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英
摘要: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顯現(xiàn)出的弊端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并且采取有效改進策略優(yōu)化教學效率,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及思維能力有所提高。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并加以反思,對小學科學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問題;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2-0035-01
從目前的形勢上看,小學科學教學這一課程得到校領導和老師家長們的一致認可,其符合學生教育的需求,不僅逐步形成了一種規(guī)范,從而推動著教育事業(yè)的順利發(fā)展。但也有些許不足,我們必須予以重視,才能使教學效果進一步突顯出來。
1.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課堂紀律比較混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模式也有所改變,很多老師對于"學生為主體"這一目標理解有誤。部分教師甚至為了追求課堂氛圍[1],把掌控權都交到了學生手里的情況,這一舉動直接影響了課堂的教學秩序,從而導致,在科學這門課程上,學生們并沒有太多的把心思放到學習新知識上面,教學進度難以正常進行。
1.2教學目標設定的不合理。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來設定合理任務量,有很多時候,教師們并沒有合理估計學生們的真實水平,從而導致在實際教學時進行了過多的課程活動,教學目標[2]沒有達成,這不僅沒有達到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效果,反而因為不能消化課堂知識,使其產生畏難心理。
1.3教具設施不夠齊全??茖W是一門比較有意思的學科,它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是也具有很多科學現(xiàn)象很難用言語表達出來,這時需要借助教具,比如,投影儀和播放器等。通過這些教具的使用,可以更加立體的向同學們展示科學現(xiàn)象,并使同學們印象深刻,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科學教師專業(yè)知識不強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因此老師的專業(y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進行能否順利。學生們還處在一個對世界認知不足的年齡,此時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如果老師的態(tài)度積極向上,學生們也會興致高昂,反之則不然。我們處在一個高速發(fā)展的時代,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老師們也需要不斷豐富自己,多鉆研科學知識,才能以更蓬勃的激情去教授孩子們科學文化知識。
2.小學科學教學的解決策略
2.1積極引導學生遵守課堂秩序 。小學科學的課堂應該是活躍的、輕松的,這樣才能使學生們帶著興趣去學,培養(yǎng)他們的思考能力,所以我們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為導向。在學習過程中,小學生的自我把控能力不強,需要教師從旁監(jiān)督并加以引導,比如:教師們可以鼓勵同學們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并教導其他的同學認真聆聽,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以保證課堂活動的平穩(wěn)運行。
2.2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小學科學包含了很多樣化的知識,但通??茖W課占比不多,相對于其他科目課時較少,為了讓同學們能高效的學習這一科目,教師們需要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爭取把重點突出,使學生能掌握最關鍵的知識。例如:在骨骼與肌肉的課節(jié),教師可以設置多個教學任務,但著重讓同學們多觀察圖片或者視頻,先對人體構造等有一個初步認識后,再演示一遍骨骼拼接,并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實踐,而其它知識則簡單介紹一下即可,以縮短不必要的教學實踐,提高課堂效率。這樣能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教師們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2.3教學過程需要互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影響下,很多老師還存在課堂把控過度的情況,在傳授一個知識后,又馬不停蹄的傳播另一個知識,而沒有注意到同學們是否能夠跟上進度,是否掉隊。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這種填鴨式教學模式顯然有些落伍了,學生們是否真正明白所學內容并應用到學習中才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師們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模式,不應該出現(xiàn)"一言堂"的情況,而是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活潑生動的課堂才是學習知識需要的,培養(yǎng)人才需要我們不斷更新自己的方式方法,逐步完善教育制度。
2.4合理提出問題 。教師在課堂上與同學們互動,讓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課堂反饋情況合理提出問題,不能偏離課堂教學內容,在啟發(fā)同學們思考問題的同時,積極有力的引導課堂有序進行,這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
2.5要因材施教。 優(yōu)秀的老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因材施教。對于回答錯誤的同學,要有耐心,一步步引導他說出正確答案。每個孩子理解能力不同,但各有所長,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有條理的展開課堂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真實水平。
2.6將課堂內容生活化。科學源自于生活,同時也能改善生活。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與現(xiàn)實生活的事例聯(lián)系起來,這樣在教學時,學生們才能更深入的了解科學,真正意識到其實,科學就在我們周圍,從而提高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和接受程度。
總而言之,小學科學教學雖然已經得到關注,并設立專門的課程,但效果并未達到期望的要求,仍有很多不足需要改進,只有將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貫徹落實到學校教學中去,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只有學生們真正熱愛這門課程,主動探索科學的奧妙,才能真正讓科學走進人們的生活,才能在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培養(yǎng)出二十一世紀自立自強的接班人。而學校里的課堂則是他們接觸這門學科的一個平臺,教師們的積極引導至關重要,因此,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未來,仍需要師生的默契配合。
參考文獻:
[1]吳述存.小學科學教學應解決的幾個"小"問題[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6,33(2):60-61.
[2]施建宏.捕捉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小學科學教學之問題解決[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15(11):124-125.