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定位偏差、多媒體的過度運用、師生情感共鳴的缺失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小學音樂的教學課堂互動不足。基于此,筆者結合自己的音樂教學實踐經(jīng)驗,以實現(xiàn)音樂課堂互動為目標,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小學音樂;師生互動;問題;對策
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部分教師對音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不夠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缺失,對課堂互動的理解存在偏差,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小學音樂課堂互動以及課堂教學的效果,最終束縛了音樂課程的改革和發(fā)展。本文中,筆者針對當前小學音樂課堂互動存在的問題,探索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良好課堂互動效果的實現(xiàn)方式。
一、 小學音樂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1. “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定位偏差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原則,是新課程改革賦予現(xiàn)代教師教學的基本目標。然而,將這個原則運用于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個體差異性的影響,使得很多教師對該原則的定位存在偏差。首先,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缺乏對學生思維的正確引導,師生互動更多的是“糾錯”,即教師糾正學生存在的問題和錯誤,這種“糾錯”,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師生互動;其次,由于教師的引導作用缺失,學生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準,自主性不足,導致在一些交流討論環(huán)節(jié),整個課堂就開始出現(xiàn)混亂,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再是“交流、探討”,而是“擺龍門陣”“閑聊”,整個課堂亂哄哄一團。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缺失有著密切的關系。
2. 過度依賴多媒體,忽視師生互動
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對于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很多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過度依賴”的教學現(xiàn)象:首先,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代替了教師的示范演唱。多媒體播放音樂的形式,雖然說可以更加準確,無論是音頻還是質量都是不可比擬的,但是,這種“機器”教學的形式,不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提升;其次,過度依賴多媒體,容易導師師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課堂互動缺失,整個課堂教學可以說是學生跟著電腦學,而不是跟著教師學,這樣的課堂教學形式,背離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初衷,背離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原則,難以實現(xiàn)好的小學音樂教學效果。
3. 師生之間缺乏情感共鳴
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不足,以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為例:首先,在音樂欣賞環(huán)節(jié),教師缺乏對音樂情感的解讀,從而使得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現(xiàn),難以深刻體會其中所蘊含的人文情感;其次,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的音樂學習可以說是“為唱而唱”,甚至“喊唱”,教師缺乏對音樂作品情感的解讀,而學生對音樂作品情感的理解也不夠透徹。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師生之間較有距離感,并不能因共同對音樂曲目的解讀而實現(xiàn)情感上的共鳴,這種有距離感的情感交流和互動方式,難以實現(xiàn)好的音樂教學效果。
二、 小學音樂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對策
針對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各種問題,筆者認為:新形勢下,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把握主體性、情境性、平等性、整合性、思想統(tǒng)一性等原則,積極構建互動交流的師生關系,為促進良好小學音樂互動效果的實現(xiàn)奠定基礎。
1. 科學定位“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原則
首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一方面,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當本著“興趣”的學習目標,充分尊重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性,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音樂曲目的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與歌曲相宜的教學情境,以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教師在指導學生歌唱的過程中,還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發(fā)音的技巧和辦法,避免學生因為喊唱而影響嗓子的發(fā)育;另一方面,“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避免學生因為過度活躍而導致課堂秩序的混亂,最終影響了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
其次,“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立足當前音樂課堂“互動性”的目標,不斷豐富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積極引導和感染學生,構建和諧的音樂課堂,實現(xiàn)好的音樂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啟發(fā)性問題的提出,創(chuàng)設有益的問題情境,為實現(xiàn)良好的師生互動奠定基礎;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開展一些音樂教學活動,通過音樂活動的開展,實現(xiàn)很好的課堂互動效果。
2. 科學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運用多媒體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應當科學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作用,明確其輔助地位,避免多媒體教學“喧賓奪主”,最終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在歌唱環(huán)節(jié),應當以教師的范唱為主,即教師引導學生歌唱,而不是多媒體領唱。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主要應當體現(xiàn)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中間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刺激學生的感官和思維,避免學生因為視覺、聽覺疲勞而產(chǎn)生疲倦感??偟膩碇v,多媒體運用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應當明確其“輔助”地位,這樣才能給予師生互動空間,為促進良好互動效果的實現(xiàn)奠定基礎。
3. 重視音樂欣賞體驗性,強化師生情感共鳴
每一首曲目,都蘊含著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應當通過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實現(xiàn)好的課堂互動效果。首先,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強化音樂的體驗性。即教師可以通過情境表演、編排舞蹈、將音樂和美術整合起來等方式,讓學生在這種體驗的過程中,充分感受音樂情感,感受音樂之美。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音樂背景故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音樂情感,實現(xiàn)師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良好師生互動效果的實現(xiàn)。
綜上所述,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不少問題。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正視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為實現(xiàn)良好的師生互動效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肖湘平,徐小霞.“互為主體”師生互動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5(7).
作者簡介:馮勝英,貴州省貴陽市,清鎮(zhèn)市麥格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