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娜
摘要:在初中階段,音樂是一門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和啟迪智慧,發(fā)展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學科,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美好情操、增強學生的愉悅體驗等都有顯著的幫助。但是,在日常教學中,由于部分音樂教師過分注重對學生進行樂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接受程度,致使一些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怎樣讓學生真正喜愛上音樂課呢?我認為,教師要把音樂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音樂;生活化;有效策略
在中學學習生活中,除了繁重的課業(yè)壓力以及課外輔導,音樂活動和音樂課程對于中學生的學習生活的豐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音樂課程的開設對于大多數(shù)中學生來說,在這樣一個被流行音樂充斥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把音樂欣賞與生活相結合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會發(fā)現(xiàn),對于同一首樂曲,不同的學生在音樂欣賞方面的感受和體會不盡相同。從這個角度來看,音樂是一個具有不確定性的學科,在音樂欣賞與感受方面不存在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在上音樂欣賞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受音樂,從而使抽象的音樂意象和意境具體化,讓學生更好地享受音樂。如人教版音樂八年級上冊《走進非洲》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在欣賞非洲舞蹈和動作的過程中喚起對非洲文化藝術的喜愛之情,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各個民族的舞蹈藝術都各具風格。在教學這一課時,筆者首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當太陽降落》這首優(yōu)美動聽的南非民歌,讓學生聆聽優(yōu)美的歌聲、欣賞動人的舞曲,隨后談談聽后有什么感受。有的學生覺得非洲音樂好聽,有的學生則表示更喜歡我國的音樂。這種情形下,學生會不自覺地把自己耳熟能詳?shù)奈覈鴺非c非洲同類的樂曲進行對比,不僅豐富了音樂知識,也加深了對不同民族音樂的認識。
二、初中生渴望學習音樂知識,要善于引導
當代中學生處于現(xiàn)在這一種大型數(shù)據(jù)時代之下,每一個人都處于時代流行的風口浪尖之上,他們對于流行元素的關注,不亞于其他的基層。他們大都對于流行音樂感興趣,比如現(xiàn)在非常流行的,周杰倫,李易峰,鹿晗,等明星。可能在家鄉(xiāng)老師的心目中,覺得作為一名姓學生去關注流行明星,這是不務正業(yè)的表現(xiàn),不但會影響學習,耽誤學習時間,而且是浪費精力的做法。因為大多是家長是及其反對自己的孩子關注明星的。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喜歡音樂,有自己內心最崇拜的偶像,那不但十一中精神支撐更是自己前進的動力。因為偶像的行動給他們帶來了正能量,他們由此也來激勵自己好好努力。學習偶像的歌曲,讓他們變得樂觀積極,又更多的能量信心去面對課業(yè)壓力。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學習案例,開展音樂教學,并且因材施教,使對于改善學生們的學習單一枯燥的狀態(tài)是非常有必要的。音樂學習可以給課業(yè)繁重的初中學習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讓每一位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勞逸結合,不再是單一枯燥的三點一線式的學習,機械性的學習,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由此,音樂學習對于初中生來說是必要的。
三、把演唱教學與生活相結合
演唱教學是音樂教學中最常見的形式之一,它隨意性、靈活性強,也是學生較喜歡和樂于參與的教學形式之一。因此,為了讓學生樂于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展示給大家,教師就要注意把生活與演唱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愉悅感。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音樂八年級下冊的《夏日泛舟海上》一課時,許多學生在演唱的時候,一開始把握不住曲調,把很完美的一首歌唱得漏洞百出。為了幫助學生把握曲調,領會歌曲所流露的情感,筆者這樣引導學生:同學們,在夏日的周末或者節(jié)日,你有和家人一起泛舟河上的經歷嗎?請你把自己游覽時的經歷與大家分享。在這樣的啟發(fā)下,學生的情感被調動了起來,有的學生說“風輕輕地吹”,有的學生說“微波輕輕地蕩漾”;此時,筆者針對學生聲調不準的情況補充道:“我剛在山腳下聽到歌聲,剛要抬頭去尋找來源,可是他的聲音很調皮,像和我捉迷藏似的,不一會兒就跑到其他地方去了?!边@樣把演唱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結合起來,讓學生詩興大發(fā)、情感濃郁,獲得了美好的學習感受,演唱起來就能準確把握曲調了。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這就需要演唱者有足夠的情感體驗才能把它表現(xiàn)出來,使演唱更具感染力。因此,在演唱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啟發(fā)情感,以此領會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四、音樂教學中要分類教學
分類教學模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有其必然性。這是因為現(xiàn)代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核心,這樣初中音樂教學才能夠發(fā)揮出自身的最大的價值。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滿足學生音樂學習需求。以往初中教育中,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是一切以學業(yè)為先。 由于初中生繁重的學習任務,他們承受的壓力是很大。所以許多的初中生都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問題。而音樂是唯一沒有作業(yè)、沒有壓力的一門課,學生可以在上音樂的時候放松身心,有利于養(yǎng)成樂觀、健康的心態(tài)。對于一些在音樂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可以進一步的發(fā)掘他們的天賦,為國家音樂事業(yè)培養(yǎng)更優(yōu)秀的人才。初中時期的教育對學生身心發(fā)展起這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音樂教育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作用。分類教學模式在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應用,針對學生不同的興趣開展分類教學,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了學生音樂學習的需求。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到,教學的開展需要以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情況作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工作能夠比較好的提升學生的能力。這是因為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能力的發(fā)展已經有了比較大的差距,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的信息,因此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比驕傲,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姆潘蓪@部分學生的管束,給這部分學生更大的自由。
總之,音樂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愉悅學生的身心,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音樂在學生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作為音樂教師,要善于把音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享受音樂,讓音樂走進生活,讓生活融人音樂。
參考文獻:
[1] 張佳媚.初中音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探討[J].科學導報,2004
[2] 劉.基于小班化教學的初中音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究[J].新課程2007
[3] 李娣.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