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水蓮
摘 要:小學語文群文閱讀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新興的教育模式,它對提高學生閱讀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文學素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探究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以供教學同仁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策略
一、傳統(tǒng)閱讀和群文閱讀的比較
群文閱讀和傳統(tǒng)閱讀不同,這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注意的。傳統(tǒng)閱讀是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就某一篇文章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而不是馬上對文章進行整體的講解,也不是對多篇文章的分析,其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通過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個人文字的體驗以及語言的品味來提高個人語文素養(yǎng)。而群文閱讀是教師在課堂上選取多篇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是從整體的角度來對文章進行分析,并提升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群文閱讀對教學任務的完成起到的是一種輔助作用,其通過默讀、跳讀、瀏覽等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有關語文閱讀的技巧。另外,群文閱讀注重的不是多樣的教學形式,而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這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的體現(xiàn)。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有效策略分析
1.合理篩選群文閱讀的內(nèi)容,進行恰當?shù)娜何木幗M
在開展群文閱讀之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對群文閱讀的內(nèi)容進行挑選。其中主要有兩方面要注意:一是語文教師所挑選的閱讀文章必須是符合語文教學計劃的,是與教材有關聯(lián)的閱讀資料;二是語文教師需要全面了解自己班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在選擇閱讀材料時要考慮到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年齡特點。此外,群文閱讀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不但要提前了解閱讀文章的謀篇布局、思想內(nèi)涵,而且要根據(jù)文章的特點對文章進行補充,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有較高的語文素養(yǎng)。在合理篩選群文閱讀內(nèi)容之后,教師要對內(nèi)容進行群文編組,而群文編組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常見的有:第一,按照教材內(nèi)容進行群文編組,如人教版每一冊后面都有八篇選讀課文,而且這些課文都與前面的課文有一定聯(lián)系。第二,將課外閱讀文本與語文教材文本連接,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中有一篇文章是《景陽岡》,選自名著《水滸傳》,對于這樣的經(jīng)典名著品讀,小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比較困難。這時教師可以采取的策略是將課本文章和課外閱讀材料結合起來,先引導學生對課本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理解,然后將武松打虎相關的劇本、書評影評、小說等引入到課堂上幫助學生理解。第三,課外群文編組,這點難度較大,要求教師選擇一組長度適宜、有特定主題的文章。既可以按照作家來進行組合,讓學生感受該作家的寫作風格和思想主題,也可以按照某一題材來組合,對不同文章的表現(xiàn)特色進行比較,還可以是某一體裁的組合,引導學生學習推論、聯(lián)結等閱讀策略。
2.注重對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yǎng)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相應的語文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語文閱讀層面就是要引導學生培養(yǎng)一定的閱讀技巧。群文閱讀的出發(fā)點是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但并不意味著只是作為一種形式聽之任之,語文教師仍然需要擬定嚴謹?shù)慕虒W計劃,然后有目的地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訓練,這樣不但能幫助學生提升語文閱讀的能力和水平,也能幫助學生從中學習閱讀經(jīng)驗,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游刃有余。強化語文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教師要從全文整體出發(fā),引導學生對全文信息進行把握,然后做出總結,并提出自己的感悟與看法。
3.引導學生和閱讀文章進行對話
教師要引導學生與文章進行對話,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把握群組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教學《江總書記來我家》時,首先教師讓學生進行第一遍默讀,閱讀之后再給學生提出這樣幾個問題:江總書記為什么要來“我”家?讀完全篇你有什么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第二遍略讀,此時要求學生不僅對其中的字詞進行理解,還要對全文思想進行把握。這其中教師可以加入有關黨和國家領導人關心群眾疾苦的事例,幫助學生和作者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鳴,更好地理解國家領導人對群眾的關心。這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和文章進行對話的方式是群文閱讀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教師對其進行合理的內(nèi)容篩選,恰當?shù)剡M行群文編組,并通過對學生閱讀方法的訓練,引導學生與文章進行對話,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還能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谷瑤蓮.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
[2]程 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建構[J].都市家教(上半月刊),201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