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錦飄 黃小頌
一、談話導入
師:在上課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的父母是怎么愛你們的?
生:他們每天接送我上學,
每天做好吃的給我吃。
生:他們會帶我去旅游。
生:他們會教育我做個好孩子。
……
師:每一位父母表達愛的方式都不相同。毫無疑問,他們都是愛你們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題目叫《“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板書課題)跟著老師一起書空課題。發(fā)現了嗎?這個課題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生:用了兩個引號。
師:為什么要用兩個引號呢?
生:因為那是母親和父親說的話。
師:所以,作者要用兩個雙引號把它們標注起來??磥?,你們預習得還比較充分。好,請大家一起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如果是我,我會這樣讀——(示范讀課題,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區(qū)分開來,讀出不一樣的語氣。)
(生再讀課題)
師:那么,老師再來考考你們,看看你們會不會讀這些詞語。
【評析:指導學生把課題讀好,從課題切入,一下子抓住了兩個關鍵詞,教學導入簡單、高效?!?/p>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
(師課件出示)
第一組:精彩極了、摟住、贊揚、靦腆、得意揚揚、慈祥
第二組:糟糕透了、失聲痛哭、嚴厲、引入歧途、謹慎
2.檢查對課文內容的把握
師: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根據這兩組詞語簡單地介紹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
生:課文主要講了“我”七八歲的時候寫了第一首詩,母親夸獎“精彩極了”,父親卻批評“糟糕透了”。長大以后,“我”明白了,無論是母親的“精彩極了”,還是父親的“糟糕透了”,都是愛的表現。
師:如果把課文分成兩個部分,你覺得可以怎樣分?
生:第1~14自然段為一部分,第15~17自然段為一部分。
師:你能說說這樣分的理由嗎?
生:第一部分主要講“我”七八歲時候的事,第二部分主要講“我”長大以后的事。
師:第一部分是寫事,那第二部分呢?
生:寫得到的啟示。
師:也就是“事情+啟示”
(板書)的寫法。其實,這種寫法我們在前面的一篇課文里也學過,還記得是哪篇課文嗎?是的,就是《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
師:在這篇課文的最后,作者寫下了怎樣的感悟?
(師指名答)
師:其實,你所說的這些內容歸結起來就是最后這兩句話:“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去。
師:也就是說,“精彩極了”
代表的是母愛?!霸愀馔噶恕贝淼氖歉笎邸?/p>
(師板書:母親 愛 父親)
【評析:通過兩組詞的認讀,指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既解決了生字詞的障礙,又讀懂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所代表的不同含義,為后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三、感受父母的愛,學習文章的表達特點
1.默讀課文,畫出句子
師: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研讀作者是怎樣寫父母的愛的。看課文第1~14自然段,一邊默讀,一邊用橫線畫出描寫母親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描寫父親語言和動作的句子。(課件出示自讀要求)
(生匯報)
【評析:讓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畫出描寫母親和父親言行的句子,直指教學的核心?!?/p>
2.感受母愛的部分
師:找得非常準確。我們先來看寫母親的第一個句子。這個句子很長,誰來讀讀?
(指名讀)
師: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母親怎樣的心情?
生:開心。
生:興奮。
生:激動。
師: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
生:母親一念完,眼睛亮亮的。
師:從母親發(fā)光的眼神中看出她的興奮和高興。
(師板書:神態(tài))
生:母親一念完,眼睛亮亮地,興奮地嚷著。
師:“嚷”是什么意思?
生:叫、喊。
師:母親實在太開心了,以至于大聲喊了起來。誰來學著母親的樣子夸夸巴迪?
(生大聲朗讀)
師:聲音是夠大了,但是,這里面有兩個標點符號,要注意讀好。第一個“?”表示疑問,不敢相信。接下來連續(xù)用了兩個“!”表示驚訝、贊美。
師:讓我們一起學著母親的樣子夸夸巴迪。
師:你還從哪兒感受到母親當時的心情?
