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鷹
【摘 要】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具備了一定的心理學依據(jù)和較為成熟、行之有效學習策略。由于其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之一?;诋斚碌牡恼n堂現(xiàn)狀及新疆內(nèi)高班學生的學習及思維特點,筆者在《化學反應原理》及《實驗化學》的教學中適當?shù)囊肓撕献鲗W習方式,對合作學習的基本模式、操作要點及有效性等方面進行了實踐研究,并得到了初步結論,在此與各位同行交流。
【關鍵詞】內(nèi)地高中 合作學習 實踐研究
一、引入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1.課堂現(xiàn)狀
當下的課堂多是圍繞“問題”而展開的,整堂課是一個大的“問題”,教師把它分解成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小問題在課堂的不同階段提出,有序的進行。課堂上師生對話頗多,也不乏精彩之處,學生好像也聽懂了,但離開了課堂之后卻又不懂了,應用不起來了。這主要是因為課堂上的教師提出來的一個個小問題其實就是教師自己分析問題的思路,學生只是沿著這條現(xiàn)成的思路跟著教師“順”下去而已,并沒有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多數(shù)學生下次碰到類似的問題仍然無法入手。另外,從回答的情況來看,一般“上層”學生回答了較多問題,但其回答的大都是已知或其本身很容易理解的內(nèi)容,提高并不顯著;下層學生隨著授課的進行、問題難度的加深會越來越沉默,甚至神游出課堂之外;從知識角度獲益最大的“中層”學生很多時候也只是對結論性知識的習慣性接受,學習能力和興趣沒有顯著提高。
2.學生特點
新疆班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漢族僅占少數(shù),與教師之間的語言溝通成為了學生在傳統(tǒng)課堂中學習的第一障礙。尤其是當所學內(nèi)容涉及到較為專業(yè)和復雜的用語時,理解力的差異就尤為明顯,此時師生交流不如生生交流;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不利因素,就是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慣及自然環(huán)境造就了學生比較“直”的思維特點。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學生的思考往往是直來直去的,有時甚至僅憑第一感覺,想到什么馬上就脫口而出。所以在新疆部上課的教師都感覺到學生特別的熱情,然而這種熱情很多時候僅僅是熱鬧而已,缺少思維的積淀和交鋒。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了深入思考、交流的平臺,隨著合作學習的連續(xù)開展,圍繞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學生會從不得不思考逐漸變?yōu)榉e極主動的思考交流,常此以往,不僅對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二、實現(xiàn)合作學習的關鍵點
合作學習是目前一線教師較為熟悉并經(jīng)常會嘗試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針對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研究也有很多,并形成了很多大家公認的教學策略。筆者在研究過程中也參考并借鑒了這些策略,并結合新疆班學生的特點進行了不斷的試驗和調整,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實效性的教學策略。
1.科學的小組構成
每個合作學習小組的人數(shù)一般以3-4人為宜。人數(shù)過多,難以保證每個人的平等參與,而人數(shù)太少又難以產(chǎn)生多樣的思考和見解;目前很多教師在分組時都遵循“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將具有不同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學生分配成同組。比起內(nèi)地學生,要特別關注新疆班學生的情感需要,比較外放的情感表達使得彼此之間能否合得來對合作實效有著較大影響。所以在合作學習初期要采用學生自由組合的方式進行分組,隨著學習的推進,再由教師進行一定的調整。注意同一組的同學不要來自同一宿舍,防止學生將交流變作聊天或因彼此之間過于熟悉而難以產(chǎn)生交鋒;同時還要注意性別搭配,基于青春期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男女混合的形式最易于產(chǎn)生“合作學習”;最后一點就是要考慮民族融合,因為不同民族的學生能力特點不同,如漢族學生相對語言表達能力突出,在組間交流時能夠更清晰的表達,并對組內(nèi)其他成員起到引導作用。
2.科學的任務布置
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不能過于簡單和詳細,“臺階”過多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fā)散,難度過低會讓學生覺得沒意思,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一個科學的學習任務必須是簡練的、指向明確的、有挑戰(zhàn)性的。一個難度略高于單個學生能力的學習任務可以保證每一個學生包括“上層”學生的沖刺和挑戰(zhàn),而在“帶領”其他同學的過程中,“上層”同學對知識的理解和綜合應用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使每一個學生都是受益者,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而不是只有“中下層”學生受益,保障所有學生的挑戰(zhàn)性學習,正是“合作學習”的精髓所在。
學習任務的形式要多樣化。基于《化學反應原理》及《實驗化學》的知識特點,學習任務可以是實驗方案設計、甄選及操作,也可以是創(chuàng)設情境下的純粹的理論探討,還可以是以復習提高為目的的綜合型題目的解答等等。當然,合作學習方式在不同類型和難度的知識點上收效是不同的,筆者對此也有相應的分析。
3.適當?shù)恼瓶匾龑?/p>
合作學習雖然是學生自主合作交流,但這種交流也不是放任自流的,教師在合作的不同階段要有針對性的進行適當?shù)囊龑Ш驼瓶亍?/p>
首先針對組內(nèi)分工的問題,大部分教師認為小組內(nèi)分工要明確,以防互相推諉扯皮,降低合作學習的效率。還有小部分教師則主張不對任務進行明確分工,不在小組內(nèi)設立組長以保證學生之間完全平等的交流。經(jīng)過實踐,我更贊同后者的意見,過于明確的分工可能會將合作的過程人為地割裂開來,將任務過多的轉嫁在某個同學身上,失去合作的意義,這一點在涉及實驗設計和操作時尤其突出。不過在合作學習實施初期,學習模式還沒有完全建立和成熟,進行時適當?shù)姆止な潜匾?,比如由小組成員自行確立組長、記錄員及發(fā)言人,并采取輪流制。實際上,在研究的中后期,這種分工就已逐漸自行淡出了。
其次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在各小組之間巡視,在不打斷學生學習的前提下組織引導,掌控時間進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動態(tài)。必要時還要參與到討論中去,根據(jù)情況適當?shù)脑黾訂栴}的難度;還可以與學困生對話,鼓勵和引導其主動參與交流。
通過課堂實踐研究,在化學課堂引入合作學習是有效的、可行的、值得探索和堅持的。
參考文獻
[1]謝錦濤.化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與育人.新課程(下),2017(4)226
[2]張雪.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化學高效課堂中的作用.中國校外教育,2015(36)54
[3]何被周.新疆高?;瘜W課堂中合作學習管理設計.和田師專學校校報,2016(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