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基
摘 要: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無疑是新課改的突破口。教師通過讓學生提問、參與備課、登臺講課、組織課堂四方面的嘗試,并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詳細詮釋了如何找到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法轉(zhuǎn)變的切入點,旨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健康發(fā)展、和諧發(fā)展落到實處。
關鍵詞:新課改;學習方式;轉(zhuǎn)變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6-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6.039
目前,中小學課改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走進許多中小學課堂,導學案、學習小組、學生展示板并不鮮見??梢哉f,課改搞得是有板有眼,一幅生機盎然的新氣象。而在新課改下,一堂好課的標準究竟是什么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我認為一堂課的實效要最大限度地從學生身上體現(xiàn)出來,這樣的課才算是成功的。因此,在新課改下一堂好課的標準就是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在課堂上有出彩的地方。所以,改變教師教學方式、轉(zhuǎn)變學生學習方法,就成為新課改的抓手與突破口。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讓學生提問教師
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師都要給學生留一定的自主預習、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通過自主預習、自主學習新課后,簡單易懂的內(nèi)容學生就能領會,不會的可以查找資料,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把問題弄清楚,還是不懂的問題可以請教師解答。因此,課堂學習成果的檢查,是學生根據(jù)自學、合作學習的情況提問教師,而不僅僅是教師詢問學生。我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總是習慣于一上課就詢問學生的預習情況,檢查前一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提問沒有重點,該問的、不該問的,難的、簡單的,學生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問,甚至是一問到底。有時因為學生一個問題答不上,情緒就來了,而沒有重視解答學生不會的問題,浪費教學時間,影響課堂效率。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學生個人或?qū)W習小組通過整理,派代表或推薦個別學生向教師提問。教師要做到學生會的不講,超出課標和教材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堅決不講。教師只講解學生不懂的共性問題,也可以單獨指導個別學生的個性問題、疑難問題。只有放手讓學生大膽地提問,才能真正解決學生不懂的問題,這樣的課堂提問才更有實效。
二、讓學生參與備課
我們常常講備課要做到備課標,備教材,備過程,備教法,備學法,備學生。從聽課的情況看,備學法、備學生許多教師做得很不好,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但觀察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課前讓學生參與備課,上課時學生的熱情很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很強。課前有些班級學生幫助教師積極地做準備,如制作教具和課件、設計展示問題、朗讀課文、抄寫公式定理、收集實驗器材等。常言道:“課上一分鐘,課下十年功。”上好一堂課,課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有些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教學設計不合理,學情考慮不周、把握不準,導致上課手忙腳亂,毫無章法,教學組織松松散散,課堂效率低下。師生的“合作”不僅要體現(xiàn)在課堂上,還要體現(xiàn)在備課上。讓學生參與備課,參與說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調(diào)動起來,何樂而不為呢?我認為,可以按照教材的邏輯編排順序和一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要求,布置學生預習,自主學習;也可以適當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及過程的構思、設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的教學效果肯定會好一些。在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的教學中,有些教師讓學生參與課件制作,搜集整理相關資料,聯(lián)系生活實例,課堂組織豐富多彩,學生的參與率高,教學效果令人滿意。
三、讓學生登臺講課
聽課中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讓學生上課、講題,學生熱情高,勁頭足,課堂氣氛活躍。眾所周知,金字塔學習原理告訴我們:只有把別人教會了,自己才算真會??梢哉f,這樣的學習方式很好。讓學生登臺講課,上黑板展示,學生肯定會認真準備,不然的話會被其他學生譏笑,實在沒有尊嚴和面子。其實,學生準備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思考的過程、交流的過程、發(fā)展的過程。需要學生全力以赴地預習,查資料,選擇方法,與其他學生探討問題,有時還要請教教師。讓學生登臺講課,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又能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潛能,學生的尊嚴得以維護,價值得以體現(xiàn);學生的成就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不錯。讓學生參與上課,也解放了教師,使教師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備課,便于形成良性的教學循環(huán)過程。話說回來,學生登臺講課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教學時間的掌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教學過程的組織等,肯定沒有教師那么得心應手,所以教師可以參與其中,手把手地教,慢慢地培訓。放手讓學生參與講課,是教學方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符合新課程理念;對學生來說既是一種鍛煉,也是一種學習。
四、讓學生組織課堂
聽了許多教師的課,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講得很好,方法靈活務實,主導作用凸顯;但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課堂沉悶,學生注意力不能始終集中,課堂效果欠佳。分析出現(xiàn)課堂教學沉悶的原因,主要就是教師課堂教學方式陳舊、呆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獨霸課堂,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著名教育改革家李希貴撰寫的《學生第一》一書,對我的啟發(fā)很大。學校的各項活動、課堂教學等等,既可以由教師去組織,去主持,也可以讓學生去參與,去籌劃,去牽頭,去組織,教師幕后當好“導演”即可。這樣才能鍛煉學生、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學生。4-6人或1-2人的學習小組是課改中的新生事物,為了深入推進課改,教師要把小組長的培訓指導擺在議事日程,讓學習小組長明確自己的職責,充分發(fā)揮小組長在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合作學習中的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讓全體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動”起來,如此課堂才能“活”起來,教學效果才能“好”起來。
總之,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才能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健康發(fā)展、和諧發(fā)展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李信.中小學課堂教學概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張卓玉.構建教育新模式[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