生:她摟住了“我”,贊揚聲雨點般落在“我”身上。通過母親的動作也能看出她的興奮。
師:原來從母親的動作也能感受到她的開心激動。
(師板書:動作)
師:從母親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我們感受到了她的興奮。讓我們一起來讀讀。
(生齊讀)
師:作者就是這樣通過神
態(tài)、動作、語言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所以說,“精彩極了”代表的是母愛。其實,在中外文學史上,也有很多表現母愛的描寫。比如——(課件出示)
這時你先想起的是母親。你想起小時候生病,母親的手掌一下下地摩挲著你滾燙的額頭的光景,你渾身的不適、一切的病痛似乎都順著那一下下的摩挲排走了。好像你不管生什么大病,也不曾像現在這樣的難熬:因為有母親在替你扛著病痛;不管你的病后來是怎么好的,你最后記住的不過是日日夜夜守護著你生命的母親,和母親那雙生著老繭、在你額頭上一下一下摩挲的手掌。
——《這時候你才算長大》
師:就這樣一個摩挲的動作,你的母親在你生病的時候肯定也曾這樣照顧過你。(課件出示)
每當我哭時,媽媽就安慰我;每當我感到像一只孤弱無助的小鳥時,媽媽就張開她那寬廣的臂膀,給我溫暖和愛的氣息。
師:你的母親肯定也曾經這樣安慰過你,擁抱過你。(課件出示)
母親的情緒一下子失去了控制,她邊哭邊說,“沒有文化不會有出息?!薄安蛔x高中怎樣向你故去的父親交代,萬萬不能讓母親后悔一世??!”母親的話像一根針扎在我的心尖上,那份傷心遠遠甚于肉體之痛。
師:你的母親肯定也曾經這樣苦口婆心地教育過你。
師:千言萬語也寫不盡母親的愛,就像這首古詩一樣——(課件出示)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p>
師:同學們,你的母親肯定也有一些細節(jié)深深地刻進了你的心里。
師:讀著讀著,你是不是對巴迪的母親有了更多的了解?那就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一讀這一段文字吧。(課件出示)
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亮亮地,興奮地嚷著:“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蕵O了!”她摟住了我,贊揚聲雨點般落到我身上。
師:讀到這里,你一定對巴迪母親后來說的這兩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讀!
生:“親愛的,發(fā)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寫了一首詩,精彩極了……”母親上前說道。
“親愛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親嚷道,“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
師:你讀懂巴迪的母親了嗎?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生: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很關心巴迪。
師:是的,多么慈愛,多么善解人意的母親啊。
師:這就是母愛,她們總是能及時發(fā)現我們的優(yōu)點,并且給我們鼓勵。讀!
生:“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精彩極了!”
師:她們,總是能給我們最溫暖的擁抱。讀!
生:“親愛的,發(fā)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寫了一首詩,精彩極了……”
師:她們,總是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給我們心靈的慰藉。讀!
生:“親愛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親嚷道,“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p>
師:這就是母愛,這種愛就隱藏在母親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中,只要用心,你也可以去發(fā)現。
師:比如,當你摔倒的時候,她可能會——
生:立刻跑過去把我扶起來。
師:并且關心地說——
生:孩子,你沒事吧?有沒有摔到哪里?
師:當天氣變冷了,她會——
生:叫我多穿一些衣服。
師:當你一個人獨自在外地,她會為你——
生:她會為我感到擔憂,會很想我。
師:她心里會想——
生:她心里會想,我的孩子會不會照顧自己。
師:吃飯的時候,她總是會——
生:不停地給我夾菜,讓我多吃點。
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實都有母愛的存在。下次在寫關于母愛的作文時,你還會像以前那樣沒東西可寫嗎?只要你善于發(fā)現,母愛就在我們的身邊。
【評析:教師通過引導學生
反復品讀描寫母親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詞句,體會母愛,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學習如何抓住細節(jié)描寫母愛,使學生學會遷移運用。朗讀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從言語內容到情感體驗,再到言語形式,使深度學習真實地發(fā)生?!?/p>
3.感受父愛
師:母親的愛讓我們感動,
那么,父親的愛又是怎樣的呢?(師指名讀)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
生:嚴厲的、對孩子要求嚴格的文采。
師:你從哪里感受到父親對孩子要求嚴格?
生:“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父親把詩扔回原處。
師:咱們來看看這個“扔”字,換成“放”字,好不好?為什么?
生:不好,“扔”字更能體現出父親的態(tài)度——覺得“我”寫的詩很糟糕。
師:你還從哪里看出父親的嚴厲?
