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輝
摘要: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當代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也成為廣大數學教師一直深入研究的課題。貫徹實施素質教育的的先決條件是更新觀念,教學改革正是通過教師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變化而實現的。本文從如何改進數學課堂教學,進行素質教育作一些探討。
關鍵詞:數學課堂 教學 實施 素質教育
0
在當代教育教學改革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素質教育是主旋律,創(chuàng)新教育是實施素質的重要內容,課堂教學是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主陣地。很多人認為數學只是單純的算術問題,只要知道如何解題,考試拿滿分就可以,而素質教育需要從其它學科進行,但是在教育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渠道,而數學學科在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由數學學科的性質、特點決定的。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過程中,數學學科應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也是廣大數學教師不容回避的問題。
一、轉變教育觀念
在之前的應試教育中,形成了這樣一個傳統(tǒng)教育觀念:只見考分不見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都以考試作為指揮棒,一味追求學生升學率,我們把各種考試全都變成了評價教育考試的唯一方法。特別是數學學科,在很多人看來全是死答案,長期形成一個陳舊的教學觀念。我們應該懂得小學的教育應該以人為本,能面向每一個小學生,弱化選拔的意識,促進小學全面生發(fā)展為目標,以育人作為根本目標。作為教師的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放下“教師架子”,與學生處在平等的地位,和他們成為朋友,從課堂內外去感染每一個小學生,從而為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健體、學會生活打下堅實基礎,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的全面發(fā)展。
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教師應該充分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樹立其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質量觀,才能更好地為新課程改革服務。
二、生動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都已經認識到: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調動學生的興趣對培養(yǎng)其能力十分重要。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愉快地、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調動自己內在的潛能,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素質。
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融入到學生中,曉之以理,換位思考,真正理解和了解學生;老師需要走到他們當中去,更多的關注孩子,讓孩子們在校園當中忘記你是他們的教師,讓他們把你當成他們的知心知己;需要關心和鼓勵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好的一面,作為他們的老師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各個方面的成長,多發(fā)現他們的優(yōu)點。
(二)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huán)節(jié)。數學課堂對很多人來說,往往是枯燥而乏味的,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課堂導語的設計,生動的導語往往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導語設計的巧妙、語言生動,能起到誘發(fā)學生興趣,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因此,在每一節(jié)課堂導入中,設計多種多樣的形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他們快樂的參與其中。
(三)課堂巧設問,激發(fā)學生思維。一個好的提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迪思維、開發(fā)智力。因此,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實施啟發(fā)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例如列比例解應用題對六年級學生來說是較為困難的,在講解例題時,教師要善于提出與本例題或習題相關的一系列關鍵量的提問,學生通過這些小問題的思考并逐一解決,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因此,巧設提問,可以較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趣味數學題,增強吸引力。小學數學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課文中穿插了“談一談”和“想一想”欄目,趣味性和知識性并重。這對求知欲旺盛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誘惑力,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閱讀、想象、觀察的思維能力。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關于圓周率”激發(fā)了學生學科學的熱情。也體現了我國人民無窮的智慧,事實證明,穿插于課堂的趣味教學,不僅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另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課堂語言的精練、板書設計合理、調的變化得當,字體優(yōu)美雅觀,知識豐富等等都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數學學科的情感,更可以起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
三、充分發(fā)掘教學教育的認識課件中的德育教育
小學各年級的數學教材中有很多學生喜歡的插圖,上課的時候,可以選擇形象生動、富有教育意義的教材插圖,相應地進行素質方面的思想教育。比如在教學《11到20各數的認識》一課中,就可以充分利用插圖上的情境對小學生進行交通規(guī)則的教育,如何去遵守。教學“年、月、日”是,則注意正確引導學生在日歷上找出重大事件的紀念日,增加學生的社會常識,使小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受到教育。
四、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優(yōu)勢
蘇霍姆林斯基覺得,教學就是使學習成為一種活動,教給小學生能借助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他主張,教師應當使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疑問,讓學生對自己的知識倉庫加以清點回顧,把可以解決面臨問題的知識都拋出來繼續(xù)思考,教老師與此同時給予相應的誘導啟發(fā),引導在掌握知識中發(fā)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學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識。這一看法的中心就是把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拥孬@取知識,讓學生主動參與探求知識的過程,使學生主動性得到發(fā)展。要做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在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動口、動手、動腦,讓他們參與教學過程。
五、提升數學老師的業(yè)務水平
俗語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痹谔岣呓處熕刭|需加強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加強教師師德修養(yǎng);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在教育學生教學活動中,教師背負著特殊的使命??鬃釉唬骸安徽渖?,如正人何!”小學生不管是掌握知識,說明道理,提升思想,更多的情況都不是自發(fā)形成的,而是在每一個老師的引導啟發(fā)下一點一點形成的習慣,第二、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第三、優(yōu)化教師知識結構;第四、增強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數學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應該迅速更新教育觀,準確地理解和牢牢地把握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加強自我修養(yǎng),不斷完善自我,以人為本,樹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于學生”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推動素質教育于和諧教育的發(fā)展,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總之,我們要從素質教育要求去研討數學教學,使數學教學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關注情緒體驗和學生情感,讓小學生擁有一種信念,一種不懈,一種精神的追求。這樣做,有利于孩子獲取能力、知識、情感的全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價值不但是讓每個孩子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他們獲得數學學習的興趣與自信心,以后他們離開母校后會忘記所學的每一個數學知識,但是,留在他們心中的數學觀念一定是一輩子的,這應該是每一個數學老師給予學生的,也是數學教學的真正價值指向。
參考文獻:
[1]陳貴.中國當代教育思想寶庫[M].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
[2]周小山.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談新課程的教學觀[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史濟民.多媒體應用與開發(fā)基礎[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4]成有信.教育學原理[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游小培.教師職業(yè)與發(fā)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李歐,王重高.專業(yè)技術人員素質讀本[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5.
[7]傅維利.師德讀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qū)保平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