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譽琳
摘 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是我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大決策,在體育課程上既要以學生身體素質為鍛煉手段,又要到一定的運動負荷水平,國家衛(wèi)生標準指出要將學生課堂上的心率跳動情況作為中小學生體育鍛煉運動負荷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從文獻資料來看:小學生耐力鍛煉反應是存在的,但對于同樣性質的耐力鍛煉,小學生的耐力鍛煉反應大都比成年人的小,而對于多久的鍛煉時間會對有氧工作能力產生影響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1]。
關鍵詞:小學生 耐久跑 運動負荷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c)-0128-02
從近年來學生體質測試中不難發(fā)現(xiàn),我國學生體質逐漸在下滑,而在耐力素質方面,耐久跑是學校課堂中最常采用的一種鍛煉手段,由于場地、環(huán)境限制,耐久跑訓練方式枯燥無味,多數(shù)學生心里產生排斥。從兒童少年的生理解剖特點來分析,他們各個階段心肺功能、最大攝氧量等都存在著差異性,本文針對小學生階段的耐久跑負荷水平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廈門市集美區(qū)美山小學7~12歲的小學生,采用隨機抽樣法,每個年段抽取一個班級,人數(shù)為40~44人,在測試前先了解被測學生的身體狀況,發(fā)現(xiàn)個別存在有傷病的學生除外。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過現(xiàn)場測試法,采用常規(guī)測試課前安靜時心率,跑動10min后心率以及一分鐘快速高抬腿后的心率。
觀察法,在測試中對測試人員進行面部觀察和呼吸情況,以面部漲紅、臉色嘴唇發(fā)青、呼吸急促困難、測試后有頭暈嘔吐現(xiàn)象都視為運動負荷量過大。
2 結果與分析
2.1 小學階段的兒童少年生理解剖特點分析
小學生每年身體大約在4~6cm的速度在生長,男生增長高度主要在于下半部分,相反女生最先增長的是軀干部分,在小學階段女生的身體增長速度會比男生快;在骨骼發(fā)展的階段沒有明顯的區(qū)別,總體的生長速度都處于較慢狀況,雖然外形在發(fā)生改變,實際骨化階段還沒有完成,由于骨組織內的水分、有機物較多,容易形成變形,不易骨折,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的避免采用過強的負重練習。
通過查閱,兒童的興奮性高,交感神經的支配作用占主導地位,心率較高,平均心率5~歲時96次/min,7~8歲時86次/min,9~10歲時75次/min,年齡越小則心率越高。在10歲過后心肺功能才得以逐漸發(fā)展至完善階段,因此通過對集美區(qū)美山小學各年級的學生進行課前安靜時心率測試,可以得知兒童少年心臟的重量和容積隨年齡的增長而加大,心跳頻率卻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2.2 小學階段的耐力水平
筆者對集美區(qū)美山小學的各年段學生進行10min跑操的心率測試,由于低年段的學生心肺功能還未發(fā)育完善,對于能夠堅持跑下來十分鐘的學生不多,大部分低年段學生在跑動一段后,當機體感覺到疲勞、大口喘氣時,他們會選擇慢走一小段后在繼續(xù)小跑。其余的中高年段大部分都能堅持跑完,各別的耐受力情況不同,會存在一小部分的差異。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二年段的學生在10min跑操,最高的心率已到了201次/min,這幾乎接近了他們的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齡),而在三四年段也處于一個較高的心率水平,相對五、六年段的學生心率水平保持在中高強度,同時他們心輸出量也能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是最主要影響耐久跑的因素,同時耐久跑也可以提高這兩大系統(tǒng)的機能,但要保持在適當?shù)挠泄?jié)奏的呼吸為前提下來進行耐久跑,在加快心機代謝的同時還會促使心機纖維逐漸變粗,提高心臟收縮,增強心肺的工作能力。
2.3 發(fā)展耐久跑的敏感期
