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平平
摘 要 從人格心理學的生物學流派的研究出發(fā),著重對生物學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實驗以及人格的生物學研究范式進行介紹,旨在通過這些介紹可以很好的表達出生物學流派的內涵以及發(fā)展。
關鍵詞 生物學流派 艾森克 研究范式
中圖分類號:C912.6 文獻標識碼:A
1背景
目前,各國學者從多種角度來解釋人格的內涵,其定義先后有數(shù)十種之多,其中的共性就是學者始終以人為中心,強調人格是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通過與后天社會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在整個心理學中,人格是最具個性色彩的心理特征。人格是一個人不同于他人的全部心理特征的總和,它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其中后者最具個體差異,所以一直以來人格都是心理學家熱烈究的課題。為了揭開人格的奧秘,不同心理學家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分別從精神分析學派、人本主義流派、行為主義學派和認知學派等眾多的理論流派等角度對人格進行了大量研究。從生物學角度對人格的探討古已有之, 最早可追溯到高爾頓的研究。直到 20 世紀 80 年代以后,隨著神經科學的發(fā)展和腦成像技術的運用,人格的生理取向方面的研究才漸漸復蘇,并在短期內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早期被大家廣泛熟知的研究人格的生物學基礎的就是艾森克,艾森克是用生物學方法來研究人格的早期提倡者。隨著近代神經科學的發(fā)展,人格的生物學研究出現(xiàn)復蘇的趨勢。生物學流派認為人格的特質會透過遺傳影響子女,亦關乎腦袋的生理構造,并非只受個人經驗影響。
2艾森克的生物學觀點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和巴甫洛夫等都贊同人格特質是神經生物傾向的產物。在生物學流派的人格理論中,最有代表性的學者是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艾森克力圖將他的人格維度和實驗心理學、理論心理學相聯(lián)系,為此,他進行了許多實驗心理學研究。艾森克運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人格結構層理論,創(chuàng)立了生物學流派的人格理論。他通過人的特質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決定人格的內外傾性、神經質和心理變態(tài)傾向3個基本因素,同時根據(jù)他對同卵雙生子的研究,他認為這三個維度上的表現(xiàn)都具有很大的遺傳性。艾森克在研究的過程中把自主神經系統(tǒng)看做是神經質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3關于人格研究的生物學范式
3.1生理學研究范式
人格的生理學研究對人格特質與神經系統(tǒng)的結構及功能之間的關系的探索近年來取得了重要的收獲。已有研究表明,在大腦中已經確定的解剖點對人格特質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額葉對人們深謀遠慮和預期,荷爾蒙對社交性、積極情感、攻擊性甚至性能力有重要影響。但目前研究存在一個潛在的危險,一些研究者似乎準備由這些成果跳入過分簡單化,諸如荷爾蒙導致攻擊性或壓抑是復合胺缺乏的結果這樣一個原因導致一個結果的簡單化傾向。
3.2行為遺傳學研究范式
行為遺傳學的研究證明,人格在某種程度上受遺傳的影響。已有研究證實人的諸多人格特質都是遺傳的。遺傳不僅決定一個人的面貌,也決定人的行為和個性。科學家已經發(fā)現(xiàn)了影響人格的基因: 肥胖是遺傳的,在 DNA 中制造 Leitrives 的基因突變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但行為遺傳學研究存在一些明顯的局限,第一,在目前還沒有充分的論據(jù)來說明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所以遺傳基因可能只是提供一種發(fā)展的可能性。第二,如何確定準確的遺傳系數(shù), 單一的人格特質的遺傳系數(shù)在技術上尚且難以實現(xiàn),何況是大量的人格物質。第三,該領域有時似乎在得出超出數(shù)據(jù)范圍的主張。
3.3進化心理學研究范式
進化心理學作為第三個新的范式同樣具有生物學的根源。20世紀80年代以來,進化心理學伴隨著神經和基因科學的發(fā)展而迅速興起,在社會生物學的基礎上,將人類行為的適應性的解釋發(fā)展到了認知水平。1896年,人類行為和進化協(xié)會成立,出版了《進化與人類行為雜志》,這標志著進化心理學的誕生。當然, 進化心理學也存在的問題,第一,進化理論家在沒有得到確鑿的證據(jù),似乎急于對一些特殊的行為模式從遺傳的角度做出推論。第二, 目前許多進化人格理論家特別關注性行為,這本身是一個文化敏感現(xiàn)象, 已引起了女權主義者和道德學者的反對。第三,進化心理學對廣泛行為的解釋力既是優(yōu)點,也成為缺點,由于涉及的范圍過寬使得該理論難以以任何令人信服的方式得到檢驗。
4總結
人格心理學的研究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國外在人格理論研究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學派,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論創(chuàng)立以來,先后出現(xiàn)了生物學人格理論、行為主義人格理論、人本主義人格理論和認知人格理論等眾多的人格理論流派。每一人格理論流派分別立足于某一領域進行研究,出發(fā)點和角度不同,其解釋力和預見力也各有不同。對于其生物學流派而言,雖然這方面的研究相比較于其他的流派沒有繁華似錦的研究態(tài)勢,但是從人格心理學的研究以來,在其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涉及到相關方面,所以對于這些資料的提取與整合就存在著很大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我們要閱讀大量的文獻,爭取為學術研究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宋劍祥,何亞蕓.國外人格理論研究的主要流派述評[J].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13.
[2] 許麗芬,蓋曉紅.論人格的生物學基礎[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8.
[3] 劉征,趙青.進化心理學在人格領域的運用概論[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
[4] 葉海燕.人格研究的生物學取向述評[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
[5] 沈政,林庶之.生理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6] 王強,張廣偉,李潁.艾森克生平及其人格理論簡介[J].才智,2011.
[7] 海慧.艾森克的人格理論[J].外國心理學,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