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燕媯
【摘 要】近些年,伴隨著人文理念的不斷推廣,近些年學術領域?qū)τ谛W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以及途徑、模式等均均有較高的重視度。為了更好的完善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本文詳細分析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希望可以為相關研究者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整合方法
引言
伴隨著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社會形勢變得越發(fā)復雜,學生的任務越發(fā)突出和明顯,小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也在不斷的改變。另外,當前小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不斷增多,壓力不斷擴大,導致許多學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負面情緒,對于情緒的控制能力較差。由此可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情緒控制能力有著顯著的改善空間,持續(xù)改進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著必然意義。
1.小學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聯(lián)性
在小學德育教育當中,主要是指對小學生實行相應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導與監(jiān)督,其內(nèi)容水稻思想的道德教育當中社會公德意識教育、團體主義意識、愛國主義教育等多個方面,實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時候可以正確的引導學生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同時促使學生正確意識社會、世界,并認知自我與他人。提高對學生心理方面的引導與疏導,可以促使學生構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機制。從教育內(nèi)容角度來看,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著較高的關聯(lián)性,但是因為小學的德育教育中會涉及到健康思想的培養(yǎng)以及教育,這與心理健康教育就必然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性。由此可見,在小學的德育教育當中滲透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這也是小學德育教育所必須完成的任務之一。對此,想要持續(xù)有效的推動小學教育價值得到提高,就需要對小學德育教育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給予整合處理,在德育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給予負面心理的引導,從而提高小學教育實效性。
2.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實際教育中必須從兩個方面落實,一方面是平常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結(jié)構與素質(zhì)。另一方面是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問題、疾病給予針對性的咨詢和幫助。但是這兩個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都需要應用教育引導、環(huán)境磨練、集體影響以及自我修養(yǎng)等方法來強化學生對于學習生活的適應能力、情緒調(diào)控能力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的控制能力等。
2.1強化平常時的教育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以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核心標準,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心理素質(zhì)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因素。培養(yǎng)小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關鍵在于根據(jù)學生的思想與心態(tài)等針對性的給予愛國奉獻、尊老愛幼、刻苦奮斗等教育,注重學生對于社會中思想道德價值觀的判斷能力。在平常的教育當中,應當盡可能的滲透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例如在借助生活中可見的標語中加入關于心理健康的內(nèi)容。其次,需要構建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環(huán)境,高度重視學生的人格,充分考慮與明確學生的需求,構建平等,促使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等可以高度融合,保障心理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與及時有效的糾正。另外,例如在小學低年級教學“規(guī)則”內(nèi)容時,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結(jié)合生活中的案例,例如“排隊”,促使學生明確生活當中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與價值。
2.2強化教師綜合性素質(zhì)
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對自身的言行舉止進行控制與約束,借助生活習慣、行為習慣等對學生形成一定的標榜影響。對此,教師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zhì),并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時以身作則。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心理素質(zhì),需要確保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實,學校需要先對教師隊伍的建設進行強化,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同時借助心理健康的主題班會、生活會、思想交流會等方式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同時對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教育水平進行優(yōu)化。
2.3借助實踐活動強化心理健康
為了更好的突顯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聯(lián)性,教師可以采取實踐活動的方式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學??梢詫⑿睦斫】到逃谌氲降掠逃膶嵺`活動當中并作為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
例如,學??梢远ㄆ陂_展各類活動,如“文明校園”,借助這一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校園的公共設施、花草樹木等給予保護,同時促使學生及時阻止發(fā)生在校園當中亂講臟話、隨地吐痰、破壞公務以及隨意踐踏花草等現(xiàn)象。另外,教師也可以在班級當中開展各類實踐性活動,例如構建“和諧校園”、“榜樣伴我行”等多種活動形式,借助多種活動促使德育教育的形式豐富性,同時為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引導性作用。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需要做好動員活動,借助口述、情境講述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之后借助主題活動宣傳單的方式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引導,促使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心理面貌。
3.總結(jié)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當中,德育教師必須提高對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度,同時時刻注意對學生給予疏導與教育,并且及時給予學生心理學習。借助教育以及學習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對于自身心態(tài)的控制以及改變,并提升自我心理素質(zhì)。通過這樣的形式,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整體、全面提升,讓學生積極面對學習以及生活,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相應幫助。
【參考文獻】
[1]裴學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維整合型”研究的內(nèi)涵、特點與作用[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51(2):155-157
[2]馬建青,石變梅.30年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1(19):74-76
[3]侯潔,張茂聰.我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十年總結(jié)——基于CNKI學術期刊2007-2017年“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和“積極心理品質(zhì)”主題文獻的可視化解讀[J].中國特殊教育,2017.1(5):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