生:“我不明白,”父親并不退讓,“難道這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么?”
師:后面這個是什么句子?
生:反問句。
師:你能夠把它改成陳述句嗎?
生:這世界上糟糕的詩已經夠多了。
師:如果把文中的反問句改成陳述句,好不好?
生:不好,因為反問句更能體現父親的態(tài)度很嚴厲。
師:這是不是代表父親不愛我呢?
生:不是。
師:我覺得可能是的,要不然,父親怎么會這樣打擊“我”呀?母親就不同了,母親是那么的慈愛。咱們來比較父親和母親說的話。
(師生分角色朗讀父親和母親說的話)
師:跟母親的慈愛對比,你覺得父親是不是不愛“我”呢?說說你的看法。
生:不是,父親也是愛“我”的,只是父親對“我”比較嚴格,他也是為了“我”好。
師:說得真好!是的,父親并不是不愛“我”,只是他的愛隱藏在心里,而表現出來的卻是嚴厲。
師:比如,當你摔倒了,他可能會——
生:命令我自己起來,而且不準哭。
師:當你做錯了事,他可能會——
生:教育我,要我以后不能再犯同樣的錯。
師:當你調皮搗蛋的時候,他可能會——
生:嚴厲地訓斥我。
師: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嚴厲地對我們?
生:因為他是為我們好,不溺愛我們。
師:原來,父親的愛就隱藏在這里啊!所以,到最后,巴迪終于明白了——
生:“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去。
【評析:學習父愛的部分,重點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父親對“我”的要求嚴格;特別是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父愛與母愛的不同,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父母的愛,使學生的思考走向深入?!?/p>
四、讀寫遷移,學用結合
師:下面,就請你用幾句話簡單地寫一寫你的父親或者母親給你記憶最深刻的某一個瞬間。注意抓住父親或者母親的神態(tài)、語言或者動作描寫。
(生練筆,師巡視。)
(生匯報,師點評。)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先學到這里。下課!
【評析:通過讀寫遷移,引導學生練筆,寫下父母愛我的某一個瞬間,使主題進一步深化,又做到了學用結合,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總評】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范錦飄老師緊扣文本特點,從課題切入,圍繞母愛和父愛的主線進行教學,在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進行情感體驗,領悟表達,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本課所在單元都是寫父母的愛的文章,學習這些文章如何表達父母的愛,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是通過父親和母親的語言、神態(tài)和動作的描寫來表現父母的愛的。范老師教學目標的定位非常準確,不僅準確地把握住了年段的目標,也把握住了單元的目標和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了目標的指引,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做到重點突出,簡單高效。
二、讀有層次,循循善誘。本節(jié)課的教學,范老師非常注意朗讀的訓練,讓學生找出描寫母親和父親語言、神態(tài)和動作的詞句,反復地讀。讀的形式也多樣,有個別讀、齊讀、分角色讀、情境朗讀等。這樣的朗讀訓練,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范老師的朗讀指導不是機械的、無意義的,而是直指文本表達核心的。范老師通過讓學生層層深入地讀,做到讀有層次、循循善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第一次讀,范老師是讓學生整體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第二次讀,是提取信息,找出描寫父親和母親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詞句;第三次讀,是體驗情感,感受父母的愛;第四次讀,是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學習課文是如何抓住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細節(jié)描寫表現父母的愛。
三、學會用教材教。教材只是教學的一個憑借。這節(jié)課的教學,范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品讀描寫父母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詞句,使學生既讀懂了父母的愛,又領悟了表達,之后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表達訓練,做到了讀寫遷移。這樣憑借教材中的典型語段,教師進行發(fā)掘、利用,不但體現了學生突破難點的過程,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對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起到了正確的導向作用。
四、立足課內,聯系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課程內容上,注重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標。本課的教學,范老師也是多次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體驗去理解和感悟。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母愛的句子時,他讓學生回想自己的母親曾經為自己做過的事,觸動學生的心靈,激發(fā)了學生表達的欲望。學習描寫父親的句子時,也是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父愛的含蓄。
當然,教學是不完美的藝術,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領會父母對孩子表達愛的不同方式時,范老師注意通過指導朗讀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并通過適當的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識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南城陽光第四小學/廣東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