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鳳
摘 要:語文教學從小學到高中都是教學活動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文教學作為我國的母語教學,能夠直接體現我國的教育水準。而高中語文教學更是直接關切到每一個“高考生”的切身利益,在現在的社會背景下更凸顯其重要性。高中語文老師應該意識到,語文教學除了要積極促使學生發(fā)展語文知識和技能外,還更應該樹立長遠的眼光, 從高中生的身心特點和未來生存發(fā)展的角度來進行高中語文教學。就高中語文的具體教學角度來說無非就是聽說讀寫四個形式,所以對這四項基本技能的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高中語文;興趣;課外閱讀;聽說讀寫
語文教學在于“育人”,但是目前受到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高中語文教學存在著很強的功利性,許多老師為了讓學生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勝利”,而將一篇篇精妙優(yōu)雅的文章拆分成一句一章,進行逐步分解,全然不顧文章體現的漢語的韻味和意境。本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語言文字這么一分解,變得及其乏味枯燥。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不能領略語文的魅力,學得也更是皮毛中的皮毛,沒有觸摸到精髓。過去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太過注重應試技巧,淡化了高中語文“育人”的終極功能,與教學大綱的本意完全背道而馳。接下來我結合實踐,就高中語文教學探討幾點。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
記得有人做過一個調查,目前大部分的高中生對于語文課的態(tài)度都不重視,覺得語文“學與不學一個樣”,更有甚者覺得就算認真聽講也很難提升語文成績,上課時難以找到諸如數學等科目的感覺。如此看來,語文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逐漸被邊緣化,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關注。出現這樣的結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學生對語文的內涵認識不深,老師上課方式存在問題等。這反映出高中語文教學處于被動的一個狀態(tài),沒有起到積極引導學生的作用。但是首先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學生對語文失去了興趣,或者說沒有足夠的認識,難以投入關注的目光。針對這樣的問題,老師可以專門開一堂語文專題講解課,例如提出“什么是語文”、“我和語文的關系”等問題,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再由老師詳細闡述,讓同學們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領略語文的內涵魅力,借此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可以上升到國家的高度,向他們普及漢語在世界語言的地位,作為母語的學科特殊性,也是我們國家的文化根基,借助大家的愛國熱情,激發(fā)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除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之外,老師也應該改變高中語文課堂沉默無趣的氣氛,多些互動,多些構思,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是被動的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而是自己主動接受知識。
二、結合課外閱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遠遠不是幾本教材能夠囊括的,語文來源于生活,想要學好語文,就離不開課外閱讀。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多多進行課外閱讀,開拓視野。語文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點點滴滴的積累才是進步的正途。對于一些浮躁的學生,老師要適時加以監(jiān)督和引導,切忌出現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的想法。語文是最貼切生活實際的學科,無論何時何地都又語文的影子,只要同學們用心感悟,多多積累,勤加練習,語文學習不是學習生涯的大難題。
三、注入人文色彩
高中語文是一門很特殊的學科,它不僅擔負了教授語文幾本知識的責任,更要起到作為人文學科的教化作用。語文所具備的文學性,能夠“潤物細無聲”般的滋潤學生的心靈。要想真正做好高中語文的教學工作,就應該從心里面放下應試教育的功利性,更多的發(fā)揮語文的人文學科作用。有意識地用語文給于學生更多的人文精神教育,引導他們完善自己的品質德行,形成健全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課本上鐫刻優(yōu)美的文字打動他們的心靈,用課外廣博的知識填充他們的靈魂,讓學生學會用心去體悟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美。當學生真正的在語文學科的滋潤下達到這樣的境界,那么這個時候就真正發(fā)揮語文的作用。再回頭看,無論是課本,還是試題,學生心中都有自己對善惡美丑的評判,可以跟作品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的效果遠遠不是應試教育體制下傳統的語文教學所產生的效果可以比擬的。
四、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縱觀現在的高中語文課堂,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太少,多數都是老師講,學生聽,一節(jié)課就在沉默中結束,具體的教學效果老師也感覺不到,長期以往,容易導致學生的需求和老師的估計脫節(jié)。在教育中,評判教學優(yōu)劣的方法就是是否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應該轉變教學方式,減少“大包干”。舉個例子,在文言文講解中,以往是老師逐詞逐句的翻譯,學生的對文言文的學習大部分都是靠記,效果不佳。不妨針對高中生強烈的求知欲以及活力,設計一些眼、手、口結合的學習方式。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擺正自己的位置,起到一個引導和開拓的作用,成全學生被壓抑的自由和個性。
高中語文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對母語的學習,感悟中培養(yǎng)豐富的情感,審美中陶冶自身的情操。語文在高中各學科中的地位毋須多說,作為基礎學科,它有它的魅力所在。老師的任務就是發(fā)掘語文的魅力,引導學生喜歡它,愛上它,最后了解它。發(fā)揮它的人文作用,成就學生的非凡人生。
參考文獻:
[1] 黃非一.中學人文課程教學概論,書籍數據[M].武漢:華中科技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5-01.
[2] 李克.高中語文“原生態(tài)”教學方法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