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怡
[摘要]“整本書閱讀”是當前中小學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并且閱讀在實踐中逐漸走向課程化。相比于單篇文章,整本書閱讀能帶領學生進入更為廣闊的文學世界。小學階段是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不能僅僅推薦閱讀書目,放任學生自由閱讀,而應持續(xù)關注學生閱讀的整個過程,有機滲透閱讀策略,營造閱讀的氛圍。擬從整本書閱讀的導讀、推進、測評與延伸三方面入手,具體探討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3?????? ??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4-0118-02
“讀整本的書”這一觀點最初是由葉圣陶先生提出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017年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更是將“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作為18個學習任務群之一。在這一背景下,部編教材在小學設置“快樂讀書吧”欄目,從低年級開始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初中則設置“名著導讀”,引導學生學習閱讀整本書的方法。由此可見,整本書閱讀逐漸走向課程化的道路。
小學階段是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與單篇文章相比,整本書的閱讀材料更復雜、信息量更大、意蘊更豐富,能帶領學生進入更為廣闊的文學世界。但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力和自制力尚未成熟,教師不能僅僅推薦閱讀書目,放任學生自由閱讀,而應構建體系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的課程內容,系統(tǒng)地指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具體而言,整本書閱讀教學包括導讀、推進、測評與延伸三部分,本文筆者將分別探討這三部分的實施策略。
一、整本書閱讀的導讀
整本書閱讀書目的確定應從語文學科的角度,結合學生興趣、課標推薦以及課內教材延伸的內容來確定,確保其語文味、經(jīng)典性和兒童化。在閱讀之前,教師的導讀非常重要。
(一)精選角度,引發(fā)閱讀期待
整本書閱讀的導讀應當避免枯燥、程式化的講解,教師可以選擇新穎的切入點,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比如,可以從封面入手,引導學生觀察書名、作者、插圖等,通過觀察精美的封面來獲取信息,預測故事內容;可以從書中的精美片段入手,帶領學生通過朗讀來進入閱讀情境;也可以設置懸念,先概括前面的情節(jié),在故事轉折、矛盾沖突加劇處戛然而止,鼓勵學生大膽猜測情節(jié)走向以及人物的最終關系,引導學生從書中尋找答案等。
(二)明確文體,探討閱讀方法
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指出:“分析閱讀的第一個規(guī)則就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書,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開始閱讀之前就先知道。”在小學階段,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目種類繁多,如童話、寓言、小說、詩歌、散文、人物傳記……小說中又可分為動物小說、冒險小說、科幻小說等。不同類型的名著,采用的閱讀方法和關注的重點不完全相同。比如,閱讀童話和小說要抓住書中的人物、情節(jié),做出自己的判斷;閱讀詩歌,可以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特點和作者的情感;閱讀散文,要能和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在閱讀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書的目錄和其中的精彩片段,滲透該書的文體特點和閱讀方法。
(三)設計量表,制定閱讀計劃
整本書閱讀想要順利實施,還必須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不能任由學生漫無目的地隨意閱讀。教師可以設計閱讀進度單,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規(guī)劃好閱讀完一本書所需要的時間以及在某個時間段所要完成的閱讀任務,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隨時記錄自己的閱讀頁碼和閱讀時間。在閱讀完一本書后,由本人、家長、教師和小組成員等多個主體進行綜合評價。通過這樣的閱讀計劃和評價量表,學生在閱讀中可以有明確的目標,保持緊迫感,不會散漫無序。
二、整本書閱讀的推進
導讀結束之后,進入“閱讀”階段,即學生在一段時間里共同讀完一本書。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閱讀學習單的設計、構建閱讀共同體、開展班級讀書會等形式,持續(xù)關注學生閱讀的整個過程,有機滲透閱讀策略,營造閱讀的氛圍。
(一)創(chuàng)新設計閱讀學習單
設計閱讀學習單不是為了讓學生完成規(guī)定的一系列作業(yè),而是要起到“輔助閱讀”的作用。對于低年級段的學生來說,閱讀單可以以摘錄為主,隨著年級的增長,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創(chuàng)新設計一系列有思維含量的問題、任務、情境和策略,促進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同時起到監(jiān)控學生初讀質量的作用。總的來看,閱讀單的設計指向內容理解、語言表達、閱讀策略三個層面。
1.從“內容理解”的角度設計閱讀學習單
整本書閱讀學習單設計最基礎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比如,蔣軍晶老師在其閱讀學習單中設計了“本書的出版信息”(作者、畫者、出版社、得過的獎)“本書的主要人物”(姓名、特點、我認為寫得最好的是……)“本書情節(jié)的簡要分析”(最緊張的一段、最有趣的一段、最令我回味的一段、我看不懂的地方)“本書值得討論的幾個重點”等板塊,以具體而多樣化的任務幫助學生梳理。除此之外,還可以抓住內容上的規(guī)律、故事中的轉折、人物的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小說主題等來設計學習單。
2.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設計閱讀學習單