通過分析,兒童少年一般從8歲起可以進行適當?shù)挠醒跄土Φ木毩?,通常才用慢跑的方式來增強心肺功能的適應性練習,在11~12歲時候主要是以有氧耐力的練習為主,改進氧氣量以及肌肉代謝的機能,男生和女生的有氧耐力發(fā)展的最敏感時期是不相同的,通常女生有氧耐力的敏感期分成兩個階段性:9~14歲和16~17歲;而男生的敏感期則為10~17歲;但是在12歲之前男女生都不適合進行大強度的有氧耐力練習[2]。相反在12~13歲的兒童少年發(fā)展無氧耐力并無明顯的效果。男生和女生的最大耗氧量都是隨有氧耐力水平的增長而增長的。關于兒童耐力素質方面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深度了解:一,是從運動解剖、生理學的角度去兒童生長發(fā)育結構。二,是關于兒童耐力素質發(fā)展敏感期該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學以及練習。
2.4 有氧耐力的監(jiān)測分析與對比
兒童最大攝氧量相對于成年人要低的很多,但相對攝氧量高,兒童相對每公斤體重攝氧量53mL,成人42mL,兒童血液循環(huán)一周時間短,3歲循環(huán)一周需15s,14歲循環(huán)一周18s,成人則需要22s。根據(jù)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知這些機制造成兒童疲勞程度快,同時恢復程度也快的特點,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引起著重的注意,適當合理的安排練習。低年級兒童由于心率過高,不宜采取運動負荷大的練習,以保證兒童正常生長發(fā)育不受影響。
2.5 運動負荷適應心率
衛(wèi)生部1998年發(fā)表的文章說明,中小學生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本部分的靶心率不應低于120次/分,也不得超過200次/分,中小學生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時間,每天不得少于1h,每周不得少于5次,每次鍛煉時間20~30min。[4]也有相關學者研究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一節(jié)體育課上最佳的運動負荷心率區(qū)間在120~40次/分,這階段的心率應該保持10min以上,并且以中等強度和中等運動強度相結合的運動負荷為主要練習手段。總而言之,體育教學中運動負荷適宜,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運動負荷過小,則達不到運動效果;而負荷過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對兒童的身心健康有影響。
3 建議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應適當?shù)年P注學生運動負荷保持在適宜的水平線上,在學生跑動時達到最高心率后,持續(xù)的時間不宜超過一分鐘。
7~8歲兒童不適宜進行耐久跑,應以走、跑相結合為主。
9~10歲兒童適應中等時間耐久跑2~8min為最佳。
11~12歲兒童適宜持續(xù)10min左右的耐久跑為最佳。
4 結論
由于小學生神經和體液調節(jié)不夠完善,交感神經調節(jié)占優(yōu)勢,運動時主要依靠增加心率來增加心輸出量以適應機體對血液供應的需要。根據(jù)小學生心臟能夠承受適當負荷的生理特點,體能鍛煉可安排一些勻速的低強度的耐久跑練習,促進心血管機能的發(fā)展,但距離不宜過長。
心肺功能和骨骼肌的有氧代謝能力是影響有氧耐力的最重要因素。若在低年段時期,因學生學習的動機較含糊,那么體育教師可以選擇把體育課的教學目標與體育活動相結合,在適當?shù)陌l(fā)展學生的心肺功能同時,提升課堂的氛圍,多把教學內容以游戲或者比賽的形式進行,這樣在學生心里產生不一樣的感受,他們覺得課上的游戲或比賽好玩,那他們就會認同、喜歡,并不會覺得疲憊,也到達了鍛煉心肺功能。
參考文獻
[1] 陳輝,陸斌.跑步人生——培養(yǎng)中小學生耐久跑可持續(xù)性興趣的新思考[J].青少年體育,2017(6):117-118.
[2] 夏偉彬.提高小學生耐久跑成績的實證研究[J].考試周刊,2011(83):159-161.
[3] 周家才.淺談小學耐久跑教學的組織教法[J].學校體育,1988(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