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存在知識體系、知識內容、個性情感、思維觀念等方面的差別,高中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難免會存在對同一文本內容的不同理解,其表達方式也將由此出現(xiàn)巨大差異,這些均可被視為生成性資源,如果教師能夠善加應用,會讓課堂增色,會提高其教學效果。擬以生成性資源的應用為前提,指出高中語文課堂的優(yōu)化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生成性資源;運用
高中生學習語文時,對同一文本內容的不同理解及不同的表達方式可被視為生成性資源。而關于生成性資源,我們應當注意到它的整體性,即資源產生過程是生成性的,而其作用結果亦應是生成性的,即學生應當在生成性資源的教學應用過程之中及以后獲得更具創(chuàng)新精神的思維方式及學習方法。為此,在課堂教學時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利用師生動態(tài)教學活動的優(yōu)化,推動多種資源的靈活應用,以實現(xiàn)上述理想目標,保證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間的協(xié)調。
一、讓個性發(fā)展變?yōu)樯尚再Y源的財富
大量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真正尊重學生個性成長的課堂,才能更加有效地以生成性資源為基礎,做好學生服務工作。特別是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張揚與體驗的獨特性,需要倡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學習。這個變化在歷次考試中均有所強調,實際上對于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思考力等提出了全面的要求,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讓個性發(fā)展變?yōu)樯尚再Y源產生的源泉。為此,教師要讓課堂首先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只有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了,生成性資源的產生才能如春江之水,不盡涌出?,F(xiàn)以《雷雨》一文為例來說明此問題。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雷雨》可謂是極為經典的作品,在教學導入階段,教師可以將本課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其一,通過文本閱讀,分析周樸園、魯侍萍等人的內心沖突,明確沖突對于戲劇的意義;其二,分析周樸園、魯侍萍等人的個性特點及其時代意義。因為事先已經進行了預習,教師可以把課堂大膽地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充分的發(fā)揮。比如,有的同學一反對于周樸園罪大惡極的評價,認為三十多年之后,周樸園依然對初戀保有溫情,說明他的內心并不是十惡不赦的,只是因為受限于當時的環(huán)境,才會產生這樣一個特定的人物。課堂上,在教師的引領之下,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想法得到保護,生成性資源在這種情況下愈加容易彰顯出來。
二、幫助產生生成性資源的鑒別意識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因為教學雙方都存在著一些可變性因素,這些可變性因素或者單獨,或者互相結合,形成了生成性教學資源。教師應當獨具慧眼,自身做好也要幫助學生做好生成性資源的鑒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鑒別意識,引導學生充分感知、理解、探索其中所蘊含的學習可能性,不斷促進學生智商、情商的進步,讓其在有限的語文課堂上進行無限的情感體驗、能力嘗試,達到課堂教學資源的充分發(fā)掘與利用。比如,學習蘇軾的《赤壁賦》一文之后,學生對于“客”是何人,洞簫聲音為何凄切,是否與本文達觀的主旨相矛盾等問題仍心存疑惑。諸如此類問題,并不在教師預先設定與考慮的范圍之內,均可以視做具體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若教師對學生所提出的所有問題逐一進行詳細解決的話,很顯然會讓課堂顯得混亂,而且沒有太大意義。教師可以首先對學生提出問題表示贊許,接下來選擇一些比較有理性認知與知識拓展價值的問題進行回答,或者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知識儲備、生活經驗以及臨時搜集到的課外資料形成自己的答案,在課堂上踴躍表達自己的看法,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因為仔細甄別意識的形成,使得生成性資源得到了更加巧妙的應用,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增加對于《赤壁賦》一文的理解,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拓展,另一方面也讓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極大優(yōu)化。
三、做好生成性資源的鼓勵工作
精心進行課堂預設,是做好生成性資源的前提條件,更是對學生的積極鼓勵。在此基礎上,以新課標為依托,強調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關注,也是十分必要的,這項工作不能寄希望于針對生成性資源的靈光偶現(xiàn),而是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增加生成性資源出現(xiàn)與應用的可能性。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課堂導入及情境創(chuàng)設是兩個絕佳的鼓勵契機。首先,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能夠讓它盡可能做得更精彩,則學生更容易進入到個性發(fā)展的境界中去,資源的生成也便自然大有機會。比如,講解一些古典詩文作品,如果教師的導入過于枯燥,學生不易發(fā)生興趣,只會隨著教師的語言和思路思考,生成資源難度較大。若是教師能夠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內容,則會讓課堂充滿生機、讓學生充滿熱情。其次,如果能夠讓課堂教學的過程盡可能置于生動的情境之中,則學生的探索精神必將得到鼓勵,相應的生成性資源自然也就有了豐富起來的可能性。比如,在接觸到《紅樓夢》的選讀內容時,教師將《紅樓夢》的影視劇資料精心剪輯后呈現(xiàn)在課堂上,則可以極大改善課堂情境,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精心進行課堂預設,考慮到不同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實際特點,給予生成性資源產生的空間,是十分必要的。
四、巧錯誤為生成性資源
我們都知道,在高中語文教材里面包含了大量的知識內容,而高中生生活閱歷和社會經驗相對不足,所以難免會出現(xiàn)記憶與理解方面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如果教師沒有注意到,則很有可能喪失生成性資源形成的可能性。若是能夠將這些問題積極為我所用,則會獨辟蹊徑,造就別樣的教學空間。比如,學習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時,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小樓昨夜又東風”一句,這個“又”字用得不是特別好,如果改成小樓昨夜“才”東風,則更能體現(xiàn)出作者李煜那度日如年的感受。很顯然,這名學生對于原詞中的“又”字沒有深刻理解,犯了淺嘗輒止的錯誤,可對于這樣的錯誤,教師恰恰可以引而用之,幫助學生分析詞作遣詞造句上的特點,讓錯誤變成可貴的生成性資源,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是如何將亡國之痛抒發(fā)得淋漓盡致的。
總之,對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而言,不能只將課堂當作知識單向傳輸?shù)膱鏊且屨n堂變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間的交匯融合之處。在這個富于靈動性的課堂上,教師積極捕捉生成性資源,并對其加以合理應用,能夠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思維嘗試,帶動課堂改革的全面落實。在這方面的探索上,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參考文獻:
[1]胡常常.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資源[J].文學教育(上),2014,(1).
[2]鮑維光.高中語文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運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6).
[3]丁曉亮.自主當頭語文課堂精彩無限[J].語文教學之友,2017,(7).
作者簡介:湯亞東(1980—),男,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