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建構了生物學課題教學中教學技能的概念系統(tǒng)、課程教學論價值及其實施操作體系。
【關鍵詞】生物學;課題教學;教學技能;課程教學論
教學技能的概念范疇認知
課題教學是生物學課程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而課題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學技能的熟練程度。所謂技能,是在練習基礎上形成的,是按一定規(guī)則或操作程序順利完成某種認知任務或操作任務的能力。在生物學課題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是認知技能,也叫智力技能,依靠內部語言在頭腦中進行的認知活動的方式,包括感知、記憶、想象、思維,以抽象思維為主要的成分。另一方面是操作技能,亦稱動作技能,由一系列的動作,以一定順序的、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組成的操作方式。認知技能與操作技能二者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密不可分。生物學課題教學技能,是一般技能在教學情境中的遷移或具體表現(xiàn)。在課題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與教學有關的知識經驗與方法手段以獲取知識、開發(fā)智力、發(fā)展能力與形成學科素養(yǎng)并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能力或一系列行為方式。它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時具有可操作、可分解和后天習得等特征。教學技能是教師素質的重要體現(xiàn),是生物教師課題教學中必備的職業(yè)技能。
教學語言技能例析
教學語言技能是教師最基本的技能,其他任何教學技能都離不開與教師語言的配合,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基本的前提和保證。生物課題教學離不開教師的語言。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進行思想情感教育的主要載體之一,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工具。實踐證明,教學語言藝術與教學效果有密切關系。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
教學語言技能是教師在課題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語言方式與方法。教學語言技能是生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基本保證。在中學生物教學的近百年的歷史中,生物教學主要的手段就是教師的語言。即使是教育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學語言技能在我國中學課堂教學中仍然是傳授生命科學知識的主要方式,仍是主要授課技能之一。課題教學過程的實質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將人類長期積累的科學文化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進而形成素養(yǎng)。教學語言在傳授知識、啟發(fā)思維、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探討和培養(yǎng)學生正確表達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與規(guī)律的科學,在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中,人們已經積累大量的關于生命現(xiàn)象與規(guī)律的經驗與認識,生物學科內在的規(guī)律和原理及名詞、術語是學習、研究和進一步探索生物科學規(guī)律必須使用的、專業(yè)內部語言。這些名詞、術語、規(guī)律和原理都是課題教學的重點掌握內容。
生物課題教學語言,一是用語必須準確,二是必須合乎邏輯,合乎事物自身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教學語言的科學性是教學內容科學性的重要保證。而教學的科學性則是教學中的首要要求。比如“動脈血”和“動脈”、“靜脈血”和“靜脈”、“花”和“花序”、“分裂”和“分化”。如果用詞不準確,定造成概念混淆,是絕對不允許的,課題教學中要求用語準確精煉,邏輯推理嚴謹。教材內容的專業(yè)性決定著教學語言表達的專業(yè)知識性。生物學科有其特定的名詞術語,概念、原理、邏輯關系等。例如:同化作用、異化作用、呼吸、排泄等。將這些知識用教學語言表達時,必須運用本門學科的專業(yè)術語。
在生物學課題教學中,不論是講述和講解,或者是二者相結合,其語言的運用都是十分有講究的。講述,側重于對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長發(fā)育過程等課程內容運用語言進行形象描述。講解,是一種對生物學的概念、原理及規(guī)律運用語言進行科學的邏輯論證,其特點是要進行科學的有論據(jù)的邏輯推理。兩種方法運用語言技能各有側重,在實際應用時,常常是互相結合使用的。
生物課題教學語言,要充滿情感,要親切熱情,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教學語言應具有語音美,且音速要適中。課堂上,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等具體情況來界定語音的強弱快慢。一般來說,教學重點、難點、哲理性強以及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或者是在實驗室中,房間比較大時,音速要緩慢,音節(jié)要長,音量要大些,音調要高一些。如果是淺顯易懂,感情色彩濃厚的內容音速可加快,音調變化起伏??筛鶕?jù)學生的理解和接受情況而定。
【作者簡介】
王培生,1963年生,男,滿族,四川省南部縣人,教育碩士,教研員,現(xiàn)任西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課程設置與課程教學論。
(西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