閱讀的目的除了了解書籍的主要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因此,教師可以在閱讀學習單中引導學生積累、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比如,關注文本語言中奇妙的想象、濃郁的抒情、豐富的修辭,從中積累有價值的語言形式,并且嘗試對語言文字進行評價與仿寫,將學習活動落實到語言文字的運用上。同時,不同類型的書籍中作者的語言表達各有特色,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歸納不同作家的語言風格。
3.從“閱讀策略”的角度設計閱讀學習單
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閱讀單的設計除了關注書的內容和語言表達,還應當引導學生運用一些高階的閱讀策略來讀書,如預測、聯(lián)結、圖像化、批注、提問、比較等。對于“預測”,可以在題目中引導學生抓住書中的線索和依據(jù)來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設想;對于“聯(lián)結”,可以將文本信息和現(xiàn)實生活進行比照,用閱讀指導生活;對于“圖像化”,則可以借助思維導圖,讓學生編寫人物關系圖、情節(jié)曲線圖、路線圖等,利用圖像促進對文本的理解;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批注的方式,抓住關鍵詞,隨時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感,并且在閱讀學習單中提出自己的疑問,作為深入討論、交流的基礎。對不同的文本,可以通過“比較”的方式,讓學生探討在同一主題下,不同文學作品的差異及其緣由。
(二)構建閱讀共同體
佐藤學曾在其論著中提及“學習共同體”的概念,即由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包括教師、專家、輔導者等)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經(jīng)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整本書閱讀教學也應積極構建“閱讀共同體”,通過師生共讀、生生共讀、親子共讀的形式,引導學生和作者、文本、教師、同伴、家長進行多維對話,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持續(xù)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師生共讀
在對話過程中,教師的作用除了整本書的導讀,還包括和孩子們一起共讀。首先,教師自身應對該書深入閱讀,有自己的體會和收獲,才能和學生產生深刻的共鳴。其次,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利用閱讀學習單進行閱讀,當學生在閱讀中遇到困難時,也應及時給予點撥和引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2.親子共讀
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進行離不開家長的監(jiān)督和指導。一方面,學生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保證閱讀效率;另一方面,學生和家長可以一起分享故事內容,在和家長的對話、交流中,學生能夠加深對文本的體悟和理解。
(三)開展班級讀書會
當學生的整本書閱讀進展到一定階段時,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開展班級讀書會,進行閱讀指導、成果分享和交流討論。在班級讀書會上,學生可以把自己閱讀和思考后的成果分享給大家,也可以就自己閱讀過程中的困惑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對話。交流過后,教師可以針對其中有價值、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集中答疑,也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品讀書中精彩的片段,提高學生對文本的審美鑒賞能力。班級讀書會既是閱讀活動的階段性成果展示,更是表達個性化立場、分享閱讀收獲的良機。
三、整本書閱讀的測評與延伸
評價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測評的方式除了以量表的形式進行過程性評價,還可以在學生的閱讀過程結束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口頭和書面形式的測評??陬^的形式包括“讀一讀”:選擇你認為最精彩的片段,有感情地朗讀;“講一講”:教師指定書中的故事片段,由學生通過講解或演繹的形式展現(xiàn)故事內容;“評一評”:以小組為單位,評價書中的人物、情節(jié)或語言特色等。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書面的形式填空、選擇和問答題,既包括淺層次的識記性的內容,如文學常識、故事情節(jié)等,也應考查學生深層次的理解、評價、運用能力,如人物形象評價、故事主旨理解、故事和生活的聯(lián)系等。
曹文軒曾說:“如果一個孩子的閱讀只停留在語文課本的閱讀之上,顯然是有很大缺陷的。一個孩子必須閱讀規(guī)模較大的作品,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應該如此。”在當前碎片化、淺閱讀盛行的背景下,學生若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沉下心來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從中習得語言、獲得能力、陶冶情操,這將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但目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經(jīng)驗,讓整本書閱讀在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艾德勒,范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M].郝明義,朱衣,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3]王小毅.小學語文整本書分類閱讀教學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8.
[4]蔣軍晶.和孩子聊書吧:讓孩子愛上閱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編輯 尚思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