàn)作者獨具匠心的人生追求,無一不是內含著作品精美和多義效果的審美情趣。小學語文教材雖然都是些篇幅不長的文章,但文章都蘊含很深的思想感情,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以及語言技巧,并不是粗讀一兩遍就可以全面掌握的。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反復閱讀教材,精心吃透教材,在備課時進入角色,漸入佳境,從中把握教材,體會教材的情感因素。
也有些教材看上去寫的是自然之美,實際上通過自然之美賦予的社會美的感情,借此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材《桂林山水》一文,便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然而對于教材的中心思想來說,并不是僅僅為了表現(xiàn)桂林山水之美,而是通過桂林山水之美來反映祖國山河之美,抒發(fā)作者愛國熱情。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時,首先要理解桂林山和水的特點,最后升華到祖國山山水水美的境界中。從教學手段來說,我們采用電教手段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使學生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和美景之中,通過電教手段,具體的山和水,色彩和形態(tài),在學生面前便歷歷在目,這樣,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偉大的祖國,熱愛偉大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還有些教材看上去是描寫某一景物的,實際上是由此寫開去,描寫的卻是大自然的美麗與可愛。如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材《火燒云》一文,作者不僅是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火燒云以及火燒云上來、變化下去的順序和特點,而且以此做為題材,勾畫出整個場景,表現(xiàn)大自然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之美和大自然的無限情趣。在教學時,我們采用活動的幻燈片,錄音等電教手段來組織教學,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就激發(fā)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從而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因此,我們在備課中就應該鉆研教材,把握教材,了解教材語言技巧上的特點,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這樣文章中的“情”就決定了語文教學應當一往情深,應當以情感人。
二、進入角色,以情傳情
語文教學中的“情”包括:教師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其中,教師的感情是聯(lián)系作者和學生感情的紐帶和橋梁,在教學中只有教師自己胸中燃燒起一團火,才能點燃全班學生的一片火,才能產生一種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學實踐使我們體會到:
1、教師要先進入角色,使教材描寫的客觀世界成為自己的直觀感受,做到身臨其境,小學語文教材選材范圍很廣,從時間看,有遠古時代的,有現(xiàn)代的,有近代的;從空間看有現(xiàn)實生活的,有異國他鄉(xiāng)的,從高山到海洋,從地面到宇宙,無不涉及;從內容看有天文、地理、風俗、人情,無所不有??傊?,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并不是小學生閱歷中的,有些與學生的生活空間有較大的距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把學生帶入角色,有自身的情感體驗,反之教師對教材缺少了體驗,就像一個沒有進入角色的演員,再怎么玩弄表演技巧,也是不能喚起觀眾的情感的。
2、教師的語言要充滿情感,將自己的情感體驗,憑借語言傳遞給學生,是學生與老師一起進入充滿感情的情境中。
范讀課文,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精美的課文,通過教師示范性朗讀,能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通過品析詞句,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深層理解,因此語文教學中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所包含的情感,發(fā)展學生的認識能力,使語文課的思想教育落到實處。
三、改善課堂教學氣氛
課堂教學氣氛,是指洋溢在課堂這個特定環(huán)境中的情調和氣息,這種情調應該是健康的,美好的,快樂的,這種氣息應該是和諧的,融洽的,溫馨的。在小學,良好課堂氣氛對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負擔,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改善課堂教學氣氛,教師在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樹立正確的教學動機,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有其動機,一般情況下,教學動機與教學效果成正比例的趨勢,教師教的動機和學生學的動機,如果是正確的,那么教與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就高,課堂教學氣氛就顯得活躍,教學效果就好。
四、培養(yǎng)興趣,形成能力
語文教學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是推動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形成學習能力的重要動力,怎樣激發(fā)和培養(yǎng)這種興趣呢?對此我們有具體教學中得到一些經(jīng)驗,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1、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是靠教師培養(yǎng)的,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熱愛,對知識的熱情和永不滿足的探索精神,對學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2、興趣的泉源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心靈深處都有一種使自己成為發(fā)明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希望和需要。這種需要是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相伴隨的,因此我們要幫助學生去接觸生動的事實和現(xiàn)象,使學生從中體驗到認識的快樂,感到知識是一種使人變得崇高起來的力量,這是興趣的重要來源。
3、通過課外閱讀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這些知識再同課堂上的新知識新概念相結合,也能產生新的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形成學習能力,是語文教學富有特色的要素,我們認為學生學習不好,往往不是因為本人不努力,而是因為它缺乏興趣學習,未能形成能力。因此我們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教育學生會學習,如果我們一味的灌輸知識,而學生卻不知道怎樣掌握這些知識,那就會出現(xiàn)能力落后于知識的現(xiàn)象,其結果是學業(yè)負擔過重,學習成績下降,學生對學習厭煩,無興趣再學下去,逐漸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通過實際教學,使我們體會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得到獨立獲取知識的手段??傊處熞诰膫湔n,把握教材,改善課堂教學氣氛,培養(yǎng)學習興趣,諸方面大作文章。語文教學效率一定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