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竹
【摘 要】本文將重點分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為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提供可操作性借鑒,切實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教學 豐富閱讀 想象力 教學效果
語文是小學生在進入學習階段時最先接觸的學科,語文的學習貫穿于學生的整個人生。在語文學科中最令教師和學生犯難的便是作文的教學,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準則,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并且在創(chuàng)新中前進,在進步中探索,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消除學生恐懼感并提升學生寫作質量的教學方法。張志公先生曾經(jīng)說過:“語言教學在普通教育過程中恐怕算得上一個‘老大難問題,而作文教學恐怕又是語言工作中的一個‘老大難也就是說作文教學是‘老大難中的‘老大難”。對于現(xiàn)階段的語文寫作教學,大部分學生從心理上懼怕寫作,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思維,改變教學模式,有針對性的對此進行解決。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xiàn)階段的作文教學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是學生難學,第二個是教師難教。
1.學生難學
學生在寫作時經(jīng)常感到無從下手,不知從哪里開始著手,不知寫哪些內容恰當,不知如何寫條理更清楚,不知怎樣創(chuàng)作才更新穎??傊?,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在習作方面的問題,出現(xiàn)創(chuàng)作吃力的現(xiàn)象。即使提起筆來,能寫上那么幾句話,對于事物和情感的描述也只有相同的幾句話,不生動、不形象、不豐富,平時閱讀內容少,語言積累不足,詞匯不豐富。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沒有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也沒有學會如何事物進行思考,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和思考能力欠佳,協(xié)作題材往往千篇一律,缺乏創(chuàng)造力和個性。
2.教師難教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國大部分語文課堂都存在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現(xiàn)象。這種填鴨式教育在現(xiàn)階段難以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寫作課程上這種教學方式脫離學生實際和生活,學生無法感同感深受,融入不到學習的環(huán)境和氛圍當中去,導致寫作內容沒有真情實感,內容趨同,枯燥乏味。加之教師在一言堂的教學課堂上難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的想象力和情感難以開發(fā)出來,體現(xiàn)到寫作內容中便是假話連篇,為寫作而寫作。
二、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果方面的對策
1.教師方面
第一,激發(fā)學生興趣,鼓勵實踐。一切有質量的學習都是從興趣開始的,如果學生在學習之初就沒有對學習產(chǎn)內容鏟形濃厚的興趣,那么進行再多的知識灌輸也是徒勞無功,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知識的魅力和成功的快樂,讓學生在再強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中同時鍛煉到情感的體驗,并將這種感情體驗延伸到其它知識的學科當中。例如,教師在進行寫作課程的教學時可以先帶領同學走到校園的花園里,讓學生親近大自然,回到課堂上引導同學說出剛才見到的植物和動物,并組織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在進行實際的寫作,將討論內容提現(xiàn)到作文當中。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鍛煉了其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綜合提高教學效果。
第二,與學生交朋友,消除學生恐懼感。教師應該做好課堂的引導者,而不是學生的領導者。積極耐心的與學生交朋友,讓學生放松心理警惕,能夠大膽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學生將內心的情感體驗用優(yōu)美的、真實的語言表達到寫作內容上。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多表揚、多贊美。在學生認真完成一篇在寫作時,及時表揚,讓學生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學生感受到被認同自然會對寫作不再懼怕和犯難,教師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順利、高效的進行。
第三,科學合理的進行評價,鼓勵自我修改。除了對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和恐懼心理的消除,寫作課程的教學也應該注意評價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一套科學的評價方法對于學生認清自我寫作能力和后續(xù)的改進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在對一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作文評價時,教師應該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的不同能力和生活環(huán)境采用合適的方式標準?;A好的同學可以適當提高要求以促進其成長。對于基礎不好的同學更應該經(jīng)常鼓勵和表揚,增強其自信心,并且防止學生因為成績落后而喪失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多表揚、多肯定,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主動性。在評價結束之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修改,自我糾正,讓學生的作文修改的過程變成學生學習進步的過程。
2.學生方面
藝術來源于生活,作文同樣來源于生活,更是描繪生活,為生活而作的。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在進行創(chuàng)作之前更應該在生活中處處留心,細心觀察和認真思考。多實踐、多探索、多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在作文中熟能生巧、游刃有余,做到提筆有想法,下筆有新意。例如,學生在假期中可以多親近大自然,在春忙時觀察農(nóng)民伯伯下田種地,銀鋤翻飛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在秋收時觀察和感受農(nóng)民伯伯豐收的喜悅,想象他們的心理活動。同時,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注意閱讀量的積累,學習優(yōu)秀文章的寫作手法和技巧。學生在積累了豐富的生活體驗和題材內容之后再進行學習會更容易接受和運用,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積極促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史建梅.創(chuàng)新——語文寫作教學的靈魂[J].小學教學研究,2011(05)
[2]李艷菊.淺談小學作文的寫作策略[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