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富祥
【關鍵詞】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表現(xiàn);成因;解決
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8—0033—01
當前,隨著城鄉(xiāng)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人口也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流動,人們外出務工、經商,把子女留在原住地并委托給其祖輩或其他親戚照料。這些留守的兒童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正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
1. 自卑心理比較普遍。對一些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顯示,他們中絕大部分存在比較嚴重的自卑心理。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覺得自己沒有依靠,與父母都在身邊的兒童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
2. 性格孤僻,行為怪異。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缺少與父母交流的機會,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內心的煩惱與沖突無從傾訴,也得不到引導,導致對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這種情感欠缺嚴重影響著他們與他人的社會交往,使他們膽小懦弱,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極少數(shù)留守兒童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出現(xiàn)了違紀行為或違法犯罪的現(xiàn)象。
3. 逆反心理比較嚴重。許多留守兒童表面上來看比其他孩子更獨立、更堅強,然而他們的內心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擊。他們心態(tài)極不平衡,情緒波動很大,在與他人的社會交往中很容易受傷,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導致沾染上不良習氣,有的甚至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1. 父母教育缺位。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是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缺少和父母交流的機會,其生理和心理上的依戀需要得不到滿足,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焦慮。監(jiān)護人主要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輩大多溺愛孩子,往往無暇顧及留守兒童的情緒變化,易使他們養(yǎng)成刁蠻任性的不良個性和行為。
2. 學校教育不足。學校是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的重要場所,學校教育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成長。但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大多數(shù)學校對于寄宿生沒有配備專門的生活老師,留守兒童在學校很難得到學習以外的關懷;農村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機制存在偏差,致使個別教師形成教好幾個差生不如帶好一個優(yōu)生的錯誤理念;學校辦學條件差,相當一部分學生寄住在學校附近的親戚家中,在學校和親戚之間形成一種對留守兒童日常監(jiān)護的失控。
3. 社會教育不良。當前,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提供有效幫助的機構太少。由于基層很少或沒有相關的少年兒童的社區(qū)教育組織,使得農村少年兒童的教育與成長在社區(qū)教育中還處于真空狀態(tài);社會對一些娛樂場所不能進行有效管理,也使一些農村留守兒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三、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措施
1. 加強家庭教育,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監(jiān)護人的責任。父母尤其是外出打工的父母,應與孩子經常交流和溝通,除了關心孩子的生活、身體和學習外,更要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這樣不但有助于緩解孩子緊張、焦慮的心理,也能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來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外,負責監(jiān)護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親屬,應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真正擔負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給孩子以科學的管理和引導,從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
2. 發(fā)揮學校的主導教育功能。首先,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的素質培訓,使教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發(fā)揮教育優(yōu)勢,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營造和諧大家庭的氛圍,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其次,學校要組織班主任建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和跟蹤管理檔案,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總體心理健康狀況,對常見的心理和行為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和管理。最后,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和咨詢教師,為全校教師和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和咨詢服務。
3. 留守兒童自身應加強心理素質培養(yǎng)。留守兒童應該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學會自信、自立、自強,端正學習態(tài)度,多與老師、同學接觸,提高自己的獨立性、堅定性和自制力,從而使自己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4. 整合社會力量,共同搭建留守兒童愛心教育平臺。政府要針對部分農村教育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陳舊的現(xiàn)狀制定相關政策,通過政策激勵和引導,把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努力使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