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我國教育以素質教育為主,新的教育體制的改革對廣大一線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挑戰(zhàn),為了培養(yǎng)新型創(chuàng)造性人才,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我們要勇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繼承傳統地理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合理適度地滲透鄉(xiāng)土地理教育,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又能傳承當地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進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做到取其精華剔除糟粕,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創(chuàng)新優(yōu)秀人才。
關鍵詞:高中地理;鄉(xiāng)土教育;教學方法
高中地理教學體系龐大,內容繁雜,這對廣大一線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方法實為一大挑戰(zhàn),今年來隨著高中教育的改革,高中地理鄉(xiāng)土教學在其發(fā)展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適合自身發(fā)展需求的理論體系,并趨向于規(guī)范化,這一變化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來講,實為一大福音。任何學科的教學發(fā)展在其漫長的過程中都會形成一套自己的固定模式,高中地理教學也不例外,為適應當前的素質教學以及高中地理教學的發(fā)展,我們要做到及時地調整適應,積極轉變自我教學固定思維,將鄉(xiāng)土教學更好地融入高中地理教學中,不僅有利于教師自身教學經驗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 高中地理教學滲透鄉(xiāng)土教育的緊迫性
現今,高中地理教學在不斷改進的同時依舊存在著一些弊端,而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弊端也成為了當前高中地理教學向前發(fā)展的重要一步。由于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繁多、體系龐雜,故而很多學生產生厭煩情緒,進而帶來諸多問題,例如:(1)知識內容枯燥,學生厭學情緒較高;(2)教師教學方式有問題,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3)教學內容與實際可操作性有一定的脫節(jié)現象;(4)課堂師生活動少,教學活動進行存在一定困難。這些問題的出現,無不暴露了現今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一些弊端,也體現了一些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的改革面臨著巨大阻力。因此,實施積極有效的高中地理鄉(xiāng)土教育改革是很必要的、迫在眉睫的。
二、 高中地理教學與鄉(xiāng)土教學相結合
(一) 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融入鄉(xiāng)土教學,能讓學生們從認識自己身邊的切實事物開始地理的學習,零距離感受周邊的實際“素材”。高中地理知識體系相較于初中而言,在知識層次、知識內容、知識難易等不同方面均有很大的變動,再加上地理在文科學習中稍傾向去理科思維,因此很多學生覺得晦澀、抽象,難易理解,將鄉(xiāng)土教學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以身邊最為實際的問題入手,擺脫課本上的枯燥、嚴肅、抽象,能以一個積極、樂于接受的心態(tài)去學習,不僅緩解了教師的教學壓力,也讓學生自己學起來輕松舒適。
(二) 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學以致用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中,單辟一本人文自然地理,其主要內容就是將地理和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例如:當地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和保護;某地奇特自然景觀的形成原因;當地資源發(fā)展如何做到經濟與生態(tài)相協調等。高中地理除了一部分必備知識點外,但部分還是活學活用,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將鄉(xiāng)土地理帶入高中地理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從自己身邊的實際情況去研究探討課堂上的知識問題,可緩解機械性記憶的弊端,提高學生的認知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 如何做好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鄉(xiāng)土教學
(一) 教師以身作則,熟知當地地理情況
高中地理教學要引入鄉(xiāng)土教學,首先就應該要求其教師具備相應的當地地理知識儲備,這是鄉(xiāng)土教學滲透的關鍵,也是一名高中地理老師必備的基本專業(yè)素養(yǎng)。只有教師具備過硬的專業(yè)知識,才能為學生帶來更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一般情況下,本地籍貫教師對于自身周邊的地理環(huán)境熟知度較高,在日常的教學中也會熟練把握和運用。然而,對于外籍教師而言,就需要自身加大相關知識的學習,熟悉當地環(huán)境,要做到對當地的地理特征、人文風貌、名勝古跡有基本了解,對相關的信息做一匯總,這樣不僅能夠開拓教師的視野,而且也加深了他們對當地地理環(huán)境的認識。在后期的鄉(xiāng)土地理教學中,能為學生如數家珍地娓娓道來,用自身的知識和對本地環(huán)境的感情,去感染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鄉(xiāng)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
(二) 開展合理可行的戶外考察活動
學習是手和腦共同作用的結果,日常我們使用大腦的頻率遠遠高于手,但是在全面深刻認知某件事物時,實際動手這一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只有實際操作后,我們才能明辨其中的原理,對相關的理論才會理解得更為透徹。
通常野外考察活動就是是對自然界中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探尋和感知活動,通過探尋解決我們在日常學習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將實際考察運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可以將地理教學中一些抽象、晦澀、難以理解的現象,以一種更為直觀、形象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同時也解決了一些問題,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做到腦和手的同時利用。
在此,我們要注意的一點是高中學業(yè)較為緊張,大量的課外活動的開展難以順利貫徹實施,在此情況下,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地理老師可以就校園內相關地理知識現象為研究對象,可針對一些地理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實際的室外考察,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進行有效、合理、可行的課外觀察活動,帶領學生去周邊能夠利用的地理資源進行相關考察,這樣能夠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深刻理解和記憶。
其次,對于有些問題現象處理難度較大,教師可利用自己的休閑之余,進行相關的活動,并隨時記錄,做成影像帶,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們觀看,彌補他們自己無法親自操作的遺憾。
(三) 有效指導學生進行鄉(xiāng)土地理調查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相關鄉(xiāng)土地理調查的實踐活動。例如:班上的學生有來自農村,也有來自城市,對于一些農村孩子,他們對于一些地理現象的認知能力和熟悉度遠高于城市孩子,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城市孩子利用節(jié)假日外出游玩時,實際操作一些地理考察,后期在課堂上讓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相互交換自己的心得體會,不僅促進同學感情,而且也利于學生之間的探討和分享,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使學生更加熱愛家鄉(xiāng)。
四、 結語
高中地理教學任重而道遠,仍有很多領域需要我們廣大地理教師去探尋,只有自己的辛勤耕種,才能為學生換來更為廣闊的一片天地。
參考文獻:
[1]張君政.鄉(xiāng)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0(03).
[2]姜政.地理教學模式初探[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3(02).
作者簡介:
殷實,遼寧省盤錦市,盤錦市大洼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