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勁松
摘 要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活動性極強的課,這種性質,決定了它是不受時間、地點、形式、內容所約束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也應該各式各樣。教師也應該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樂于探究的科學態(tài)度,熱愛生活的價值觀,這才是本課程的真正目的。
關鍵詞 品德與社會 效率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1《品德與社會》課堂活動要生活化
《品德與社會》課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問題,適宜開展活動學習。教學,須讓學生用心去經歷、用心去體驗,從而真正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讓他們的心靈變得敏感起來,細膩起來。美國教育教學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這句話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作為《品德與社會》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我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平安回家》中,我采用視頻的方法帶領學生認識藏有交通標志的漫畫,仔細觀察交通圖標,聯系交通路線說說自己的發(fā)現,將認識交通標志與實際交通狀況聯系在一起進行學習、指引,學生很快明白了這些交通標志的實際含義和應注意事項。
認識了交通標志——這些馬路上不會說話的指揮官,還要懂得識別馬路上真正的指揮官——交通警察的手勢,從而懂得意思,服從指揮。當交通警察站在學生面前時,他們那種興奮勁兒就別提有多高興了!交警現場演示交通手勢,學生學做并弄清楚這些手勢分別代表的意思。這種手把手的學習,寓教育于活動之中,使學生有了真正實際的收獲。
2《品德與社會》課堂要從實際出發(fā),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2.1從學校實際出發(fā),就地取材,提高教學效率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教學條件差,幾乎沒有什么教學設備。我就根據教材內容來設計該節(jié)課的教學。如在教學《領略建筑風采》一節(jié)時,教師提出“歐式風格的哥特式建筑,伊斯蘭教建筑與我國建筑的風格相同與不同之處”的問題時,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資料,有的上網查詢,有的詢問家長,有的在書中找答案。然后帶學生到現場觀看學校的教學樓和辦公樓的建筑風格與學校相鄰的且有點歐式建筑風格的私人住宅,讓學生進行比較,并找出異同點。
2.2從學生自身中尋找教學資源,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學校教學資料不足的情況下,尋找學生自身資源充實教學,體現學生主體,達到豐富教學資源,為教學服務之目的。如在教學《擁有好心情》一課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講出自己的煩心事,怎樣才能走出煩惱的困擾。學生之間互談心事,互吐心聲,談感受、出主意、減痛苦、樹信心。一個平時不善言談,表情木訥,成績不好的男孩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終于吐露心聲;原來他父母離異,繼母待他非常嚴厲,他認為繼母是故意苛刻他,老是與父母頂撞,與父母之間的矛盾目深。老師和同學了解情況后,主動與他交談,并與其家長溝通,知道繼母并非刁難他,而是視他為親生,要培養(yǎng)他成才,只是方法欠妥,才會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
3《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內容要豐富多彩
《品德與生活》并不是一門純粹德育教育的課。在這學科中到處彌漫著其他學科的氣息。尤其是自然科學以及健康教育,教學內容豐富而且極富童趣。既有突出品德教育課程,例如h《我的家人》、《我的伙伴》:又有突出科學探究的課程,例如:《我換牙了》、《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又有表現集體生活的內容,例如:《新朋友新伙伴》等等。內容非常貼近學生,目的在于讓孩子們的學活變得健康、安全、愉快積極、負責任、有愛心、愛動腦、有創(chuàng)意,很適合低年級的學生。在這種課程的培育下,學生不僅僅是“道德人”,更是一個熱愛科學善于探究的“科學人”同時該課程的教學內容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開放”這一特性。因此,《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內容是開放的,這種廣博的教學內容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4《品德與社會》課堂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開
由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師學習交流機會少,因而在教學活動中大多運用傳統的講授法,而新的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要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許多適用于《品德與社會》特點的教學方法如:故事啟迪法,討論辨析法,分組活動法,游戲表演法等一般都很少使用。
4.1明理激情導行法
這是在傳統的講解方法基礎上演化而來的,適用于品德與社會新授課中的各種課型。它是以教師為主導,通過直觀演示、口頭講解、文字閱讀、評價行為、激發(fā)情感等手段傳遞信息。學生通過觀察感知、理解教材、動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師評價提出行為要求。
4.2討論辯析法
這種教學方式著眼于學生個人的潛能和整個人格的發(fā)展,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辯析機會,培養(yǎng)學生“悟理——講理——用理”的能力,適用于哲理性較強的課。在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模式最受學生歡迎。
4.3游戲表演法
這種方法通過設置與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向生活“取樣”,從中引出相應的情緒反應和行為。這種方法比較適用于以行為。這種方法比較適用琺行為訓練為主的課和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這種方法,往往在課后還自發(fā)地圍在一起繼續(xù)“扮演角色”,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收到的效益較好。
參考文獻
[1] 張敏亞.構建品德相長的活動化課堂——蘇教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我們?yōu)樽嫦榷湴痢方虒W設計例談[J].學苑教育,2016(07).
[2] 林曉波.基于關聯主義的初中英語數字化教學應用[J].數字教育,2015(03).
[3] 金娜,王興輝.基于關聯主義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