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榮春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創(chuàng)設全新的教學情境,實施信息技術教學的新模式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方向,尤其是主題式教學法的出現(xiàn),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提供了新思路。鑒于此,本文對主題式教學的內(nèi)涵進行分析,通過闡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的內(nèi)容著手,提出了構建的學習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構建師生合作的平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主題的設計等策略,旨在為了更好的提升現(xiàn)今主題式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質(zhì)量獻力。
關鍵詞:主題式教學 高中 信息技術課程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3(a)-0000-00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對簡單的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為主 [1]。因此,主題式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分析成為現(xiàn)今較熱的話題,而如何將其應用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成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深思的問題。
1 主題式教學的內(nèi)涵
主題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以教學內(nèi)容作為學習的載體,以某一與內(nèi)容相關的主題作為內(nèi)涵。讓學生能夠在一個學習氛圍濃郁的、機動性較高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jīng)]有利于學生能夠在學習中能夠?qū)W習的內(nèi)容情景化、生活化、趣味化,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而教師也能夠利用這樣的授課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在授課中能夠?qū)⒔滩牡膬?nèi)容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有利于教師在授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更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對于不同領域?qū)W業(yè)上的整合和關聯(lián),打破傳統(tǒng)教育中各個學科之間的壁壘[2]。
2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高中在信息數(shù)的教學中能夠一直存在著這樣的幾個誤區(qū):一是,認為信息教學知識學生繁重課業(yè)的調(diào)劑品,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不受到重視,大多數(shù)的學生在學習中不能夠得到有用的技能知識。因此,信息技術課程變得沒有存在的價值。二是,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授的時候能力有限,不能夠進行有效的教導,導致了學生在學習中沒有標桿性的指揮。三是,對信息技術的認識不足,沒有將人文教育與學科技術教育結(jié)合在一起,單純的側(cè)重一方面只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不能夠均衡的發(fā)展。
3 主題式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分析
3.1 構建學習情境
構建學習的環(huán)境是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要首先進行實施的第一要素,只有通過構建屬于自身教學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出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收到潛移默化的環(huán)境的熏陶。在學生的學習中能夠充分地發(fā)揮自身的學習主動性,積極融入學習氛圍中,成為學習氛圍的制造者之一。在學生進行word文檔的學習是,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現(xiàn)階段正處于的學習空間,為學生營造對實際word文檔操作的環(huán)境。學生可以針對學校進氣正在進行評比的“詩歌散文寫作”的小比賽,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學生要選出一篇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評比,并對這篇作品進行word文檔思維再編輯,為散文或者詩歌進行排版、編輯、美化。學生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積極響應了學校的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學習互動氛圍,還能夠?qū)處熃淌诘男畔⒓夹g課程的知識進行回憶、實踐與補充。
3.2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信息技術的課程是一門需要大量實踐的課程,教師在授課中以往多讀重視對理論的教授,并不在乎學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這門技術,而是認為這樣的學習是學生繁重高考工作的調(diào)劑品,不用學生重視。學生在教師這樣的授課方式中逐漸的降低了對課堂的熱愛,所以通過主題式教學能夠讓學生自己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課堂不再是由教師所主導,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在教學中的主體的地位,讓學生能夠沉浸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感受信息技術的魅力,增強自身的對學科技術的掌握,有利于學生能夠在以后的發(fā)展的道路中能夠熟練的應用這樣的技術,為自己的發(fā)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
3.3 構建師生合作的平臺
在主題式教學中,要求課堂的雙方,教師與學生,并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接受者的關系。教師與學生能夠通過這樣的授課方式,既能夠是彼此之間學習情境的提供者,又是在學習中的共同探討的探討者,這樣額課堂符合新課程改革對于課堂展望的規(guī)劃,有利于構建民主、平等、合作、共贏的新型師生關系。例如,在教師進行“人工智能”的講解時,首先可以針對“人工智能”的概念,讓學生在客氣那模仿一個關于智能機器人的小品,學生在課堂上分角色的扮演,將同學們逗得捧腹大笑。這時,教師就能夠引入“人工智能”的概念,學生通過對概念有了認識,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試著分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操作具有人工智能的技術。學生通過思考能夠說“智能手機”、“智能電腦”等答案。教師在讓學生試著展望一下未來,在我們的社會中可能會有哪些智能技術的應用。教師與學生一起展開天馬行空的想象,為未來的智能社會的方方面面構建出一個美麗的藍圖。學生與教師通過這樣不斷溝通、交流的過程,能夠不斷的提升對彼此的認同感,加深學生與教師的友誼,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學習到真正的知識。
3.4 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主題式教學能夠利用自身獨特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為學生提出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具有趣味性,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動腦思考的能力和想象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斗志。教師也能夠利用這樣的問題不斷的滲透教學的內(nèi)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學生智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師進行“多媒體信息表達與交流”的教授中,教師為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以“保護水資源”為主體,采用小組合作方法學生共同規(guī)劃設計主題、內(nèi)容、選擇媒體、籌謀創(chuàng)意、設計信息呈現(xiàn)方法,直至最后完成作品。并在年級范圍內(nèi)進行展示。學生椅子以來接受導致成熟的媒體人對于學生的多媒體信息的表達,通過教師的設計,學生能夠站在主體的角度,向想要傳達信息的人群,表達自己的意志,這樣的設計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之間通過合作,能夠共同完成這項任務,不僅讓學生之間的友誼變得更加深厚,學生能夠在互相幫助中取長補短;還能夠讓學生了解多媒體信息表達與交流的技術內(nèi)容,增加學生對多媒體的認識。
3.5 加強主題的設計
確立教學的主題是主題式教學的重點,主題式教學的教學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保證教學內(nèi)容的完整性與全面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選擇,在教學中盡量選擇能夠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主題,讓學生能夠?qū)⒔虒W主題與生活內(nèi)容豐富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在這樣而教學下,逐漸的喜歡上信息技術的學習,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有側(cè)重點。學生能夠及時對重點問題進行掌握。教師在課堂設計中也可以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利用學生小組之間的談論、上機演習、教師的講解、多媒體設備的應用等手段,能夠不斷的提升學生對課堂的豐富興趣,教師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語言或者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qū)⒄n堂看作是享受學習的一個場所,不僅讓教學內(nèi)容更加的具有豐富性,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學生的學習熱情。
4 結(jié)論
主題式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分析在提高主題式教學的教學水平、更新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上有著積極的作用。對學生能力的提升也有著重要意義。但在此過程中,構建學習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構建師生合作的平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主題的設計等策略的應用,能夠避免由于教育水平的不成熟導致的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混亂,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確保學生在教學中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 江華.關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主題式教學的應用探索[J].教育,2016(10):00190-00190.
[2] 彭翠梅.主題式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6(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