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教育教育是高職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更是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徑。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因客觀或非客觀因素都出現(xiàn)一些如抗壓能力差、缺乏自信心以及性格叛逆等問題,嚴重影響學生健康成長。因而需要在德育工作中應用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學生不良心理狀態(tài)。對此,本文則從把握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學會傾聽關注學生心理以及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等分析其具體應用策略,望給予高職德育教育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高職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應用
【作者簡介】張慧,江蘇財會職業(yè)學院。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的同時培養(yǎng)理性平和、自尊自信且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正是此思想指導要求高職德育教育者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學生實際心理情況優(yōu)化教育途徑,從而培養(yǎng)出抗壓能力以及健全人格的新一代接班人。
一、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情況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抗壓能力差:大部分高職學生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無論在學生還是生活能力方面都不如其他人,一旦遇到失敗和挫折較易受到打擊,從而情緒越來越消沉,如果不能順利排解負面情緒則有可能會患上抑郁癥和焦慮癥,嚴重會危及自身生命。
2.缺乏自信心:高職院校學生都來自經濟貧困地區(qū)且文化水平偏低,和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相比,此類學生總認為自己不如其他人,無法正視自己高職生的身份,即使面對機會也不能較好地把握,自己身上長處和優(yōu)點更是無法看到。
3.自律能力差:高職院校學生成績錄取較低,多數(shù)學生在入校之前已形成自由懶散等不良習慣,進入高職院校無疑是原形畢露,不能自我約束和管理。
4.叛逆且迷茫:多數(shù)高職院校學生沒有奮斗目標和遠大理想,性格叛逆且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因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而感覺理想和現(xiàn)實有很大出入,從而選擇消極度日。
二、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應用
1.把握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在德育工作中應用心理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理論與實踐發(fā)展的內在要求。高職院校在教育中增加部分研究性以及可操作性的課程可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能力,增強學生獨立自主性和競爭以意識,進而鍛煉學生抗壓能力。德育教師在道德修養(yǎng)教學中應準確闡述心理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和深遠影響,借助相關案例使學生了解常見心理問題以及產生原因,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以及人生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此外學校德育應重點關注特殊心理學生,定期檢查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建立學生心檔案,避免學生因不良心理問題走向極端。
2.學會傾聽關注學生心理。談心是高職院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但以往談心方式嚴重忽略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生十分容易產生抵制和厭倦心理,降低德育效果。對此高職德育工作者在談心時應從施教者轉為啟悟者和傾聽者,拉近和學生之間距離。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深入了解學生成長背景、個性特點、思想動態(tài)等并在此基礎上為其提供針對性和個性化指導,可以較好地幫助學生化解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此外教師還應做到共情,即從聆聽和觀察中感受到學生的快樂、悲傷與憤怒,接納學生分析自己行為原因,再通過肢體或語言傳遞給學生,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接納、理解和關注,自然而然愿意和其傾訴內心。
3.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途徑。高職院校學生年齡差距不大,文化水平也較為相似,因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略為簡單。但傳統(tǒng)德育工作過于重視傳輸與教導,慣性運用參觀訪問、討論報告、榜樣示范、檢查評比等程序化和刻板化方法,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不僅無法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更難以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影響德育效果。對此在應用心理健康教育時就可緊緊圍繞高職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啟發(fā)、感染、鼓勵,改變學生傳統(tǒng)思維觀念和行為,引導其接受新的觀念與學習方式,獲得自我成長。高職德育工作應用心理健康教育常見方式為集體討論,即組織學生集體討論當下學生群體作為關注的問題,而這種方式也是學生在針對相同問題原因和解決方法討論時除了發(fā)表自己意見,也要學會聽取他人意見和建議,對自己的想法進行修訂。可以說討論也是相互學習和理性思考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
三、結語
總之,隨著經濟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和社會快速發(fā)展,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情況越來越受到重視,也進一步凸顯高職德育工作重要性??梢哉f高職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著緊密聯(lián)系,要求學校把握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學會傾聽學生心中想法,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分析其心理狀況,并在此基礎上運用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進一步緩解高職學生心理壓力,促使學生快樂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藺首睿,董佩玲,劉思雅.心理健康教育技術在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28).
[2]李頌平.構建高職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共動模式建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1):69-71.
[3]袁君.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